前几年,随着城市发展的升级以及住宅市场的极度升温,东莞的商业地产项目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东城、南城、万江商业区共同发展的“三足鼎立”之势,但是与广州、深圳相比,东莞的商业地产总那么尴尬,始终未能“大红大紫”,而去年国际金融海啸的来袭,更让商业地产雪上加霜。
随着住宅市场成交量的回升,东莞的商业地产能否从中受益?东莞各商圈目前拥有哪些优势,以及存在的发展瓶颈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信息时报》特策划东莞商业地系列报道,将从商铺、单个商圈、写字楼等几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探寻商业地产难以良性发展的原因,全面剖析目前东莞市众多的商业地产商机,以及将来的发展前景,正确引导消费者投资、租赁。本期将推出系列报道一,重点关注城区商铺大量空置的问题。
大片商铺黑灯瞎火,宛若一个巨大的地下防空洞。这种现象,在东莞来说并不少见。在第一国际、华南摩尔、莞城香港街等,都是以商铺为主打的商圈、商业街,然而如今却是大片空置着。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商业地产成井喷态势发展,供应已然过量。再加上一些地段商铺还存在同质化经营、交通配套不足等原因,导致空置现象严重。
业内人士建议,目前商业地产规模过大,政府方面应该有所把控。在招商方面也应该注意定位,尽量差异化发展。
【现状】
商业地产没有期望中活跃
追溯起来,商业地产的大力发展是在2002~2004年间,期间不少大型商场开始兴建。经过数年的发展,东莞的商业地产大概可以划分为几个商圈:一是较为成熟的莞城文化广场商圈、二是东城的世博广场商圈、三是以华南MALL为中心的万江商圈、四是以第一国际为中心的城市中心区商圈、五是目前新兴的鸿福商圈。
然而,虽然东莞经济近年来飞跃发展,但商业地产在东莞的发展并不像人们之前所期望的那样活跃。文化广场、世博商圈的人气还较为旺盛,但以商铺为主打的第一国际、华南摩尔、莞城香港街等则基本是惨淡经营。
记者近日在第一国际看到,一楼的大片商铺人去楼空,由于无人经营,灯光也显得非常吝啬,走在里面,暗沉沉的人影也不多见。华南MALL一楼的商铺绝大多数也是处于关门状态。“这里简直就像一个庞大的地下防空洞。”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
案例:香港街减租一半租不出
香港街曾是莞城的商业中心之一,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目前约四成的商铺处于空置状态。业主黄先生告诉记者,由于空置率居高不下,租金已经由高峰时的120元/平方米,减少到60~70元/平方米。虽然降租近半,但仍未能顺利出租。香港街营销中心项目总监黄润强表示,针对招租难的现状,将改变目前的市场定位,年内准备把香港街打造成专业批发零售市场。
【探因】
市区消费尚难支撑大量商用物业
“其实很早之前协会就对商业地产做过研究,商业地产和零售业是息息相关的,零售业又和人流量相关。东莞的零售业、大商场可以说满地开花,但按市区目前的消费量来看,根本不足以支撑起这些商业项目。”东莞市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张自立说。
东莞的商业设施比例过高,跟开发商的逐利本性也不无关系。“开发商不会考虑社区有多少人,能否支撑起这些商业项目。而是考虑商业地产单价更高,比住宅更容易盈利,因此尽可能多的设置商业配置。”中原地产研究部经理车德锐分析说,目前每个楼盘都有10%的比重是自身的商业配套。
事实上,正是由于商业网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6年,东莞市出台了《东莞市2005~2015年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但业内人士认为,近两三年内规划所起的影响甚微,“这一规划限制的是今后批建的项目,而之前东莞的商业项目已经建设得太多。”这位人士分析称,这些项目没有退路可走,只有经历市场的残酷历练,继而淘汰一批、成熟一批。
区域商业定位同质化严重
此外,商铺过于集中,每个区域商业定位又基本差不多,同质化严重。车德锐认为,国内的一线品牌不愿意来东莞这样的二线城市,更别说国际品牌,目前也只有国内二三线的品牌愿意进驻。“人家品牌也是要评估你的消费力状况的,现在招商困难,有商家进驻就已经很开心,很多当初的规划不得不放弃,造成现在定位不明确的局面。”
张自立认为,去年的金融危机也导致东莞人口有所流失,而这直接造成对零售业的冲击。东莞这个地级市以集团镇为主,每个镇区有自己的商业中心,市区的凝聚力不够其它城市表现强,前几年市区的房价还不如镇区。
此外,在消费习惯上,高端人群习惯到香港、深圳消费,低端人群的消费力在工厂周边的小超市已经消化掉,怎么去支撑这么多的商业项目?
【展望】
交通配套应跟上定位要差异化
“其实,交通配置也很重要,从第一国际和莞城文化广场的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张自立称,文化广场有很多公车直达,甚至直达各个镇区,镇区市民在周末就可以过来消费,人气一直不错。而第一国际的公交车就那么几趟,也没有和镇区相连。
车德锐也认为,第一国际的确供应量太大,在交通配套上也有硬伤。如果能建成地下通道,把一路之隔的怡丰都市的消费力吸引过来,情况应该可以改善。对另两个经营不善的区域,车德锐指出,华南MALL宣称针对的是大华南区域,其实也就只能针对万江,最多辐射南城、莞城,这样的定位是有问题的。而市政府广场周边的商铺应该走高端路线,目前虽然已有少量高端品牌进驻,但还不够规模,推广力度也不是很强。
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目前商业地产规模过大,政府方面应该有所把控,看商业的比重与购买力能否匹配,在定位时也应尽量差异化。“两三年之后,随着东莞轻轨的发展、房地产业的日渐成熟,以及一轮淘汰之后,总会有商圈能坚持下来,到时应该能进行良性发展。”车德锐说。
商户声音:降租也不足以维持生意
“去年租金最高的时候是120~130元/平方米,现在降到70多元了,但是生意还是很难做。”在莞城香港街做桶装水生意的商户朱先生叫苦不已。他说,这大半年来业主给他降了三次租金,“现在形势确实不好,业主也担心走失租客,空置着也是浪费。”
东城怡丰都市的商户陈小姐开了一家服装店,才开了三四个月,由于连续亏本,现在打算转让铺位。“现在逛街的人都少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真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了。”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香港旅游不振累及商业地产 铺位市场步入“寒 [2015-8-7 11:39:26]
- 专业市场商铺成投资新宠 [2015-6-25 11:50:47]
- 秀水二号商铺售后返租无力偿还 [2015-6-24 11:17:56]
- 顺丰嘿客开店速度有所放缓 [2015-4-24 16:36:35]
- 杭州商业街黄金店铺再调查:13家店铺仅两家 [2015-4-24 16:14:01]
- 济南老东门万货汇购物广场人气大降:50多家 [2015-4-24 16:09:4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