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涨、方便面涨、面包涨、奶粉涨、食糖涨、大米涨、蔬菜水果涨、姜葱蒜翻倍涨……今年以来,各类民生食品价格轮番上涨。据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不少中低收入家庭均表示,今年物价上涨的速度和幅度,已经让他们产生“拮据”的生活危机感。记者昨天发现,在网上多个论坛,大家都在热烈地交流着如何应对通胀,并与大家分享油盐酱醋柴米涨价“节省”妙招。
现象
居民叹家用压力增大
广州消费者郑小姐告诉记者,她家目前仅有她和先生两人,她自己没有工作,家里仅靠先生,每月家庭现金收入+购物卡收入共为2735元。今年以来,尽管她已采取多种方式节省,但她家在饮食上的消费一直呈现居高不下的趋势。郑小姐今年平均每月在日常饮食上的消费金额为353.9元,与去年同期平均每月饮食消费250多元比,今年的饮食消费增长40%。“青菜、食用油、糖、酱油等,样样都涨!”
网友“馒头猪猪”说,她家“已经是省得不能再省了!”据其列出的每个月固定开支显示,先生车费500元,她车费250元,房租850元,水电费150元,煤气费200元,买菜1000元,小孩上幼儿园每月平均1300元,水果100元,手机费200元,加起来的固定开支已超出4000多元。
在广州妈妈网论坛上的关于“每月家用多少”的调查中,记者看到,每月家用为2000-3500元的占36.27%,每月家用3500-5000元的占22.8%,每月家用为2000元以下的最少,仅占7.51%。
据广州豪森威(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今年10月做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物价上涨,使居民在生鲜、日用品、家居、熟食、服装等五大领域的消费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生鲜食品消费增加39.4%,家居消费增加37%,日用品消费增加53%。
算账
“深圳2元一包的食盐,香港1.1港元”
不少消费者表示,物价上涨对其家庭生活影响明显。今年以来,此起彼伏的涨价潮,催生了精打细算的“囤囤族”,甚至“海豚”族———海量囤货。在超市里,常会看到一些市民成箱成包地购买白糖、花生油等生活必需品,从油、面、糖果、零食、酒水等吃的到穿的、用的甚至化妆品、毛巾,只要用得到的都囤起来。
昨天,在广州客村的好又多超市,记者看到这里正在做金龙鱼调和油特价,5.4公斤特价68.4元,引来很多消费者抢购。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消费者购物车上都放着几瓶特价的金龙鱼油。一位阿姨说,“虽然一下子吃不完,但趁特价也买了,迟些又要升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物价飞涨,港元兑人民币连续贬值,风行近30年的港人北上购买日用品热潮戛然而止,反而部分广州、深圳、珠海市民赴港澳购买生活必需品。
深圳市民陈小姐就是这样“淘港一族”。据她介绍:在深圳卖2块钱一包的食盐,香港超市卖1.1港元,折合人民币才9毛多;深圳的鸡蛋已经涨到9毛钱一个,差不多大小的鸡蛋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买30个,折成人民币一个还不到7毛钱;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的超市卖32.5元,香港超市才卖28港元;750毫升装的飘柔洗发水深圳超市卖39块钱,香港61港元就能买两瓶……据悉,在深圳,不少持“一签多行”签证的消费者,每月至少要到香港采购一次,将砂糖、食盐、有机酱油成箱扛回家,连牙线、止血贴也一并买来,可谓乐此不疲。
有消费者称,“如果一次多买点的话,不光能把来回的路费赚回来,还能省下不少钱!”
出招
“精打细算”妙招网上流行
为应对“只有物价涨,工资不涨”的残酷现实,记者发现,很多网友们在互相交流、分享各样“精打细算”的省钱妙招,力图将生活成本降到最低。
其中,一份“菜奴省钱攻略”最近走红网络,许多80后网友称,当了“房奴”、“卡奴”后,如今遭遇蔬菜涨价,又成了“菜奴”。据这份“攻略”介绍,买菜要不赶早赶巧,避开早高峰,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据主妇们介绍,可便宜20%-30%。有些女摊主爱斤斤计较,而男摊主大多不会,最好盯着一家品种多的卖菜摊位买,并且经常在同一家买。菜摊和超市的价格往往不一致,建议都逛逛,不少超市还常常推出特价菜。学会看天气,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菜,不会错的。此外,“在花盆里种点葱蒜,省钱又省事”。
团购日用品是最行之有效的“悭钱”妙招。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以市场上常售的1元纸巾为例,其零售价一般为1元/包,而批发价可低至0.6元/包,其集中团购100袋以上者,还可在0.6元/包基础上再享一至两成折扣。记者发现,除了团购和囤货外,还有不少主妇们联合起来“地毯式”搜索特价商品,然后互通情报或是互相帮忙购买。
南方日报记者欧志葵
实习生徐旭
■数据
前三季广州CPI累计上涨2.9%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
记者从广州市物价局发布的数据中看到,据统计,广州前三季度,受成本上升、灾害性气候及消费需求回暖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呈现温和增长态势,1~9月CPI累计同比上涨2.9%,涨幅与全国持平,略高于全省(2.8%)。据介绍,在居民日常消费的八大类消费品中,有7大类价格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4.8%。
■观点
专家建议补贴低收入家庭
中山大学专家林江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海豚’族就是不理性的消费。”他提出,如果任由这种心理漫延,或得不到缓解,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林江建议,政府应一方面控制热钱流入,同时考虑通过加息等手段来避免通胀;二是引导制造业增加市场供应,动用储备的粮食、农产品动态平衡市场价格。
广东商学院王先庆教授认为,物价上涨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是心态上的,消费方式虽然有部分人会有所改变,比如减少购买某些商品,或者降低消费档次,但这些行为并不是主流。王教授指出,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但对中产阶级的压力主要是来自房价、医疗费用等。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线下仍有好生意 [2015-7-24 10:01:58]
- 冷门行业的“黑马”:年赚千万的90后小伙 [2015-7-23 15:58:38]
- "一带一路"沿线商机涌现 中企"全产业链"出击 [2015-6-8 11:53:27]
- “一带一路”规划带来商机 [2015-4-24 17:27:55]
- 餐饮业低迷中仍存有商机 “互联网+”或成未 [2015-4-24 17:18:14]
- 世界上最小的西瓜 [2015-3-25 16:19:5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