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我国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家电市场。30年前,家电市场雏形渐成,而消费品短缺让家电成为一种奢侈品。20年前,家电产品同10年前的变化并不太大,然而消费者开始出现了对服务、售后等各方面的诉求。10年前,大规模生产制造模式促使家电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如今,在智能化、互联网的浪潮下,我国的家电市场又迎来一股转型升级浪潮。
纵观中国家电市场40年发展不难发现,在早期的市场竞争中,价格是一个很容易做“文章”的点,很多企业利用价格战成功地站稳了脚跟,也占领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例如我国某著名的微波炉企业,当年其凭借“价格战”的利器,在微波炉这一品类上干掉了“洋对手”,一时成为业内的佳话。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现今,价格战已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甚至有悖于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一味地夸大“价格战”,管理问题、盈利问题、成本问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一家家电企业设立在广东的工厂,员工近日同企业管理层发生劳资矛盾,起因就是公司为控制成本降低员工福利而招致不满。
毋容置疑,如今已进入到消费者收入大幅提高的美好时代,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从只比较价格到开始比较品牌影响力、产品功能、工艺设计、科技含量等因素,这说明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关键已不再是单纯的价格了。
当然,消费者也很欣喜地看到,以长虹、海尔、TCL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早开始转变思维,积极迎合市场的需求了,它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去聆听消费者的意见,研发符合用户需求的新产品、新功能。这就是中国家电市场中消费者和企业最新一轮的“博弈”,这场博弈让对阵双方都能获益,只有不敢正面“接招”的才是输家。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解决了中国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公认的“中国奇迹”。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无论市场环境,还是竞争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开始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国制造”的成本问题。“用工成本一直在提高,每年至少提高10%。”有企业代表如是说。
事实上,用工成本的提高是国内加工制造业最近几年面临的巨大挑战,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每年都要保障员工待遇有明显提高,否则就可能面临用工荒。
近来多地、多工厂发生员工罢工说明什么?说明企业和工人的生存压力到了极限。企业不加薪工人活不下去,而选择加薪企业又面临发展困境。
面对用工成本的增加,中国制造企业是该转型了。对此,有专家指出,无论是对当前深陷困境的中国企业来讲,还是从中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唯有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才是唯一的出路。
实现这一点,最终需要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来完成。对于现在的消费者而言,他们不再注重产品的低价格,而是越来越关心产品的使用价值,这都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来完成。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能力,转型不过是一句空话。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内外温商共建温州“千亿商贸”大平台 [2015-8-21 17:03:26]
- 深圳安防专业市场向互联网创新 [2015-8-17 16:59:44]
- 云南普洱建设十大专业市场和进出口加工基地 [2015-8-12 15:23:19]
- 吹响“专业市场”投资集结号 [2015-8-12 15:21:50]
- 六盘水市专业市场规划建设统一商品批发市场 [2015-8-4 11:06:40]
- 南京新添500亩汽车专业市场 [2015-8-4 10:58:1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