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周大福、莎莎、六福三大最具代表性的零售商发布中报,郑家纯、郭少明、黄伟常三位“大佬”都表示,香港零售市场已经探底。
香港零售市场是否真的已经探底,如郑家纯所言“最坏的时光已过”呢?如果是真,那么香港零售业是否能够重现自由行后的10年光辉,迎来新的“黄金年代”呢?
香港六福集团日前发布今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前6个月内,集团收入、同店销售和经营利润均出现下跌,其中,收入同比下跌21.5%,同店销售下跌31.5%,经营利润下跌6%。六福表示,中国港、澳及海外仍是集团最大销售市场,但内地利润占比已超过整体的一半。受零售市场低迷和进价相对较高影响,回顾期内,六福集团仍未能扭转下跌颓势。今年上半年,六福集团收入减少21.5%至54.69亿港元,经营利润下跌6%至5.58亿港元,去年同期则为5.94亿港元。此外,整体同店销售暴跌31.5%。
化妆品连锁集团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中期业绩显示,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6个月,莎莎集团利润较去年同期的1.53亿港元下降37.3%至9600万港元,营业额由去年同期的37.78亿港元下滑4%至36.28亿港元,莎莎集团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2.9%下降至41.2%。
值得注意的是,莎莎集团在中国内地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截至2016年9月30日,中国内地业绩按当地货币计算营业额下跌4.3%,同店销售按当地货币计算减少5.1%。
不只是莎莎,难逃业绩魔咒的还有周大福。11月22日,周大福公布截至9月底的上半年盈利为12.22亿港元,同比下跌21.5%。上半年度营业额减少23.5%,至215.3亿港元,其中港澳同店(同一个品牌的店铺)销售下跌25.7%,中国内地珠宝同店销售下跌20.9%。
虽然,9月份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连续19个月下跌,但是4.1%的跌幅是自2015年10月来最低。
除此之外,9月份零售业子类别中最为依赖大陆客的时尚相关中,有三个类别上涨,是过去19个月中最多的。
之前一直领跌的珠宝硬奢子类9月份跌幅12.4%,为过去13个月最低跌幅。
“香港零售业寒气逼人”,来自大陆的旅客连续2年衰退,已造成香港零售业销售额连续第19个月的衰退。过去靠大陆旅客撑高业绩的银楼业者,如周生生、周大福、六福集团及英皇珠宝,今年连续关店。最近周生生出价8.88亿港元出售旗舰店面,股价从26.2跌至10.9港元。
香港零售的低迷,罪魁祸首是否是“占中”呢?
当然不是,说“占中”是香港零售业低迷的元凶,显然是不负责任和不专业的。但是短期内,特别是在2014年第三季度确实有严重影响。
首先,包括周大福等主要零售商在内,都是反对“占中”,但同时都表示这行动的影响长期来看并非严重的。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也指出,销售额下跌归咎于内地反腐和非中国籍游客人数减少。麦瑞琼称,“占中”行动对本地消费意欲有影响,但全年市道倒退,不能全归咎于“占中”,而且“占中”影响没有预期严重。她还提到,租金昂贵以及劳工短缺均是额外的挑战。
2014年,中国大陆赴港游客实际增加了16%,但消费力并未相应增加,实际上,2014年香港零售业销货额自2013年SARS非典后首次下跌,其中,硬奢同样是领跌的类别。
实际上,2014年,除了“占中”,还有中国的反腐和经济放缓的危机,而民族主义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媒体、社交网络的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夸大了“占中”对香港零售业的真正影响。
从中国国家统计处的数据亦可以看出,2014年,不但是香港零售业的转折点,同样可以认为是中国零售业的转折点——传统的服饰、化妆品行业最后一年双位数增长,电商行业增长大幅放缓。
香港零售业过去两年的结构调整长期来看可能是好事。从“大陆化”到“去大陆化”,租金的下降,奢侈品集团在核心街区的稍微败退,大众品牌的社区化都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良性调整。(来源于中国商报)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三大零售商中期业绩齐跌 香港零售业真的触底 [2016-11-28 16:57:11]
- 快消品祭出“倚天剑”:扎堆村淘抢千亿市场 [2016-11-26 10:09:01]
- “黑五”来势汹汹 国内消费者海淘享福利 [2016-11-25 16:31:42]
- 马云买三江意欲何为?生鲜电商或风云激荡 [2016-11-23 16:24:49]
- “商改写”成新趋势 商业地产的春天来了? [2016-11-23 14:24:11]
- 顺丰优选能跳出嘿客的尴尬吗 [2016-11-23 10:36:3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