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型城市消费市场上,外资便利店主导的局面将会发生逆转;不同于外资便利店以商品和服务维系运营的模式,更多更有想像力的本土便利店模型正在出现,市民将得到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消费,这些都是资本大量进入便利店领域可以预见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仅仅靠钱并不能让一家便利店建立起完善的单店盈利模型,而没有盈利模型就借助资本迅速扩张,很可能陷入“大跃进”;反之,资本则会引爆便利店行业。
新面孔出现
一家名为“便利蜂”的便利店近日在中关村苏州街附近密集出现,五店同开,店内拥挤的人群里除了店员和消费者,还有各路便利店同行,这家便利店因为有来自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及其名下斑马资本的投资和来自原7-11、邻家的高管团队而备受关注。这也是北京首家有资本明确支持的便利店品牌,便利蜂的招聘内容中明确写到,“完成天使轮融资”。不过,截至目前,斑马资本和便利蜂方面都未透露该笔融资金额及构成。
记者在便利蜂多家门店看到,与其他品牌便利店相比,店内多个位置悬挂二维码,提醒消费者可以下载App进行自助扫码结账服务;根据门店宣传文字显示,除了扫码购物,门店还提供预约下单,到店提货服务,以及周边300米配送服务,银科大厦店还设有二层休闲区,方便消费者进餐,总体来看,更多地融入移动互联网因素是便利蜂明显的特色。事实上,便利蜂在招聘里将自己定义为“以科技驱动”的便利店企业。
审视北京市场和上海市场上的品牌便利店,以售卖商品为主,兼顾其他生活服务是主流商业模型,这也是便利店的主要业务,而便利蜂的规划显然不止于此,开设24小时便利店只是便利蜂的“前期业务”。
行业热度升温
便利店的发展与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北京市场消费总额去年达到了2万亿元,在这样庞大到不可知的数字背后,是2000多万人口的日常消费,北京需要多少便利店来满足他们?连锁化品牌化便利店正是北京市商务委鼓励发展的方向,消费需求加政策引导,资本敏锐地嗅到了机会。天图资本CEO冯卫东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投便利店是近几年的投资趋势,因为便利店具备快速成长性,是线下零售未来最有潜力的领域。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便利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5.12%,门店数同比增长21.96%,而百货和超市业态的增幅仅为个位数。来自红杉资本的数据显示,2015年,每天都有3家新的便利店诞生,这个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2016年零售行业中,便利店增长速度最快,增速预计达到两位数;相反,大业态增速放缓,大商超正在进入调整期,预计今年的增速不及便利店。
一方面原因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即时消费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小型门店的价值被重新评估,搭载了诸多互联网项目的便利店成为零售的新体验形式,吸引资本进入。
资本图什么
2016年中国便利店大会上,厚谷投资创始合伙人徐大卫曾表示,作为中国零售业态里面发展快、潜力大的细分领域,便利店业态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鲜有表现,“在大概3000家的A股企业中只有红旗连锁和中百在A股有所呈现”。便利店开店模式带来的高成本对公司的竞争力构成冲击,基于直营的增长模式难以获得资本的认可。特许加盟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出现瓶颈。
另外,国内便利店品牌区域化明显,尽管在某一个区域有领头羊品牌,比如深圳美宜佳及天福、上海全家、北京好邻居等,但全国性品牌几乎没有。“一个成熟市场、一个区域的连锁,只有有限的几百家店,其实对资本来说价值非常有限。”徐大卫认为,如果想要讲好资本故事,便利店品牌可以进行股权、业务板块等整合。强化自身平台和后台服务能力,是便利店连锁企业最为可控的资本化方向。
纵观拿到投资的便利店企业,他们讲的故事已经脱离了单纯的便利店,而是以便利店为载体再发展再延伸。每天惠以“便利店+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会员体系”为商业模式,对于崭露头角的便利蜂来说,便利店只是前期业务,这些悬浮于门店之上的业务以及由此带来的想象力成为吸引资本最重要的因素。
门店是基础
资本想要透过便利店实现生态上的规模效应,前提是便利店的发展具备规模性。北京市场上主流便利店品牌如7-11、好邻居等门店增速有限,这为后进入者带来了迅速占位的机会,全时在北京已经有两三百家门店、邻家创立一年多来开出了70多家门店,而便利蜂对于开店数量想必有不小的规划。
便利蜂创始团队王紫等人在创业之前是邻家便利店高层管理人员,去年底集体离职另起炉灶。据不愿透露的消息人士称,邻家便利店发生创始团队离职的原因之一是,资本快速扩张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邻家有些门店的销售只有五六千块钱,亏损得一塌糊涂。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7-11在北京的各个门店平均每天销售在2万元左右。
在上述人士看来,零售门店有两个成功要素,一个是单店盈利模式的培养,一个是快速复制能力,“资本只看到了便利店可以快速复制,迅速开店,但是并没有关注到门店的运营是否培养出一个合理的模式,如果是烧钱开店的话,总会有停止烧钱的一天”。那些创立之初在北京市场上提出来激动人心的开店数字的便利店至今无一家实现目标数字。
冯卫东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服务聚集在手机上,通过移动互联网方式实现,便利店最终呈现出的还是一个集合了快消类、餐饮类、日常消耗品以及部分低频社区服务的线下连锁门店。(来源于中国商报)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资本涌入行业热度升温 便利店能火吗? [2017-2-15 10:19:32]
- 资本涌入 便利店能火吗 [2017-2-13 10:33:52]
- 好戏连台 国际零售巨头多领域拓展 [2017-2-10 11:19:12]
- 共享单车市场调研数据打架 摩拜和ofo谁将坐 [2017-2-10 10:38:51]
- 万达关闭56家门店后重启百货 助万达转型 [2017-2-10 10:12:21]
- 2016生鲜电商年度总结:增长都去哪里了? [2017-2-9 15:33:5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