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4月28日,有消息称每日优鲜旗下无人货架业务便利购正在经历一轮大裁员,其中运营、销售、市场是重灾区。有接近便利购的人士称,今年二三月份,便利购就开始将部分员工合同转为外包形式,许多员工因此而主动辞职,被质疑“变相裁员”。还有报道称,四月初,便利购就一次撤下了厦门、福州等9个城市的点位。
无人货架企业变“凉”,好像无一例外是从被曝裁员和撤柜开始的。
4月28日,有消息称每日优鲜旗下无人货架业务便利购正在经历一轮大裁员,其中运营、销售、市场是重灾区。有接近便利购的人士称,今年二三月份,便利购就开始将部分员工合同转为外包形式,许多员工因此而主动辞职,被质疑“变相裁员”。还有报道称,四月初,便利购就一次撤下了厦门、福州等9个城市的点位。
而每日优鲜方面回应称,“裁员是造谣”,便利购的绩效考核和人员优化制度很严格。
坏消息不只来自便利购,这两天忙着“辟谣”的还有果小美。
近日,在脉脉上出现了不少有关果小美裁员的匿名爆料,称果小美融资没戏、连夜裁员、即将解散......
对此,果小美CMO胡冠中随即向媒体回应称:“我就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果小美一直都会在,也会不断探索办公室零售的运营模式......解散是不可能的。”
同时,果小美还对外宣布称,公司将进行战略转移,由重模式转向轻模式,即“自营的重模式”转变为“与第三方联合运营以及区域合伙人制的轻模式”,下一阶段将主攻云端业务。
也就是说,果小美的无人货架现在要做转型了,准备通过与便利店等第三方的合作,利用别人家的供应链给货架供货。而所谓的“云端业务”就是指电商,据了解,从今年年初,果小美已经在试水以办公室零售场景为核心的熟人拼团模式,还一度被称作“无人货架领域的拼多多”。
在无人货架领域一片唱衰声中,头部玩家也纷纷另寻出路,而有趣的是,他们都在无人货架进入洗牌期的时候进行过疯狂的的扩张,比如便利蜂控股了领蛙、果小美并购了番茄便利、猩便利买下51零食......如今,“巨头们”自己也上演着一幕幕的“绝地求生”。
猩便利的选择很可能是抱大腿。
曾在4个月内融资5亿,布局了1万多个点位的猩便利,在今年年初被曝资金链危机,从三四线城市紧急撤退,在一二线城市收缩战场。4月16日,就传来了蚂蚁金服将入股猩便利的消息。蚂蚁金服对此不予置评,而猩便利则回应称“一切均以官方正式发布为准,一切公司最新动态都会第一时间分享”。
另一个无人货架的代表,便利蜂,符合头部玩家一贯的玩法,布局着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架两种业态,并且在不断的吞噬着其他同行。但就在今年3月份,便利蜂也被曝大量撤站并裁员。
行业危急,便利蜂的做法同样是收缩业务与转型。
为了控制高额货损,便利蜂统一用智能货柜替换原来的无人货架,只是产能有限,保证了十多个城市的货柜供给之后,其他的城市就只能进行业务收缩。
无人货架领域经过洗牌,“一地鸡毛”。单纯的无人货架公司频繁并购、倒闭,与之前的场景竞赛、疯狂扩张形成强烈的对比。而这一切也离不开资本的助推,只是如今,资本也在渐渐收回触角。
创新工场合伙人张鹰就在前不久公开表示过,他们一段时间内不会在无人货架领域“开枪”。他说:“不管是办公室货架还是‘盒子’,我们对这一类产品相当谨慎,因为在实际的技术和运营管理上,还有特别多的问题没有解决,这类产品还达不到我们期望的效果,所以坦率的说,开放空间和无人货架,在一段时间里面,我们会相当谨慎,可能不会开枪。”
而春晓资本投资副总裁潘金菊也认为,自己“幸运地避开了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货架这两个风口的碰瓷”。
放弃市场也好,寻求庇护也好,转型升级也好,在风口消失、资本可能更加谨慎的情况下,转型就是之后的第一要务就是赚钱,而如果盈利的痛点依然无法解决,那无人货架的场,可能就谁都救不了了。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从“春节不打烊”到全年热战 网络零售市场进 [2018-5-3 10:23:17]
- 饮料零食户外消费展现新商机 [2018-5-2 14:58:30]
- 裁员、撤柜?无人货架企业上演“绝地求生” [2018-5-2 14:45:50]
- 百胜中国发起大力度补贴 外卖市场又迎来一位 [2018-5-2 14:40:11]
- 跨境贸易政策调整 部分天猫海外购商家停业 [2018-5-2 14:37:41]
- 每日优鲜便利购裁员,无人货架头部玩家也躲 [2018-5-2 14:26:3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