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电子巨头松下发布2017财年业绩显示,其实现销售额79822亿日元,同比增长9%,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60亿日元,同比增长58%。其中,以车载、能源、工程自动化等领域为中心的业务成为了松下的增长“引擎”。而至于我国消费者更为熟知的松下电器,却在近月以来出现了四次产品召回计划,其家电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步下滑。
事实上,松下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多重因素下,曾经的“日本电子热潮”早已不复存在。随着夏普、东芝等品牌被中国企业的陆续“收编”,日系电子厂商出售、倒闭、退出市场等现象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存活在市场上的日本家电企业步履维艰,且被收购的日系品牌重获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较大。
日系品牌从辉煌到没落
上世纪80、90年代,日系家电在我国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以索尼、夏普、松下等为代表的品牌更可谓称霸全球。
伴随韩国电子企业的挤压、中国家电厂商的强势崛起,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整体逐步萎缩。以曾被称为日本彩电“六巨头”的松下、日立,东芝、索尼、夏普、三洋来看,目前已超半数被华企收购或运营。
其中,拥有百年基业的东芝被拆分收购。2015年12月,创维集团收购了东芝白电在中国的业务;次年3月,美的又以537亿日元收购东芝家电业务80.1%的股权;到了2017年末,海信斥资129亿日元收购了东芝的电视业务。
三洋同样命途多舛,自2010年被松下收购后,其随后又被中国家电企业“瓜分”。2011年,海尔集团从松下手中收购三洋电机的白电业务和AQUA品牌;到了2014年,三洋电视的墨西哥工厂及品牌运营公司90%股权被TCL收入囊中;2015年,长虹一举拿下松下手中三洋电视的中国大陆业务。
素有“液晶之父”之名的夏普如今也成为了台企子公司。2015年,先有海信出资收购了夏普位于美洲市场的相关业务,次年8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宣布出资3888亿日元获得夏普66%股权。如今,夏普成为了富士康由代工向自主品牌迈进的基石。
日系家电企业的集体“陨落”事出有因,家电行业分析师、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日系品牌近年来在家电行业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能力越来越低,在很多领域被韩国、中国企业超越。且在传统家电制造业向互联网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中,日本家电企业大多坚守固有的硬件思维,在智能化方面起步较晚,导致其在智能家电时代全面落后。
此外,日本家电企业大多架构管理机构“臃肿”,决策链条很长,对市场反应速度迟钝,使得其不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家电市场。战略布局方面,很多日本企业也逐渐放弃了面对个体消费者的B2C业务,从而转向了技术、资金门槛更高,但竞争没那么激烈的B2B商用市场领域。
中企收购热潮后的现状
大波收购热潮后,原本颓势尽显的日系品牌生存状况发生改变,如今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光景。
根据美的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东芝家电在2017年的收入约为151亿元,受汇率、原材料价格和全球复杂经济形势等影响,其在去年未能实现盈利。同样是被收购的库卡,在2017年营业收入约为267亿元,同比增长18%,达历史新高。相较之下,东芝则逊色很多,但经营状况环比有所改善。
被富士康招至麾下的夏普则连续数季度实现净盈利,电视机产品销售强劲。夏普公司2017年财报显示,销售额较上财年增加18.4%,净利润为702亿日元,实现了4年来的首次盈利。其液晶电视机销量较上财年几乎翻番,利用鸿海销售网优势的中国、再度涉足的欧洲等市场销量均有增长。
不过在业绩回暖的同时,夏普以“价格战”拼市场的质疑声四起。可以看到,在富士康收购后,夏普电视迎来了大范围的“降价风”。
对此,富士康科技集团首席行销长袁学智曾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在收购之时富士康就对夏普做出了 ‘高贵不贵’的定位,所谓的中、高、低端,能’卖得动’才是硬道理。通过富士康产业链上具备的价格优势与成本效率,将产品做到便宜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利润,何乐而不为。”
同样走下价格“神坛”的还有先锋电视,其使用权交给了苏宁电器,代工厂贴牌的做法使产品价格下调,为保住销量的同时,其在消费者中的质量口碑却急剧下降。
“中国企业收购日系品牌不宜将其进行低端化运营。”梁振鹏对记者表示,“日本家电品牌长期赖以生存的根本核心便是工艺质量好、可靠性高,只有保持中高端的定位,才有可能保证足够高的利润空间支撑技术研发、保障质量。”
同时,拿下日系品牌的中国企业,想将其经营好需在品牌营销上符合现在年轻消费者的时尚化、娱乐化、科技化趋势,其次在产品的创新研发上,也应加快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融合。要知道,如今的家电行业不再是强调单一的硬件设备,行业竞争早已转型为集硬件、软件、内容于一身的系统集成式的综合较量。
再续辉煌可能性较低
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陈振国曾提出过三个目标,其中一个便是重现夏普的光荣历史。
显然,日本家电企业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往,大批被中国企业收购的日系品牌正在寻找转型之路,而仍存活在市面上的日本家电品牌也步履维艰,“去家电化”趋势尽显。
从我国市场来看,勉强生存的日本家电品牌为数不多,就松下、日立等品牌而言,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萎缩。而松下电器近月以来的频召回、日立产品屡登黑榜单,家电业务不尽如人意的表现难呈复兴之势。
也需看到,向B2C业务转型迈进的日系品牌“去家电化”趋势明显,家电已不再是其的重心所在。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松下、大力投资自动驾驶的日立、以游戏网络服务为业绩亮点的索尼……在业内人士看来,日系品牌以家电衰而复荣的几率不大,相反其他领域尚存机遇。
已被收购的日系家电品牌在我国依旧享有一定的认知度,而易主“新东家”后,变数犹存。梁振鹏坦言,中企能否助其摆脱固有老化形象、符合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并靠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和智能化布局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的不确定性很大。
纵观如今的家电市场,中、韩两国势力不可抵挡。三星、LG品牌的强势存在,美的、海尔等品牌的快速崛起,留给日本家电品牌的空间也在收缩。
且伴随我国家电企业全球化进程提速,市场份额不断扩张,涉及世界范围内大品牌的收购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中国制造的家电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已达56.2%。某种程度而言,属于我国家电企业的辉煌时代开始显现。
但也需看到,尽管来自日系品牌的威胁已减弱,但我国家电企业在研发投入方面还相对较低。有报告指出,正在向科技企业大步转型迈进的美的成为了我国家电行业研发投入比最高的企业,而这一数字却仅占营收的3.8%。
且在日系品牌逐步剥离家电业务的同时,以美的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大力布局机器人业务,未来,家电行业将呈现怎样的格局值得期待。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京东物流有望持续走向开放化 烧钱之道前路未 [2018-5-11 17:33:49]
- 特色农产品登上新平台 探访苏宁电商扶贫实训 [2018-5-11 17:26:08]
- 夏普、东芝等日系品牌变身“国货”后 辉煌再 [2018-5-11 16:54:56]
- 传统商超犯了选择困难症:向阿里走?向腾讯 [2018-5-11 16:49:47]
- 布局中小杂货店 电商巨头线下零售布局脚步不 [2018-5-11 16:32:49]
- 百度卖光饿了么股权 正式告别外卖战场? [2018-5-11 16:26:2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