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会议展览正文
广东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商业现代化》2005第1期 发布时间:2005-8-4 点击数:

会展业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会展业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商品的流通速度,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廉价的场所,也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递增,行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专业场馆建设日臻完善,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各种类型的展会逐年增加,多种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于一体,并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内的综合性展览、展销和经济博览等形式纷纷出现,城市之间争夺会展资源、市场和服务的竞争十分激烈。

 

一、广东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广东会展经济也随之蓬勃发展,尤其是广州、深圳的会展业发展突飞猛进。在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下,东莞、佛山、顺德等一些中等城市在会展经济的角逐中也崭露头角——东莞电博会、厚街名家具展、虎门服交会等相继成为名牌会展。广东会展的数量、规模均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省从事会展业的企业已达2000家,每年举办的会展则超过1000个,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基地。

广东目前的会展业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是大的国际知名品牌展虽然不多,但像广州的广交会、照明展、深圳的高交会、东莞的电博会,以及一些家具博览会,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二是广东的展览业簇群现象在全国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就是以区域性产业团块为基础带动专业展,在珠三角地区特别明显,像中山古镇的灯展甚至已经名扬世界各地。三是会展业的机构发展得特别快。2002年,广东的展览公司有500家左右,专业展馆有9个;2003年广东的展览公司增加到800多家,专业展馆有13个;2004年,展览公司更达到1300多家,专业展馆17个。广东会展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商品流通和贸易的活跃,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广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了流通产业的竞争力。但是与上海、北京等会展名城相比,广东会展在办展规模、市场规范化、会展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广东会展经济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

1.会展市场秩序比较混乱,鱼龙混杂

广东会展出现了过多过滥的状况,许多展览和会议缺乏实质性的内容。缺少良好的组织与服务,收费标准也较混乱,造成低水平恶性竞争,使参展商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2.展览场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与合理布局

与发达国家相比,广东展馆功能单一,利用效率低,不具有竞争力,无法适应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展览场馆盲目与重复建设的现象普遍,也导致了

社会资源的浪费。

3.会展业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约束机制,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办展审批渠道多,政出多门,导致重复办展、多家办展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国外,一般是由展览业专家委员会统一行使审批和管理职能。而广东目前会展业缺乏一个统一权威的主管

部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健康发展。现行的展览管理办法导致了多头批展,如不同系统的主办单位举办同一或相近主题的会展,就可能多家同时获批导致重复办展。由于主题雷同,资源分散,造成会展质量下降,规模萎缩。缺乏行业自律组织与约束机制,各个会展企业各自为政,重利润轻服务,造成展览资源的分散浪费和行业秩序的紊乱。另

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对办展主体的资质实施认证,从而使会展业的办展主体良莠不齐,影响了会展业的整体质量。

 

二、大力发展广东省会展业的对策

目前广东的会展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整合资源、规范发展、提升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发展阶段。将要实现六个根本性转变:一是要从政府办展为主向以行业协会或专业机构办展为主

的转变,努力提高会展的市场化程度;二是要从综合会展向行业会展的转变,努力提高会展的专业化程度;三是要从区域性会展向国际性会展转变,努力提高会展的国际化程度;四是要从多头办展向联合办展转变,努力提高会展的规模化程度;五是要从纯商业性办展向商业与文化相组合的办展转变,努力提高会展的文化内涵;六是要从粗放型办展向集约型办展转变,努力提高会展的总体水平。具体来说,发展广东省会展业要注意以下问题。

1.带动效应有待充分发挥

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具有1∶10的带动效应。而据测算,广东省带动效应还不足1∶5,其带动效应和发展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广东的会展热目前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余地区还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随着我国加入WTO,作为收益颇丰的会展产业,必将成为国内外企业争相分占的“大蛋糕”。

2.低水平重复亟待整合

广东省会展业急需改革的问题首先是竞争无序,展会低水平重复举办。广东每年办展的次数过多,而且这些展会规模小、质量低、展览内容重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加快市场化进程

相对而言,上海的会展业限制较少,比较宽松,会展业界竞争比较激烈,价格要比北京、广东低许多,而且上海的展馆条件比较好,收费不太多,很具吸引力。北京展览业的发展比

较全面,也很成熟。但从增速来说,北京这两年只有4%-5%左右,而相比之下,上海,特别是广东要快得多。不过,从最知名品牌、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来讲,北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上海也气势如虹。而且北京的展会运作大多已基本脱离政府,进入纯商业化操作阶段。

相对京沪,广东目前正在努力使办展走向市场化,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针对会展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亟需有关部门制定“游戏规则”,提供明确依据,会展业同行尽快协商制订出相关行规,以保证会展经济健康地朝市场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4.建设“穗-莞-深”展览带

广东应加快建设“广州-东莞-深圳”展览带,体现合理的城市展览定位和分工,将该展览带建设成为南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中心展览带。这条展览带的形成可以避免广东省目前同行

之间的恶性竞争,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5.凭借CEPA商机,加快大珠三角会展业资源的有效整合

未来几年香港会展企业将大举进军内地会展市场。而珠三角地区由于有着强大的产业依托、展览机构之间的传统关系,将会成为这些公司进入内地的首选之地。香港一些大的展览公司有先进的经营理念、雄厚的资金、高素质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它们的加入将促进内地会展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内地会展中介和配套服务机构的培育、成长。珠三角地区应抓住CEPA实施的商机,提升与香港展览业的合作模式和水平,要考虑到包括香港在内的大珠三角主要展览城市的整体布局,把握好各自的优势定位,重新整合各城市现有的会展资源,推动两地展览业的一体化,共同打造大珠三角会展产业集群。

6.政府扶持,与时俱进

当前,广东会展业处于起步阶段,会展基础设施缺乏,发展起点低,参与者缺乏经验,因此,政府应强力介入和积极推动。此时政府的功能应当调整为:运用经济手段扶持会展企业扩张规模和改善会展基础设施;调整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维护会展市场竞争秩序;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会展行业协会,并移交相关权限。政府部门只有及时转变功能定位,调整扶持措施,才能推动广东省会展业步入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轨道。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广东会展市场的培育和会展经济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应当抓紧做好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

从行业和产业层面上看,政府和行业应当尽快理顺各类关系,加快法制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培育和市场化进程,通过法制规范市场,提供到位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根据广东的实际,参照国际规范,研究和出台行业运作规范,争取将行业规范的权利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努力营造一个国内外企业公平、公开、公正和有序的竞争市场环境。

从城市主体看,应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会展经济的功用,切忌好大喜功,一哄而起,盲目上马、兴建大型或超大型会展场馆,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各城市应当认真分析自己城市的文化传统、产业和消费结构特点,立足于挖掘当地会展资源,找准自己的会展品牌,办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会展经济。

从企业层面上看,会展企业应尽快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认真培植自己的品牌,反对剽窃、仿冒和克隆别人的展会,切忌贪多图大,积极营造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强势企业或品牌,以我为主,加强与国际企业和品牌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自己的品牌效应,最终形成自己独家优势;具有一般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人家的经验,积累优势,壮大自己,特机而发,或与虎谋皮,吃掉对方,形成自己的独家品牌,或三足鼎立,形成更新、更高层次的竞争局面;不具备竞争优势,或具有很小竞争优势的弱势企业,也可以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与强势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将自己纳入国际展览体系,承担国际会展某些层面或某些环节的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先蓄势后发展。

 

作者:杨光玉  编辑:goblin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消费新政放开管制 拉动9000亿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