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可供办展的展馆面积将达300万平方米,将超过目前世界上展览业最发达的德国的展馆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然而,正如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展览馆协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阐述的那样,虽然展览场馆的大量兴建与扩充从硬件上满足了会展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但在我国,展览中心的规划、建设乃至经营管理中,仍存在不少认识上的盲点、误区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览场馆建设总体上过热。在目前全国大部分展览场馆使用率不足30%的情况下,全国展览面积的增长仍保持20%左右的增速;而另一方面,我国单个展览场馆的面积和规模远不及德国,小型展览中心的数量则很多。
第二,展览场馆的宏观布局缺乏规划。一方面,有些地区密度过大,存在局部过剩,同时,北京、上海等地展览场地明显不足,北京地区尤为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城市展览场馆过多,而单个展馆面积和规模过小。
第三,展览场馆建设缺乏市场调研和准确的规模定位。展览业的发展,应当以区域经济为依托。展览场馆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的产业结构、市场特点和区位因素。而我国一些城市不考虑当地和周边城市展览市场的需求,规划的制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其结果是,要么规模过大,展馆空置率很高;要么规模太小,用不了几年就得扩建和改造,造成资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四,展馆建设专业性不强。部分展览场馆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土地储备不足,交通无法高效组织,并且展馆被当成城市的形象工程和标志建筑,外表高大、多层建筑,内部展厅高度和结构严重影响展览的举行或展示效果。
第五,忽视人性化设计,配套设施不齐全。在建筑布局和功能上没有充分考虑参展者和观众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配套设施滞后,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无法满足展会的需求。
第六,在展馆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直接成为投资主体,缺乏市场考虑,贪大求全,一步到位,致使一些地方在展览场馆建设方面投入过大,不考虑投资成本和收益。在展馆经营管理方面,缺乏长远的经营理念、不合理竞争、对展商和观众的服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
众所周知,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切都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作为会展的载体,展览场馆的建设不能脱离展览市场的需求。倘若不然,过多的展览场馆便会成为“包袱”,甚至给我国刚刚兴起的会展经济带来灾害性的恶果。
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展览场馆建设和展览馆业的发展是需要业界共同探讨的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中国展览馆协会副秘书长王云民提出的以下意见和建议可供业界参考:
一、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我国展览业已逐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中心的三个产业带,这三个展览中心城市主要是北京展览场馆供应不足,急需规划建设和扩大建设大型展览中心。其他区域性展览中心城市,应根据市场需求,控制新的展览中心上马和扩大规模。区域内同一城市和城市之间展馆资源应该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
二、充分进行前期论证。
展览场馆的建设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会展业整体发展相适应。在规划建设展馆之前应对所在地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办展环境深入调研,实事求是地论证项目可行性。政府应加强展览中心建设项目的前期评估领导工作,强化对展览场馆建设的审批管理。对投资大、规模大的例如5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建设项目可以试行中央专家评估许可制。
三、在场馆规划和设计上突出实用经济,以人为本。
场馆选址应有方便优良的交通条件。场馆布局、体量、功能等要适应和满足展览各参与方的需要。
四、对不同投资主体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会展中心的投资、兴建、运营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是解决目前会展场馆诸多问题的良方之一。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首先要考虑的是投资收益问题,场馆建设才会更加遵循市场规律。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一些会展市场较为成熟的地区,会展中心投资主体已不再被政府所垄断,这样,随着投资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会展中心才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2016第十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在南宁召开 [2016-11-30 9:29:30]
- 2016中国商业创新大会:释放创新能量 激活流 [2016-11-25 16:46:42]
- 2016义乌装博会亮点纷呈 [2016-11-23 10:19:19]
- 广东区域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在顺德揭牌成立 [2016-11-18 10:33:30]
- 西博会为西部发展画卷添彩 [2016-11-10 11:33:10]
- 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 [2016-11-8 17:03:1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