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载体。会展业以城市为平台,在加快自身产业化脚步的同时,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海南小镇正是典型一例:因举办亚洲论坛而闻名天下,成为与达沃斯、戛纳齐名的世界城市。西方有一种说法,在一个城市举办一个大型展会,犹如一架飞机在这个城市上空撒钱。于是,“会展+城市”这一概念也就顺理成章的诞生了。
近几年,国内有许多城市明确纷纷表示要把本城市发展成为世界性、全国性或区域性“会展都市”或“会展名城”,总之是要发展成为会展城市。可想而知,中国根本不可能同时存在那么多的“会展名城”。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全国可望成为“国际会展都市”的城市不会超过2个。除上述这两个,能称得上“中国会展名城”并偶尔举办几个真正称得上“大型国际展览会”的城市,超不过10个。其余的城市,就只能争取作为“地区性会展城市”了。
“中国会展名城”是由商务部等部门提出的概念,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有一组数据的简单分析,作为中国会展名城应该具备的标准:每年举办200多个展览,年展出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展览直接收入超过20亿元,至少有两个会展中心或展馆等。作为会展城市,其会展业的直接收入应占整个城市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相当大的比重,这时候称为“会展名城”才比较名符其实。
一个城市会展经济的定位准确与否,决定着一个城市的会展经济能否做大做强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各城市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对国内会展的发展趋势和各城市的经济实力、会展发展实力做出比较,充分论证本地的综合竞争力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才能形成。
那么,会展业的“魔棒效应”究竟体现在哪里,吸引着诸多的城市跻身于大兴会展的行列?有关专家认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会展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和连带功能,据测算,一个会展商人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游客的消费额高2-3倍。会展业特有的展品、展地和展期三个要素,决定了参展商和贸易商的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承展地必须为参展商提供商品展览、研讨会议、新闻通讯、宾馆餐饮等“一条龙”服务,这样就带动了承展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地的综合经济实力。
除了给经济发展带来“倍数效应”,会展业的蓬勃发展还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在我国,会展经济的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认知,它所能带来的有形和无形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据统计,我国会展业年均增幅超过20%,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个数字足以使会展业成为众多城市关注的焦点产业,举办会展无疑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告。
会展业的发展使城市建设向多元化、产业化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一个城市社会资源的综合配套能力,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收益,还成为显示竞争实力、展示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舞台。因此,会展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城市自身完善的过程,而一个城市的等级与经济实力决定了该城市未来会展发展的走势。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2016第十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在南宁召开 [2016-11-30 9:29:30]
- 2016中国商业创新大会:释放创新能量 激活流 [2016-11-25 16:46:42]
- 2016义乌装博会亮点纷呈 [2016-11-23 10:19:19]
- 广东区域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在顺德揭牌成立 [2016-11-18 10:33:30]
- 西博会为西部发展画卷添彩 [2016-11-10 11:33:10]
- 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 [2016-11-8 17:03:1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