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会议展览正文
刍议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来源:《商业时代》  2010年22期 发布时间:2012-4-16 点击数:

    内容摘要:会展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会展业收入的乘数效应测算方法及其类型,并分析了会展业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间接与直接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会展业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全世界的会展业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部门之一,对其他经济部门和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较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投入产出的经济乘数效应
  
  乘数又称为“倍数”,在经济学中是用来表示经济活动中某一经济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某个行业的投资或收入不仅能增加本行业的收入,而且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总量成倍增加。例如,某部门增加投资1000万元,则该部门的收入会增加1000万元。在新增的1000万元收入中,如果有4/5用于消费(生产性消费,如购买原材料、设备等),第二级部门就会增加800万元的收入;如果第二级部门在新增的800万元的收入中也有4/5用于消费,第三级部门就会增加640万元的收入。如此下去,形成一个递减数列。

    国民收入增量:

  由上可知,1000万元的投资,能使国民收入增加5000万元,增加了5倍。如果用△Y表示国民收入增加量,△I表示投资增加量,K代表乘数,则乘数的计算公式为:。

  则上例中。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国民收入的理论,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国民收入=投资+消费,则:Y=I+C,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投资,C表示消费,那么:△Y=△I+△C(△C表示消费的增加量);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国民收入=储蓄+消费,则Y=S+C,其中S表示储蓄,那么:△Y=△S+△C(△S表示储蓄的增加量),则:△I=△Y-△C,△S=△Y-△C,代入上述乘数计算公式,可以得出:

  为边际消费倾向(MPC),为边际储蓄倾向(MPS),则: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小。反之,边际储蓄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小;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上例中,MPC为0.8,所以:
  
  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
  
  (一)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测算

  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是用来衡量会展收入在国民经济领域中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环周转,给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值效益和连锁促进作用。用来衡量这种连锁促进作用和增值效益程度的尺度,称为“会展收入乘数”。本文把乘数效应概念引入到会展经济活动的分析之中,从而产生了会展收入乘数效应的概念。借鉴乘数的一般计算公式,会展收入乘数的计算公式为:其中:K代表会展收入乘数,△Y代表国民收入增加量,△I代表会展收入的增加量。

  如果会展收入流入会展举办地区的经济运行中,就会对该地区其他经济部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通过社会经济活动的连锁反应,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加。如果这笔资金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或用于购买进口物资,使资金离开本地经济运行过程或流失到国外,就会减少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注入”,也就是说,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物资倾向越大,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就越小。根据以上乘数原理,计算乘数的公式可进一步表述为:,其中: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MPS表示边际储蓄倾向,MPM表示边际进口物资倾向。该公式也可表示为:,其中:L表示漏损率(包括储蓄、购买进口产品、纳税等)。
 
  由此可见,会展收入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和漏损率在会展收入中所占比例大小。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说明会展收入中用于消费流通领域的比例越大,漏损的比例就越小,则会展收入乘数也越大。如果漏损率越大,说明会展收入中脱离当地消费流通领域的比例越大,用于消费的比例就越小,则会展收入乘数也越小。例如,某会展地的边际消费倾向为70%,即表示在这个地区的会展收入中,70%的资金在本地区的经济运行系统中运转,而余下的30%资金是用于储蓄或购买进口物资,或是离开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则:

  计算结果说明,会展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获得了3.3倍于原始收入量的经济效果。如果把80%的资金投入经济运行,仅有20%的资金用于储蓄或购买进口物资,则会展收入乘数就为5,就可获得原始收入量5倍的经济效果。
  (二)会展收入乘数的种类

  会展收入的乘数效应,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加一笔会展收入,相应会引起该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国民收入总量增加,并反映出国民收入的变化和经济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常用的乘数模式,从不同侧面对国民经济产生相应的经济影响。

  1.营业收入乘数。营业收入乘数是指增加单位会展营业收入额与由此导致的其他产品营业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一个地区会展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营业总收入的作用和影响。

  2.居民收入乘数。居民收入乘数是指增加单位会展收入额与由此导致的该地区居民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一个地区会展业的发展对整个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

  3.政府收入乘数。政府收入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会展收入额对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政府净收入所带来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政府通过税收从会展经济活动中得到的效益,即会展收入对政府税收增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4.就业乘数。就业乘数是指增加单位会展收入额所创造的直接与间接的就业人数之间的比率。该乘数表明了一个地区通过一定量的会展收入对本地区就业产生的连锁反应,并导致对最终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5.进口额乘数。进口额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会展收入额最终导致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总进口额增加的比率关系。该乘数表明了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随着会展经济活动的发展,会展部门和企业以及向这些部门和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其他相关单位从国外进口设施、设备等数额的增加量与会展收入增长量的关系。

  6.消费乘数。消费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会展收入额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的影响。该乘数用来测定会展举办地国家或地区会展收入增加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促进作用,即对社会消费扩大的作用和影响。
  
  会展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一)直接经济效益

  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至25%以上。大型会展的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经营会展的直接收入包括:会展活动的入场券收入、参会参展费收入、场馆展台和会展设备的租金、会展服务收入、广告收入等。按一般规律,办展单位的摊位费、广告费比门票收入高几倍甚至几十倍。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九五”期间的场馆收入达5亿多元,平均年递增46.2%。从有关部门测算结果看,参加国际会议的人员,平均每人每天花费约6000元。以第六届国际汽车展为例,来自国外和境外的会展企业近300家,即使以每家企业平均来10个人的保守估计,每人每天吃住行花费100美元,加上展前准备和撤展,综合展期按10天计算,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300万美元。据全球最大的专业会议组织——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全世界每年举行的参加国超过4个、与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已达40万个,大型展览达4000多个,每年创造的市场价值达2800亿美元。

 (二)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1.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除了会展产业本身的直接收入外,还能带动旅游、住宿、餐饮、零售、通信、交通、物流、保险、金融、贸易等行业的发展,经济联带效益十分显著。2007年,全世界会议代表所订的机票占全球机票销售量的50%左右;1999年《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短短几天时间,酒店收入就超过1亿元。会展业带动的经济效益有时不是用倍数就可以简单衡量的。一次会展中签订的贸易、技术合作以及投资协议可能大大超过会展业本身的受益,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据专家估计,发达国家和地区会展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9,即会展收入1元,相关收入为9元。会展经济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方,其带动效应有所不同,在美国,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美国举办了13000个展览,直接收入120亿美元,与之相关的社会综合消费约1250亿美元,会展的经济带动比例达到1:10。而中国内地现在没那么高,据初步估计是1:6,但这种带动作用正逐渐增加,如上海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投入产出比为1:9。发展会展业意味着各行业可以在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诸方面获取比较优势,从而大大减少国内资源的机会成本,有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而会展对于当地经济最本质的意义就在于更大范围的开放、更实际的比较、更精确的选择、更有效的配置,进而达到更有质量的增长,以增强经济安全系数。

  2.会展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影响效应。譬如:上海发展会展经济,受益的将是整个华东地区。目前,上海口岸的进出口商品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量的比重达四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周边地区。由于会展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大规模的集中展示,信息集聚性好,有利于降低经济运行中的“交易费用”。更为重要的是,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推动和催化作用。

  3.会展业的扩大就业效应。据统计,每增加1000平方米展览面积,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就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2000年德国展览业从业人员10万人,直接收益45亿马克,创造社会综合效益410亿马克,为社会提供了23万个就业机会。有“展览之都”美名的中国香港,每年超过1000万名的游客中,约有30%的人是参加各项贸易展览或会议的,有两万多家企业每年参展,有约20万个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每年在此签下订单,一年的会展收入超过74亿港元,同时提供了9000多个就业机会。欧洲16个最大的场馆为35.2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据经济与产业研究基金会(2000)研究,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59328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77026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99500人。

  4.会展业的社会文化效应。仅仅看到会展的商品展示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可以加速对区域增长极的培育,可以树立国家形象和城市品牌,而且可以把会展地的一些名牌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竞争力。世界性的会展活动在聚集人气、推动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无形中也对主办地进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免费宣传,这有助于提升主办地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我国举办的2001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展示了我国的崭新面貌,使与会客人看到中国有很好的投资环境,这一点可能比任何经济收益都要重要。这两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外商在华投资的增加,跟成功举办APEC会议有重要关系,因为在全球投资安全系数下降的同时,人们看到在中国投资的安全系数却很高,这使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
  
  参考文献:

  1.曾武佳.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论文,2006
  2.陈仲常.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3.邹树梁.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贺学良  编辑:1226453809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消费新政放开管制 拉动9000亿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