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服务贸易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会展业作为服务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越来越被我国政府所重视,而于今年6月1日刚刚结束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让更多城市看到了会展业的魅力。本文利用大量最新数据对会展业给举办城市带来的好处进行了论证,希望唤起更多有资源、有能力的城市重视会展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会展业 会展经济 会展 旅游
一直以来,人们将会展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近两年,受紧缩政策影响,房地产业发展陷入低谷,而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会展业作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913个行业小类之一,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被首次列入。去年年底,商务部又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研究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发展会展业公共服务平台。一时间,各地会展热潮兴起,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措施鼓励发展会展业,使会展业在服务业体系中的地位大幅提升。有关统计表明,目前我国拥有各种规模的展览公司2000多家,全国每年平均办展约1700个左右,会展行业以每年近20%的速度发展。在一些区位条件优越的经济体系中,会展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会展业的环保、低碳特点,真的为城市发展插上了“绿色翅膀”。
一、会展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估量
每一次国际性会展盛事的举办都会对举办城市做无数次的国际性宣传,这是对这个城市做的最大、最有意义的广告,会给会展城市带来无数商机。奥运会让全世界都了解了北京,认识到了中国经济的崛起;而2002年亚洲博鳌论坛则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海南小镇一举成名,不仅带旺了海南会展经济,而且还拉动了整个海南经济的发展。
会展业是会展经济的中心和支撑点,会展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餐饮、旅游、交通、住宿、通讯、零售、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影响更为直接,形成了会展经济产业链。会展业的蓬勃发展,可以促进城市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大大增加就业机会。
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利润率超过25%,更重要的是它具有1:10的带动效应,即会展业每收益1元,就可带动相关产业收益10元。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而每增加20位会议代表,就可创造1个就业机会。当会展形成产业和一定规模后,就能增加长期的就业机会。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在法国,会展业每年都为其提供20万个就业机会。现实生活中,会展活动带来的其他相关产业的间接就业机会则更多。
相对于国际性的大型展会,地方展会虽然没有带来巨额的经济价值,但其对于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以西安为例,“十一五”期间,西安市共举办规模以上展会664个,专业观众112.88万人次,普通观众2403.68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62680万个。而在2011年,全市举办规模以上会展活动151个,新增就业岗位达36995个,实现了会展产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在“北上广”这样的国际知名大都市,会展业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收益更是惊人。2011年北京市会展业实现收入超过150亿元人民币,国家会议中心档期已安排到2020年以后,仅今年承接的国际会议就有130多个,展览50多场。在外贸行业最具知名度的广交会,每届成交额超过150亿美元,带给广州最直接的经济收入是60亿元人民币。2010年,仅世博会就让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网络信息业、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和休闲娱乐服务业等6个行业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广告及会展服务行业受益最大,实现增长值196.93亿元,增幅71.4%。从这些经济数据不难看出,会展业的确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二、会展活动可以极大地拉动地方消费,助推相关产业发展
由于城市知名度和会展性质、规模的不同,一次展会给当地带来的直接收入有多有少,但利用会展业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可以大大拉动地方消费,助推相关产业发展。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国家会议中心建成开放以来,举办千人以上的大型国际会议比例占接待各类会议和活动的12%,其中2010年接待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参会人数上万人,对区域消费直接贡献达到了1.34亿元人民币。今年5月28日至6月1日,国家会议中心又举办了为期五天的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首届会议,这是世界上唯一涵盖世界贸易组织界定的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与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12大类服务贸易领域的综合型交易平台,被称为世界贸易领域的一次“奥运会”。此次京交会有1721家中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50000平方米,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部长及有关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首届京交会,共有来自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注册客商2923人,累计到会专业观众和客商102000人次,对区域消费尤其是高端消费影响巨大。
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服务贸易的总规模已经接近900亿美元,在全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份额稳定保持在20%以上,同时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达到了1%。这些数据表明,北京在国内乃至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此次京交会成交601.1亿美元,其中,北京企业参会交易额达296.1亿美元,占了将近一半,企业共签约项目375个,签约过亿美元的项目达到了31个,成果令人艳羡。京交会不仅让北京及国内服务企业“走了出去”,还“引进来”了众多国外高端服务企业,这必将加速北京市高端服务业态的聚集,强力推动北京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三、会展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使会展旅游业迅速崛起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多方面的资源是共享的,旅游业所涉及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也都是会展业发展的必须要素,两者相互促进,并在共同发展中不断对各项要素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而会展旅游则是以会展活动为媒介,将参会参展人员及外围受众转变为旅游者,满足他们住宿、餐饮、交通、购物、旅游及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对城市会展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推广,实现一条龙服务,是国际上许多知名会展城市举办会展成功的经验,这也正是会展旅游兴起的重要原因。
1999年,以“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为主题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春城”昆明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博览会为期184天,国内外参观人数950万人次。云南是我国旅游大省,具有许多其他省份甚至是世界其他地区不具备的自然资源,但在博览会之前,昆明的旅游资源并不被“外人”所知,旅游收入也不尽如人意。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博览会让世界了解了昆明,了解了云南,大大带动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当年云南旅游业收入突破200亿元人民币。昆明世博园建园十多年来,仅门票收入就已经超过13亿元,从历史平均数来看,每年门票平均收入在1亿元以上,每年接待入园中外游客人数超过百万。博览会虽然结束了,但世博园的环境优势和生态优势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关部门通过盘活园区现有展览场馆、场地,引入观光景区+旅游购物+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的综合业态,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地、城市高端消费区”。据最新数据显示,世博园景区收入占云南旅游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15.69%提高到2011年28.64%。会展业给旅游业带来的好处可见一斑。而如何更好地发掘利用会展旅游资源已成为每一个会展城市十分关注的问题。
四、会展活动的举办使居民生活质量飞速提高
每一次国际性的大型会展活动都为当地的城市基础建设的完善和生活环境的优化提供了良好机遇,展会的举办又会给居民带来大量知识、信息,尤其是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更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此外,大型会展活动汇集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人们,会展举办地的居民在与各地会展参与者的接触过程中,可以接受新鲜的知识和思想。会展后保留下来的一些设施往往又为居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健身的去处。这些都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投入1800亿元人民币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进行修建改造,大大推进了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建设品位。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方便,各政府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都有大幅度改观,而最大的变化可以说是在环境上。北京奥运会期间,政府对空气质量的干预是前所未有的。据2012年5月16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报道,中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奥运会期间(8月8日至24日),北京市的PM25较之6、7月份浓度降低了54%。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改善的直接结果是“(人体的)氧化应激降低,肺和全身炎症程度降低以及改善了心血管功能”。尽管专家的描述比较专业,但北京人确实感受到了空气质量带来的好处。
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作为近代社会最大规模的国际活动,每次世博会都会为举办地留下无法用数字衡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海世博会期间,各项节事活动场次超过2万场,平均每天活动场次超过100场,有12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城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组织文化演艺活动,这对上海市民来说真的是一场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在世博会的筹办过程中,上海改造了33座老公园,建成60个客运交通枢纽,新增公厕1039座。世博会后,浦江两岸成为了上海全新的标志性城市风貌区,几十公顷的超大面积园林绿化,大大提升了上海整个城市的环境水平,营造出水与绿交融的新城市轮廓线,为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提供了绝佳场所。
会展业作为我国新兴的朝阳产业,因其深厚的发展潜力和对经济强大的拉动作用日益受到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同时中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也应该看到,我国会展业“小、散、乱”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如何利用好现有会展资源,提高会展品牌知名度,取得会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是我们每一个会展城市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诗圣:上海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商界,2009(3).
[2] 郑建瑜:旅游目的地管理公司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3] 廖治国:昆明世博园景区5年来首次扭亏 实现收入7300余万[N].都市时报,2012-02-28.
[4]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1-12-20.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2016第十届中国冷链产业年会在南宁召开 [2016-11-30 9:29:30]
- 2016中国商业创新大会:释放创新能量 激活流 [2016-11-25 16:46:42]
- 2016义乌装博会亮点纷呈 [2016-11-23 10:19:19]
- 广东区域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在顺德揭牌成立 [2016-11-18 10:33:30]
- 西博会为西部发展画卷添彩 [2016-11-10 11:33:10]
- 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 [2016-11-8 17:03:1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