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资讯头条正文
消费升级大潮卷起“绿色”浪花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11-28 点击数:


    在业内人士看来,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通过嫁接新动能、新技术来推动地方发展,通过技术升级、消费升级最终助推产业升级。这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

    推动绿色消费是促进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前,商务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的《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支持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引导流通企业开展绿色采购和绿色商品营销,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

    11月25日~28日,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共享全球绿色投资贸易新机遇,探索国际生态合作新途径,第四届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

    融合共享推动绿色消费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大会主旨论坛上表示,发展绿色经济就是要通过嫁接新动能、新技术来推动地方发展,通过技术升级、消费升级最终助推产业升级。“以前,很多地方都是先工业化后现代化,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的商业发展就要打造新的载体,发挥新技术,激活新动能,这是经济深化改革之路,同样也是绿色发展之路。”张近东说。

    张近东认为,传统产业要嫁接新技术才能实现绿色融合发展。电商消费的发展之所以遇到瓶颈,就是因为电商无法代表最优的消费方式。“同样是购买一瓶牛奶,并非在线上购买就代表了绿色经济,反而那些在家门口的线下实体店购买,或者通过线上购买线下门店提货的方式才更绿色、更环保、更便捷,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仓储、配送等一系列的成本资源。”

    《规划》提出,发展绿色物流,鼓励物流企业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仓储设施,促进配送包装绿色化、标准化、减量化及循环利用。抑制一次性用品使用,继续执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责任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衔接,推广“互联网+回收”新模式。

    张近东指出,新技术要整合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共享发展。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物流进行嫁接。“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动苏宁物流基础设施迭代升级,提升物流周转率。与此同时,大力推行轻质包装等理念,在保证货物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包裹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以绿色消费补齐资源环境“短板”

    当前,中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规划》提出,推进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市场、绿色商业街区等。支持淘汰老旧汽车,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促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完善二手车流通制度体系。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程建林在会上表示,针对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未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绿色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准入政策,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二是发展绿色能源。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优化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核电消费比重,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三是培育绿色产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高效环保产品装备和技术供给能力,创新节能环保服务模式,规范优化市场环境;四是推进绿色城镇化。合理布局城镇各类开发空间,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保持自然景观,传承历史文化;五是促进绿色交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推动交通智能化。提升燃油品质,积极开发应用清洁高效燃料;六是引导绿色消费。培养绿色消费观念,运用价格、税收、经济激励、标准标识等手段,引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浪费行为。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李可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互联网+”时代仍靠“三现”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