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电商乘着“互联网+”的快车蓬勃发展,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随着城市电商被各大巨头占领殆尽、市场趋于饱和,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到广大农村去刷墙。在政府和电商巨头的合力推动下,农村电商正逐渐迎来高速发展期。不过,在专家看来,国内农村电商整体“痛点犹存”,农村电商的发展之路仍然走得步履蹒跚。
一边是农产品没有销路走不出去,农民守着“金山”过穷日子,而另一边是城市消费者对绿色新鲜农产品的需求旺盛,却限于渠道买不到。农产品“买难卖难”困境无疑成了农民致富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农产品上行要破解标准化,包括外观标准、内在标准和生产标准。”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说,目前农业部门出台的多是生产标准,缺乏外观标准和内在标准,这不利于规范农产品的销售。比如,网店对外宣传的苹果标准与收到的苹果实物大相径庭,颜色、大小都不统一;高档苹果应当告诉消费者含糖量、酸度等准确信息。这些都需要推动外观标准化和内在品质标准化的制定。同时,要解决农产品认证问题,实现信息的可追溯。
同时产品同质化竞争、业态的高度相似是农村电商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有特色才有门槛,有门槛才有竞争力,不能看到别人卖苹果赚钱了,就一窝蜂卖苹果,一定要挖掘本地的特色产品,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
在电商业态上,不是只有开网店卖产品才是发展农村电商。魏延安表示,一个真正成熟的电商平台不是大家都要去过的独木桥,而是纵向列队的形式。如果搞电商不行可以搞电商服务,如果电商服务还不行,可以搞电商供应链,多领域多方面发展。
“互联网时代,关键是如何打造商业模式,农村电商不能什么都想作,必须在产业链的前端、中端、末端做出选择,分好工,各赚各的钱。”西安邮电学院院长张鸿说。
刚刚过去的一年,各部门支持农村电商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多达40个。这促使了农村电商由“蓝海”迅速变成“红海”,各农村电商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两超、多强、一大片”的格局逐渐形成。
农村被认为是下一片蓝海,多方力量正在角逐农村电商市场。一是以阿里、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向农村渗透;二是包括供销总社、中国邮政在农村的平台推广,中国邮政的村邮平台已经覆盖近20万个村;三是涉农上市企业;四是地方性农村电商平台,目前保守估计全国有1000多家。但农村电商并不是“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副主任付诚坦言,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问题、技术能力问题、人才能力问题等,都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农村电商建设需要各大体系协同发展。农村电商建设是个重大工程,在这场电商推进农村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企业、服务商和各类组织共同投入、高效联动。
农村电商要做强,不能只满足于把消费品和农资卖给农民,也不能只帮农民卖农产品。只有农民腰包鼓起来,平台企业才能持久盈利。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农产品“买难卖难” 国内农村电商痛点犹存 [2017-4-11 15:00:21]
- 对“新零售”中一些关键要素的思考 [2017-4-10 10:53:29]
- 大润发永辉中百等12家零售企业2017年规划 [2017-4-10 9:47:55]
- 把便利店开的这么不差钱 便利蜂模式真的能赚 [2017-4-10 10:08:43]
- 国人境外消费能否被拉回 [2017-4-8 11:45:22]
- 新核心盈利点仍未形成 苏宁靠什么“回血” [2017-4-7 17:33:0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