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OYO酒店品牌,或许大家还有点陌生。但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这家定位于“对市场有快速感知力的连锁酒店”发展速度可谓惊人。在最近的一次公开亮相中,OYO公布的运营“成绩”如下:已进驻全国269个城市,旗下运营酒店超过3500家、客房数超过17.5万间,跻身中国酒店品牌前五。
虽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知道这个“前五”到底是从哪些维度统计得出,不过单从酒店数量上来看,OYO确实名列国内连锁酒店品牌前茅。不过不同的是,这些酒店并非OYO自有,而是其运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家公司或许更像一个聚合了单体酒店的平台,也正因如此,其在国内迅猛的扩张势头早就引起了其他平台的注意和反弹。
酒店行业的拼多多?
稍微列几个数据,给大家感受一下OYO火箭般的发展速度。
来自中国饭店业协会、酒店官网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日,连锁酒店品牌客房数量最多的是如家酒店,全国共有2319家门店、客房数24.12万间;其次是华住酒店集团旗下的汉庭酒店,门店共2244家、共计客房数22.31万间;第三则是7天酒店,全国共有2468家门店、21.37万间客房。
如果按照最新公布的数据,在中国市场仅仅开展了一年业务的OYO毫无疑问可以排进前五,和其他经营多年的酒店集团巨头分庭抗礼。
不过,OYO早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便已经买好了“门票”,避开正面冲突。
虽然在公开资料中鲜少提及自己的“出身”,但这家公司其实于2013年起步于印度,瞄准经济型酒店以下的廉价酒店市场,利用精准的卡位和强劲的拓展能力,迅速大杀四方。一路走来,OYO获得了包括软银、光速资本、红杉资本等一众机构投资人的认同,尤其是软银,先后领投了这家公司的四轮融资。
单就中国市场而言,从进入时间等来看,OYO还是存在一定犹豫。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迟疑肯定是有的:“一方面国内有如家、汉庭这些巨头,另一方面OTA(在线旅行社)这块携程、飞猪、美团也都发展得很好,所以他们对中国市场没有底,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OYO对于进入中国还真费了一番心思。2017年9月,该公司接受了华住对其进行的1000万美元股权投资,拿到了国内资本的背书。为了适应市场,年仅23岁的创始人Ritesh Agarwal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李泰熙。当年11月,OYO的第一家店在深圳上线,结果“出乎意料地好”。以此为起点,拉开了该公司在国内快速发展的序幕。
从第一家店到超过3500家,OYO只花了一年时间。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要想得出答案,就要先看看这家公司的打法。有酒店业观察人士告诉我们,虽然OYO第一家店选在深圳,但综观其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它对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连锁酒店品牌。迄今为止,该公司在北京、上海尚未有运营的酒店,而其加盟的数千家门店中,半数以上都位于二三四五六线城市或更为下沉的市场,沿着这些“毛细血管”实现快速布局。
该知情人士半开玩笑地表示,OYO就像是“酒店业的拼多多”。“拼多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其实也是切中了行业盲区,灯下黑。等它做起来了大家才发现,原来很寻常的东西有这么大的空间,也算是一个底层模式的成功案例。OYO与此类似,它切的是快捷酒店以下那部分零零散散、杂草丛生的宾馆,单价在100元~200元左右,把它们进行资源整合。”
那么问题来了:整合怎么进行?
快速扩张后精细化运营需跟进
有接近OYO的人士告诉记者,其酒店的经营模式包括特许经营、委托管理和租赁经营三类,其中“特许经营”面向的就是市场存量最大的中小型单体酒店。对这类酒店,OYO将对其进行标准化流程的改造,例如要求酒店使用统一的品牌标志和硬件标准(如免费Wi-Fi和早餐、空调、平板电视、品牌卫生洁具等等),同时为其提供客户服务支持、中央化预订平台以及针对合作酒店的培训、服务质量监控和供应商采购支持等服务。
OYO酒店在给记者的回复中也表示,目前OYO酒店要求所有合作的酒店采用统一的品牌标识,并根据工程改造清单对酒店软、硬件进行全面核查和升级,并统一对前台和客房服务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达到品牌要求的标准。“OYO会与合作酒店签署酒店标准化管理服务协议,与合作酒店共享客房改造、专业人员、运营体系和酒店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升单体酒店的营收管理水平,并从合作酒店的实际营收当中按比例收取提成。”
在完成了这一系列“改造”后,被整合的酒店可以快速完成品牌化升级,构建起OYO酒店庞大的业务版图。
不过在这背后,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是酒店硬件条件的参差不齐。上述人士表示,“特许经营”换句话来说就是酒店获得OYO的授权,直接挂牌,成为后者的加盟商。而在装修方面,“实操过程中其实很多只换了一个门头,在原来的宾馆名字前面加一个OYO,内部装修也就是增加一些OYO的元素”。
随之而来的是佣金的浮动。另一位知情人士介绍,OYO是从这些酒店营收的增长额中收佣,“对于业主来说就是一分钱没花,只是最开始简单地换个名头、内部整理一下,而且是在(营业额的)增加额里面来提成,就会很有吸引力”。他同时透露,一开始OYO为了拓展市场,佣金比例可能只收取3%、4%,但后期有一些又收得很高、甚至超过12%。“每一家相互之间是独立的,签的协议都不一样,运营的时候其实容易扯皮。”
此外,上述接近OYO人士表示,迅速扩张的背景下,OYO在品控和权责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举个例子,它所谓的驻店经理只做一件事情:提高订单量。完全扑到订单上,酒店的其他事情是能顾得上就顾、顾不上就算了,不是来帮助管理的。再比如,作为一个住客,如果在酒店里出了问题,OYO是否对我负责?这个在公司内部都没有统一结论。”
对此,OYO酒店在回复中表示,在品控方面,合作之前OYO酒店的工程改造部门会对酒店进行全面的评估,当酒店硬件符合标准时才会选择与之进行合作。其次,OYO酒店派驻在店内的管理人员(酒店经理)会在日常巡查和管理中进行动态评估,一旦发现酒店存在硬件或服务品质方面的问题,可要求酒店业主配合改进;若改进后仍无法符合OYO酒店的运营标准,该酒店或将被暂时下线甚至中止合作。
“在实际合作过程中,OYO酒店提供的是体系、标准的支持,解决单体酒店经营方面的痛点,而酒店物业、财务和物资仍属于酒店业主,故能通过如此'轻量级'的模式,实现与单体酒店的合作。”言下之意,虽然酒店客人有可能是冲着“OYO”的品牌来入住,但权责或许仍应由酒店业主自行承担。
对此,上述酒店业观察人士表示,相关权责划分或许可以参考此前一些OTA平台的做法,即:作为运营者,平台对于服务商所提供的商品应起到审慎审查的义务;但在因第三人原因导致损伤的情况下,OTA平台需“未尽谨慎选择义务”时才承担相应责任。
与平台“大战”在所难免
在OYO的发展过程中,与OTA平台的关系一直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以该公司在印度的拓展为例,2015年OYO凭借强大的融资能力发起了激进的价格战,旨在从OTA手中夺取流量,但是向客户直接提供预订服务的举措激怒了印度各大OTA。2015年11月,OTA纷纷终止了与OYO的分销合作关系,其中就包括OTA巨头MakeMyTrip,引发行业热议。此后OYO宣布转变业务模式,从聚合商转型为酒店运营商,与OTA平台的关系才开始缓和,与MakeMyTrip等部分巨头也恢复了合作。
而在中国市场,OYO似乎正在重新经历这个过程,国内的OTA平台已经迅速察觉并开始采取措施。
今年10月,有媒体曾爆出山西太原12家酒店被美团平台强制下架,原因是其加盟了一家名为OYO酒店的管理品牌,如需上架必须摘掉带有“OYO”字样的门头。同时,太原地区20多家加盟OYO的酒店都接到了美团太原地区业务员的电话,表示接美团总部通知,如继续与OYO合作,酒店之后将不能在美团平台上销售。
记者在美团上搜索关键词OYO,得到的结果是“暂无相关酒店”。而在另一 OTA巨头携程网上搜索相同关键字,也不会出现相关酒店。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来看看另外一组数据。刚刚过去的11月22日,美团点评发布了其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美团点评第三季度营收191亿元人民币,其中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实现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46.8%,占到其总收入的23.3%;毛利为40亿元,毛利率由88.5%升至90.6%。11月初的互联网大会上,王兴在演讲中称,美团酒店已经成为全国酒店预定最大的平台。
酒旅曾是美团业务的“三驾马车”之一,也是当下美团点评业务的重要盈利点。对于外来“搅局者”,他们保持着高度警惕。
对此,OYO酒店回复记者,已经与飞猪、同程艺龙等多家国内领先的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同时也在不断扩大与线上线下渠道的合作和交流。众所周知,飞猪与同程艺龙背后站着的分别是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更值得玩味的是,今年7月曾有消息传出,称腾讯正在与OYO Rooms进行谈判,拟领衔投资后者的最新一轮3亿至5亿美元融资。而在9月底公布的最新一轮投资者名单中,腾讯并未在列。
上述知情人士也表示,OYO目前正处于隐忍阶段:“他们自己也做了app,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平台,无非就是把酒店的数据拿进来,再吸引用户数据。等店铺数达到足够的体量,再把全球的数据一打通、接入用户,就是一个完整的大数据平台。现在还在积累商家,但未来与平台的正面竞争不可避免。”
而这或许也是目前,OYO在公开场合避讳谈到“平台”等字眼的重要原因。在回答“未来是否有平台化发展规划”的问题时,这家公司的回复紧紧围绕酒店业务,称“OYO酒店专注于单体酒店,尤其是经济型单体酒店领域,目前所有的产品和渠道开发,都将致力于服务和提升该领域”。
而与国内OTA平台的这场“大战”,也许很快就会到来,也许根本不会发生,这都取决于OYO下一步棋落在哪。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关于召开“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化贸易”学术 [2018-11-21 9:04:13]
- “第一届粤港智库高端论坛”征文通知 [2018-10-31 9:49:22]
- 一年扩展3500家,酒店行业的拼多多来了? [2018-11-28 11:32:43]
- 无人零售的冰与火: 有人刚起步便黯然退场 [2018-11-22 16:47:02]
- 物美启用便利店双品牌 北京市场格局生变 [2018-11-21 16:30:21]
- 旅交会上演“抢客”大战 [2018-11-21 8:47:5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