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商贸流通领域70年的发展历程,是有成绩、有经验,也有教训的不平凡的70年,是实现了世纪跨越、经历了时代巨变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40年,商贸流通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从理论指导到实践检验的突破,取得了辉煌成就,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改革开放前的30年(1949年-1978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对“国家所有制+计划经济”为核心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和深化。
通过“一改”、“两统”实现了“三保证”的目标。其中,“一改”是指社会主义改造,推行的是以分配为核心的计划经济流通体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成立国营商业和发展供销合作社,是共和国成立之初发展社会主义流通体制的三大措施,构成社会主义商贸流通业的基本内容。“两统”即统购统销、统购包销。统购统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产品流通的基本政策,统购包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品流通的基本政策,两者都是短缺经济条件下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顺利完成了“保证工业生产、保证人民需要、保证公平合理分配”的三大任务,实现了建国初期尽快恢复国民经济、稳定市场物价的重任,也为前30年的工业生产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并且通过建立健全商业网点体系、保持市场价格平稳,保障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
改革开放后的40年(1979-2019),从市场调节为辅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商贸流通改革在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上逐步前进,活跃了城乡物资流动,取得了“四个突破”、“四个创新”和“十大转变”。
“四个突破”是指突破以管制式分配为主要形式的产品流通体制,突破“重生产、轻流通”的理论认识误区,突破狭隘的供给性的、产品性的有形市场观念,突破体制约束,解放思想。“四个创新”是指流通理论创新,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市场和流通模式创新,互联网流通应用创新。“十大转变”是指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国合商业到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商业业态从单一、传统到现代、多元;多层次市场体系形成;商业加快高质量发展;交易方式和经营形式多元化;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市场秩序、商品安全逐步规范;设施设备和现代化进程加速;从全球流通技术、商业模式的跟随者向主要创新者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展望未来,推动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应更加注重兼顾供给侧和需求侧,引领消费升级,提升流通效率,推动城乡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新中国成立70年商贸流通领域发展探析 [2019-11-30 8:57:44]
- 黄埔区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背 [2019-11-29 17:05:58]
- 王先庆团队调研广州市黄埔区各街道商贸物流 [2019-11-27 17:04:52]
- 广州下一个“万亿级商圈”在哪里? [2019-11-19 17:20:35]
- 集聚商贸优势资源 加快迭代升级 [2019-11-19 17:17:14]
- 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化贸易学术研讨会圆满举 [2019-11-15 17:42:5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