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商业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以价格吸引顾客,而应该是生产制造更多品质更好的商品,与此同时,改善我们的商业环境以满足人们日常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落下帷幕,阿里巴巴宣布这一天促成交易额为1682亿元,京东也在今年首次公布双11销售数据,下单金额锁定1271亿元。除天猫、京东公布交易数据外,苏宁、国美等电商平台则未公布具体数字,不过均表示较去年提升明显。
一家数据公司对比2016年的数据显示,全网双11交易额规模同比增长43.45%。其中天猫1682亿,同比增长39.35%,市场份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京东同比增长35.4%,市场份额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阿里与京东两大巨头的市场份额下降,电商领域其他企业的竞争力在增强。
我们在讨论这一节日所产生经济意义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社会影响。双十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消费现象,它是由中国电商为了促销而形成的。每年双十一期间,电商企业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与宣传构成了一种消费压力,尤其是年轻人会通过社交软件以及现实同事、朋友圈讨论各种商品的信息,缺席者会有与社会、群体产生隔阂的疏离与孤独感。因此,舆论制造的购物狂欢不仅产生了吸引力,也催生了消费压力。
与此同时,商家与舆论成功的将双十一塑造为一场消费“战争”,消费者需要奋不顾身的抢购。比如商家提前“备战”,应对消费者“血拼”,甚至“剁手”,而优惠商品会被“秒杀”更增加了消费者的紧张感,等等。这些词汇制造一种狂躁的气氛,推动消费者进入“消费战场”厮杀,从而调动消费欲望,被消费短暂主宰。
事实上,当有观点将这个节日视为消费主义象征的时候,中国踊跃购物的消费者并不是进行一种炫耀性、奢侈性消费,更不是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恰恰相反,很多人提前将自己必需的物品放入购物车,之所以在这一天下单,是因为有价格优惠。一定程度上,电商在中国的崛起是因为价格因素,电商要比实体商业的价格更为便宜,电商就是因为大幅缩短了供应链而降低成本,从而以价格优势攻城略地。
这也意味着双十一主要不是创造消费需求,而是透支消费需求。尤其是那些大件耐用商品,只是因为价格优惠的因素,购买力被提前释放出来。如果仅仅节日期间销售量井喷并影响到日常消费的萧条,那么,双十一促进消费的价值可能远远被高估了。但是,这种集中爆发的消费会造成物流等整个商业流通链以及各种资源的紧张,对供应链条产生短暂伤害。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也进入一个提质增效的转型攻坚期。中国的商业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以价格吸引顾客,而应该是生产制造更多品质更好的商品,与此同时,改善我们的商业环境以满足人们日常追求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
我们当前的市场存在一股强大的刺激消费的力量,当然,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来说是好事,但是在刺激消费方面也应该注意相关的风险,比如应该警惕大量的现金贷(主要用于消费)公司带来的金融风险。目前,对于此类贷款的综合治理箭在弦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重视。需要指出的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处的地位在不断上升,消费升级也是大势所趋,但是仍然要提倡理性消费,并且密切关注各种消费贷款中蕴含的风险,未雨绸缪。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双11后遗症来袭 剁手党网上吐槽“等包裹” [2017-11-14 17:29:00]
- 提高供给质量 改善商业环境 [2017-11-14 17:16:41]
- 消费升级不可错过的4个趋势 新零售的出路在 [2017-11-14 17:15:35]
- 中国“双11”成全球狂欢节 超200国家和地区 [2017-11-13 15:23:54]
- “双十一”购物狂欢下 电商和金融深度融合 [2017-11-13 15:18:04]
- “共享经济”当道 下一个“风口”在哪儿 [2017-11-9 17:23:4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