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恢复和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到第一批外商投资企业的批准设立;从鼓励支持私营企业发展,让市场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到建立建设经济特区、大湾区;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商贸服务业在行业市场化转型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在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在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丰富和多样化的促进政策,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体制改革新路。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多重突破,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成就。
1978-1991年,商贸服务业通过模仿、追赶和改革,以各地群众的实践、体制变革和商业转型为突破口,完成了从国合商业一统天下到多元化、多渠道、开放式商品流通的转变。承包租赁破冰、商业推行“四放开”(即经营、价格、用工、分配放开)改革,使企业有了实质性的自主权。
1992—2001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商贸流通方面,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出现高潮,非公有制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外商开始进入中国国内市场。同时,经济在调整中持续快速增长,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市场繁荣兴旺,商品供应充足。
2002—2007年,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商业领域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外商投资出现了诸多新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和商贸服务业管理体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市场流通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如积极促进连锁经营,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2005年4月,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务院组织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国流通业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开展“品牌万里行”活动和“振兴老字号”工程。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开拓城乡市场。积极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2008-2018年,商贸服务业通过创新、创业和深化改革,以电子商务、快递和移动互联为突破口,抓住互联网经济的机遇,引爆零售革命和流通革命,同时也引领着中国和世界的商业变革与发展。如2009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天猫)开始举办网络促销活动,每年的“双11”已成为全民购物狂欢节。2015年后,以移动技术及其终端为载体的新消费成为各种“新零售”“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新商业和零售创新的主流。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流通行业增加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约为13%;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突破5000个,流通市场主体突破6600万户;吸纳就业近2亿人,占全国就业领域近1/4;批发零售业对税收增长贡献率接近1/4;2017年商贸服务增加值已经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为13.7%;2018年上半年主要通过流通业实现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78.5%,连续四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商贸服务业已成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主要力量和支撑。
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知名商贸服务业品牌的引领,先进的销售理念、管理技能得到普及,再加上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流通现代化建设。大型综合超市、连锁便利店、专卖店、无人零售店等各种零售业态发展迅速。商贸流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商业网点建设数量和档次跃上一个新台阶。国内流通产业链逐渐完善和发达,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加工和供应基地,为国内零售商走出国门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前不久,我国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有3600多家企业参展,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这也再次表明中国支持自由开放贸易、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不会动摇。
40年来,商贸服务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商品采购、连锁经营、智慧物流等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支撑下,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2018-12-11 11:20:19]
- “中国云”,为世界发展创造价值 [2018-12-6 17:08:08]
-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8-11-28 10:42:59]
- 智慧酒店是潮流还是跟风 [2018-11-27 15:31:22]
- 商务部:中美经贸高层接触恢复 [2018-11-16 9:03:00]
- 新零售两年考:转型难落地,传统零售企业要 [2018-11-3 15:30:3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