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深度报道正文
中国农村流通产业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年03期 发布时间:2019-7-8 点击数:


    摘 要:文中从研究视角、方法、内容、现状对农村流通产业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类, 通过对流通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农村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农村流通产业创新研究、流通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最后, 对该领域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 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1 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9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阶段性谋划。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只有实现高效的流通, 才能保障高品质农产品的供给, 才能实现生产与消费的高效对接, 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为农业兴旺与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保障。深入研究农村流通产业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和路径,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中国农村流通产业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归纳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 相关研究可归纳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产业对经济的影响研究;二是农村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三是农村流通产业创新研究;四是农村流通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研究。第一个层次具有宏观性和基础性, 第二个层次针对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作用, 第三个层次聚焦农村流通产业的创新路径;第四个层次探讨农村流通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关联。相关文献主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其中, 对于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农村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增长作用、农村流通产业创新贡献因素等方面, 多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 包括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协整分析、豪斯曼检验、DEA评价方法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 通过构建相关模型, 进行测试和检验, 得出结论。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对案例进行研究, 或者对特定地区进行调研以获取相关定性的数据, 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3 中国农村流通产业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内容

    3.1 流通产业对经济的影响研究

   3.1.1 流通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黄国雄 (2005) 从基础产业的五个特征的角度论证了流通业是基础产业。李春成, 和金生 (2008) 认为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王先庆 (2007) 认为流通产业要成为先导产业, 受工业化程度、产业结构水平、消费水平、市场发育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约束。杨龙志 (2013) 采用1953~2010年经济增长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 流通产业具有一定的先导产业性质, 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对其他产业的关联或带动作用明显, 而批发与零售业的先导性则表现不太充分。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强 (2017) 认为, 流通产业同时具备先导性、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 但是, 流通的基础性不如农业, 支柱性不如工业, 战略性不如科技, 因此, 流通先导性最符合实际。

    3.1.2 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王德章, 宋德军 (2007) 的研究表明, 流通产业每增长1%, 可以带动城市的GDP、消费和就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王锦良 (2012) 基于全国样本的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流通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协整关系, 同时也证明流通产业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赵霞 (2015) 从统计学的角度,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并进行测算, 得出结论:整体来看, 流通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大, 其次是第三产业, 对第二产业的产出贡献最小;同时, 流通业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拉动率最高;其次是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增长的拉动率最低。张廷艳 (2017) 选取了1983-2016年间的样本, 通过对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深度验证了2009-2016年, 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在协同度上开始急速上升, 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加大。一些学者结合具体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 王纯, 张晴云 (2017) 研究了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京津沪经济发展影响并进行了比较, 得出结论:商贸流通业更发达的地区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大。

    3.2 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 有关流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 主要集中在流通业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张莉 (2015) 、李文峰 (2015) 、陈宏桥 (2016) 、黄亚林 (2016) 等通过实证方法统计分析发现,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 并且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东部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西部地区。吴学品, 李骏阳 (2014) 从农村经济总产值、农户收入、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等多个维度, 构建了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影响途径的理论模型, 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SVAR) 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流通业既可通过提高农村经济总产值和农村就业等直接方式影响农村经济增长, 也可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推动城镇化和拉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间接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商贸流通业决定现代农业横向和纵向发展目标的实现, 学者们指出应该明确商贸流通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地位, 从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流通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升流通业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 (陈明鹤, 2017) 。

    3.3 农村流通产业创新研究

    3.3.1 农村流通业整体创新

    赵德海等 (2004) 认为流通产业创新主要体现在流通理论、流通制度、流通组织、流通技术和流通产业政策等五方面的创新上。随着“互联网+”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不少学者开始结合新形势进行流通产业创新研究。李静 (2017) 提出实施“互联网+流通”领域的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的路径。黄雪宁 (2017) 认为“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 我国商贸流通业应当积极从科技创新、电商业务推广及金融创新的角度寻求突破。商务部流通产业发展司副司长尹虹 (2017) 提出流通产业实现创新发展要从实施互联网+物流行动计划、构建智慧物流体系、培育发展智慧供应链企业等方面着手。

    对于农村流通产业创新研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李骏阳 (2015) 提出为适应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应进行顶层设计, 创新农村流通体系与流通模式,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全国农村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地区, 采取差异化消费品流通业发展对策和扶持政策。在发展模式上, 应因地制宜;在发展思路上, 应借助电子商务促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徐璐 (2017) 针对农村商贸流通业布局不合理、信息化不足、成本较高、过于粗放等问题, 提出创新现代化的流通方式、流通网络, 建立现代化农村商贸流通信息平台网络, 落实支持政策。柳思维 (2017) 认为, 农村流通体系创新的重点是借助农村电商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 发展农村流通中介组织及龙头企业, 同时, 要充分融合和发挥农村邮政网络的优势, 突出农村重点小城镇即中心镇建设, 借助县级政府的公信力整合农村分散流通资源。在经济新常态发展形势下, 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产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战略, 优化创新发展路径, 通过政府主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张战勇, 2017) 。刘根荣, 慈宇 (2017)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组织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强于技术创新。

    3.3.2 农村流通业技术创新

    流通领域技术创新能够提升流通效率。在早期研究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的作用的基础上, 学者们逐渐深入探讨电子商务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因素和机理。杨军, 王厚俊 (2014)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电子商务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交易费用。汪旭晖, 张其林 (2016) 认为基于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O2O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并构建了农产品O2O的基本框架。郭征亚 (2017) 通过分析农村电商产业链关键环节集成协调机制和产业链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 提出了构建产业链视域下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的建议, 包括加强农村电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我国农村物流配送系统, 完善我国农村电商法律制度, 培育电子商务人才等。高文海, 魏子秋 (2017) 以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例, 提出产销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盈利模式的农村电商发展三大痛点, 并提出搭建“三农”基础数据库、“行业协会背书+双认定”食品安全模式、整合资源培养比较优势破解盈利痛点的策略。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化领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陈秉恒 (2013) 、朱坤庆 (2016) 提出, 农户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大棚”, 企业可以利用该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和物流效率, 消费者可以追溯食品来源。冷链物流技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国鲜活农产品流通领域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冷链物流意识,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标准化操作程度低;应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 加强流通环节的监控, 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刘雪雪, 李倩, 杨志鹏, 2017) 。

    3.3.3 农村流通业模式创新

    学者们对农产品流通的诸多模式如“农产品流通‘布吉模式’”、“以农产品零售商为核心的集市型模式”、“以大型批发市场主导型流通模式”、“农超对接”等诸多模式进行了探讨 (罗必良, 2001;冯雷, 2005;赵剑, 2015;陈立条, 2016) 。任荣, 梁娜 (2012) 提出应架构政府提供平台、企业为核心、消费者参与和媒体宣传于一体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安玉发 (2015) 建议, 除大力发展农超对接模式外, 还应构建农产品产地与社区对接、批发商与零售商对接和农产品产地与销地联盟等多种形式。陈立条 (2017) 认为“农超对接”模式需要满足对接互补性、对接的组织化、对接的效益性以及对接保障等条件才能顺利实现。电子商务的出现对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了升级, 田爱国 (2017) 分析了电子商务对黑龙江省五种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影响, 提出黑龙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策。穆澜 (2017) 探讨了基于O2O模式下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的流通效率, 应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构建产品流通信息体系, 升级改造现有流通主体, 建立流通质量追溯机制, 积极推动农产品流通线上线下融合。王伟 (2018) 认为基于云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能够提高流通效率, 并构建了由农户、物流企业、客户和云平台组成的云物流模型。

    3.3.4 农村流通业组织创新

    张满林, 王超 (2011) 指出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动因 (内部、外部) 及制约因素, 继而提出农产品批发商规模化、建立合作竞争关系、树立品牌意识、连锁经营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方向。刘晓峰 (2011) 研究了农户们“农超对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发现促进农户参与的重要途径是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 农户自身的种植规模与农户参与意愿成正相关。赵佳佳, 刘天军, 田祥宇 (2014) 提出合作社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对农超对接组织效率的影响很大。杜凤蕊 (2016) 提出, 随着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应加强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建设。陈丽 (2016) 从物流商的视角, 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主体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统一规划城乡物流站点, 建设产销一体化的物流连锁超市, 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物流的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胡丽美 (2017) 通过分析农产品流通领域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动因及其可选择的自发路径、内生路径、外引路径以及双驱路径等, 结合我国国情和经验教训, 双驱路径是发展当前流通领域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最佳路径。

    3.4 农村流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研究

    从目前来看, 涉及农产品流通与乡村战略的关联研究, 基本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切入, 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叶兴庆 (2017) 、郭翔宇 (2017) 认为, “产业兴旺”是指农村整个产业体系, 包括三产融合, 都要全面发展,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朱文博 (2018) 基于世界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基本特征及结构演变, 对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共性和差异进行了规律性梳理, 认为大力推进以流通业为核心的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 建立农民参与分享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二是对电子商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 应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促进流通领域转型, 培养专业人才、构建良好农村电子商务生态 (张婷婷, 2018) 。应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产业智能化、提升农产品技术推广, 这必将推动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 (张柳青, 2018) ;三是农产品流通创新对乡村战略的推动作用。应有效利用互联网, 创新农产品流通, 建立现代化农产品流通模式, 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从而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叶伟媛, 2018) 。李璞玉 (2018) 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进行了研究, 提出扶持鼓励培育农产品购销大户, 加快农产品批发和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优点, 将其打造成为与农民利益紧密相关、服务功能完备、市场化运作高效的经济合作组织机构。

    4 结论及展望

    流通产业肩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等重要目标的实现, 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 对于流通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深厚的基础, 关于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 已达成共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有关流通产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研究逐渐系统和深入。

    当前对于农村流通产业的创新研究, 范围较广, 涉及内容也较丰富, 包括流通产业整体创新、流通技术、流通模式、流通组织创新等, 但大多基于传统背景和视角下, 而对于农村流通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研究急需积累。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 将呈现以下研究趋势:一是关于农村流通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二是在流通产业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作用、支撑机理和支撑要素的研究方面, 有待深入;三是目前虽然有学者提出, 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战略, 推进以流通业为核心的农业及其关联产业发展, 但是探索农村流通业的技术、模式、组织等创新路径, 通过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培育新型农村流通主体, 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将持续深入。

作者简介:李彦普 (1977—) , 女, 汉族, 河南南阳人, 副教授, 研究方向:农村流通产业。;

基金: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 (2017B202); 河南省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ZLG201703);

 

作者:李彦普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第二届华南现代物流学术年会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