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行业资讯正文
王先庆谈“粤商”企业文化中的四大弱点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12-31 点击数:


开商网 记者海燕 报道

    “现代粤商”在中国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历程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近20年时间里,不仅“广货”销遍全国,旺盛一世,而且广州及深圳的零售企业、餐饮企业、酒店企业、批发市场、商业街等都一度领先全国,造成了“发财到广东”的盛世。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多数先进的零售业态、流通技术以及组织形式,都是由广东商业企业率先引入并尝试,例如,超市、购物中心、购物广场、第三方物流等,从而广东商贸流通企业长期处于全国的绝对优势领先地位。

    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经济的全面建立和内地商业企业的全面崛起,再加上外资商业企业的强势进入,进入21世纪以来,以广州零售企业为代表的“粤商”群体在全国业界地位却不断下滑,“粤商”的风光似乎不再,除了广州广百、广州天河城、深圳天虹等知名品牌还在国内商界勉强受到广泛关注外,原来的大多数一流品牌,从南方大厦、友谊百货、新大新、深圳国贸,到北京路、海印电器城、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广州电脑城等,现在大多都在沦为全国的二流品牌,有些甚至处于消失或转业过程中。

    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最先崛起的“粤商”们却在“饮得头啖汤”后大都停滞不前甚至消失匿迹?为什么最先“试水”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以及“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粤商”们大多“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在全国连锁100强中却少见踪影?对于这些现象和问题,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王先庆认为,粤商个性和企业文化中的某些弱点是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对于这一现象和“事实”,如果仅仅只是将它们看成是个别企业的管理问题或决策问题的产物,而忽视其作为一个群体的个性、理念、模式以及环境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所导致的结果,那么,将容易使人们对这些现象产生“误读”和“误解”,从而有可能使目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王先庆认为,粤商个性和企业文化中的某些弱点是由于没有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所导致的,是原有的个性优势滞后于市场条件变化而演变来的,也即原来的个性和文化优势如果不能随着现代市场经济而不断提升和发展,则部分优势就有可能转化成不足或弱势。这些弱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稳健有余,进取不足,保守过度。中国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国家,尽管市场体制不完善,但市场空间却非常大。全世界的商业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中国,看中的正是它的巨大市场前景。然而,相当多的粤商却只顾“耕好自己的几分地”,踞守岭南一隅,极少对外省进行大规模扩张。他们一方面宁可失去全国各地高速扩张的商业机会,或者不敢或者不愿意到外省去冒风险。他们大多“知足常乐”,小富即安,尽量守住到手的利益,而不愿意将它们转化对外扩张的资本。

    第二,务实过头,务虚不足,不事张扬的背后又忽视形象宣传和品牌包装推广以及企业价值的发现。近三十年来,广东始终是中国商业第一大省,然而最令人遗憾的是,它却是全国商业类上市公司最少的省份之一,不及一个武汉市多,更无法与北京、江苏、上海相比。可以说,粤商极少考虑借助市场品牌包装和资本上市运作等现代手段来使企业做大做强。

    而且,出于务实的考虑,不少粤商“只做不说”、“先做后说”或者“做了少说”,注重经验,缺少理性思考,从而也使广东商业企业在全国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影响。

    第三,单打独斗,很少合作。粤商中几乎很多找多积极主动的战略联盟式的并购或合作案例,也很难找到大兵团作战式的对外扩张经验。几乎所有的粤商都是在进行艰苦的个人奋斗,凭借着单个人或家族的努力而“打拼”,极少以联合联盟等方式进行扩张和发展。这种情形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受实力和思路限制,很难有大的发展行动;二是容易出现在同一城市或区域过度竞争和资源过度消耗的局面。各个商家自顾自,甚至自相残杀,最后两败俱伤。这种性格导致粤商的个体生命力十分强大,但却普及难以做大做强以及成长后劲不足。

    第四,重战术性短期利益,忽视战略性长期运作。粤商普遍重战术、轻战略,重短期利益,轻长期后劲。他们往往过于关注眼前所能实现的利益,至于企业形象、品牌宣传、战略布局、阶段推进、资本运作等战略行动则不够重视。不少“粤商”认为那些“东西”太虚,不实在,不如把眼前的事办好,走一步看一步,跟着感觉走,进而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缺少理性思考和战略关怀。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全局性的行业短视、对行业成长缺少一种共同的责任性、对行业的生存环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缺少责任心。

    正是由于这种个性使然,粤商大多敢于进行从无到有时的尝试、开拓以及生存,但发展成长到一定阶段和程度后,就十分茫然,进退两难,停滞不前,或者走下坡路。自2000年至2005年五年间,全国至少发生了100多起针对商业类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例,然后粤商中除了“深圳茂业”外,再没有第二起;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的连锁商店至少四分之一开在省外,而广东省则十分之一都不到。除深圳新一佳、铜锣湾、人人乐以及东莞真功夫、中域电讯等粤商外,其余基本上都在未出省。

 

作者:海燕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消费新政放开管制 拉动9000亿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