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与浙商、苏商、鲁商并称现代四大商帮,是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粤商的人数及资产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
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角度研究了粤商的形成、特性、分布及影响等,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对号称“大清国商”的十三行时期的粤商研究,更是成绩显著。然而,相比于粤商群体构成的复杂性、影响力以及转型升级需求而言,粤商研究从形式到内容均存在一系列问题,需不断系统深化。
从目前粤商研究的团队与机构、研究方法及对象、成果形式及内容等方面看,粤商研究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一是多经验性描述,少定量和实证性研究。从现有成果看,90%以上的论著侧重于经验性描述。例如研究者反复描述粤商低调务实、敢为人先,但低调到什么程度,有哪些表现,原因和影响何在等,则缺少系统性、层级性和细分性研究。
二是情绪化表达普遍。多数研究成果在无形中歌颂、美化粤商,甚至没理由地表达好感。
三是多叙事性分析,研究始终停留在表象化层面。无论在演讲交流还是在研究写作中,不少研究者常常为某一观念的成立而随意套用个案。比如,在对比分析中,有人指出粤商主体属于“坐商”,浙商主体则属于“行商”。马上就有人反驳说,金海马家私、深圳农产品、真功夫等企业已在全国开连锁店,也是行商。这种论证局限在对某些现状、特性及影响的描述上,没有深入研究。
四是模糊性判断。比如,有专家认为,粤商的个性之一是“市场敏锐”,但这样的粤商人群到底有多少,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他们的市场敏感性,在哪些领域取得了成功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细致分析。
五是功利性研究。除了少部分历史、文化界研究人员在新粤商群体“火爆”之前就已开始研究之外,近十年来,相当多的人是试图从研究中找到“盈利点”。
要使粤商研究有所突破和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明确研究不是“讲故事”,也不是为了“品牌宣传”,而是站在理性分析的高度,深入研究粤商的形成、演变、特点、问题等,并为其转型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为此,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研究不能功利化。不能只为了“出成果”或“抢地盘”,随意在企业管理的研究前面加“前缀”,就变成了粤商研究,比如粤商理财、粤商的人力资源之类,这样的“研究”只会引起企业的反感。商帮研究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逻辑体系和语言系统,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准则。
其次,应多些实证分析。比如,对于粤商与浙商的“务实”有什么差异,表现如何、原因何在,应作多角度实证分析,不能以一两个例子来以偏概全。
最后,强化专业化合作。相比浙商研究而言,广东全省目前还没有一支真正专门研究粤商问题的力量,政府和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相关研究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蓝月亮O2O赌注难落脚 [2016-11-29 9:22:15]
- 为让中国消费者剁手美版双十一 国际商家们拼 [2016-11-28 17:07:44]
- “中美旅游年”闭幕 [2016-11-28 16:24:22]
- 难点众多 社区商业当求新求变 [2016-11-25 16:34:56]
- 跨境出口电商竞争加剧 抢夺小语种市场 [2016-11-25 16:20:55]
- 冷链物流增量空间打开 精细化是趋势 [2016-11-22 11:40:4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