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行业资讯正文
北京大中电器“接收”物美超市电器门店经营
家电“退潮”商超与家电连锁化敌为友
来源:2014年01月22日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14-2-19 点击数:


  传统商超的家电销售正加速“退潮”。

  1月11日,中国商报记者独家获悉,国美旗下大中电器正全面“接收”物美超市的电器经营,北京首批57家左右的物美超市的电器区将从1月15日起陆续“变脸”新张。

  按相关知情人士的透露,后续物美在京的其余50多家大型超市门店与大中电器的合作也在进一步的洽谈和推进中。按双方初步达成的合作意向,物美超市内将不再独立经营大家电品类,而是由大中电器全权负责采购销以及配送、售后的全部家电业务。

  这是国内超市大卖场对家电品类经营模式进行“主动”调整的首案。

  几乎在同一时间点,据广州媒体披露的消息,在广州,摩登百货同广州国美电器已达成战略协议,摩登百货旗下卖场的电器类销售业务板块将全部由广州国美进行专业经营。

  实际上,尤其在国内一线城市,超市、百货在各个家电通路渠道中早被“边缘化”,始作俑者正是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

  但在如今电商加速分食家电蛋糕、零售互联网化转型的大势下,化敌为友的商超和家电连锁陆续展开的“异业合作”实质已是一场双方都急需的“抱团取暖”。

  物美家电全面“退潮”

  1月12日,中国商报记者走访物美大卖场北京朝阳路店看到,大中电器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对物美超市三楼的家电区货品进行盘点。

  不过,该门店电器经营面积不大,记者目测不超过200平方米,长条形的品类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海信、创维、海尔、TCL等国产家电品牌,陈列着液晶电视和洗衣机、冰箱等少数品类,每个品类都只有四五件样机商品,除此以外就是玻璃柜门的数码专柜,里面已基本清空。忙着整理场地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该店预计在1月15日重新开业,部分商品会做调整。

  按照大中电器相关人士的透露,大中电器将对物美超市家电区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按照各门店位置和面积等实际情况来重新组合商品结构,挑选供应商进驻,新整合开业后的门店或将冠名类似“大中物美××店”的店中店形式。

  但该人士拒绝透露双方具体合作模式,仅表示类似联营扣点,家电销售额将同时进入大中电器和物美超市各自的收银系统予以结算。此前与物美合作的供应商也将面临重新选择和被选择。

  物美集团新闻发言人乔红兵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亦承认物美和大中电器的合作属实,但其称双方合作的推进目前还未达到57家门店的量级,仅表示初步合作的门店大概在30余家左右。

  就大中电器方人士“全面接收”的表态,乔红兵称,物美仍没有放弃对家电品类卖场经营的管理,未来物美家电将是大中和物美双方共同经营,但乔红兵表示双方并没有成立类似新公司或新部门的意向合作。

  显然,大中实质上“接管”物美家电将是事实。

  对此,中国商报记者数次电话和短信联系国美电器新闻发言人何阳青求证,但对方都迅速予以关机拒绝。截至中国商报记者发稿时止,都未能收到国美电器相关的回复。

  在上海尚益咨询公司总经理胡春才看来,物美方的措辞谨慎、语焉不详或在于担心家电品类“退潮”影响物美品牌形象。

  对于物美而言,走到这一步或许更多的是无奈。

  “选择和家电卖场合作,一或是为上市报表好看,二是家电仍是超市不可或缺的。”胡春才说,近几年随着家电连锁的崛起,超市家电实则已基本沦为不赚钱的边缘品类,但家电又是单位销售价值较高的商品类别,也是定位“一站式”的超市商品大而全的重要支撑,大多数超市勉强运营也依然不舍得将此完全放弃。

  就在6年前,物美还将旗下电器销售业务完全剥离,高调成立独立的物美电器销售有限公司,放言要与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争天下。但此后,如众所见,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手持“价格屠刀”一路攻城拔寨,占据下家电销售的主要市场份额,物美电器并未斩获预期的利润,最终物美电器公司并入超市大卖场,大家电销售面积缩减,小家电销售等融入大卖场。

  创维家电相关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物美超市具有低租金成本优势,也比较重视国内品牌,在国货引导方面较强,并且不需要做广告就有自然客流,对于厂商而言,经营成本较低,但超市是混合经营,场地不大,品类不多,得到厂家支持力度较弱,与国美、苏宁等专业家电连锁的标准化经营、规模化采购相比,议价能力和获取厂家支持的资源都有限,因此整体从厂家获得的品牌支持和扣点以及销售份额都不大。

  众所周知,家电市场是中国零售业价格竞争最激烈的品类市场,国美、苏宁其盈利都是从供应链条上攫取利润,超市的低价形象使得其能留存下来的利润就更微乎其微。

  商超卸下家电“包袱”

  实际上,物美和大中电器的合作一定程度上是为传统超市无奈却“体面”地卸下家电这个不赚钱的品类提供了一个样板。 

  在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据不完全统计,苏宁、国美等家电连锁一度占据到80%的市场份额,近两年来由于电商冲击大概下降到60%,百货商场、超市等边缘渠道占据10%份额,电商占据30%。

  但是,除了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百货商场、超市大卖场的家电区目前的光景尚可外,商超家电即使已被苏宁、国美家电连锁及家电厂商自建的专卖店逼到了市场的边缘位置,面积不断减少,品类不断缩减,但仍未全盘撤出或剥离,而是不冷不热地存活着,吸引着可有可无的一些顾客。

  对此,不愿具名的零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超市近年来坚持家电的经营,除了满足一站式购齐的顾客需求外,多数只为冲销售额和消化购物卡。

  “超市的家电经营近几年来已成为‘鸡肋’”,该人士表示,即使在国内超市一哥大润发的卖场,其家电无论面积还是销售比重均所占不多。

  胡春才估算,由于超市家电品种主打低端款,以低价格吸引消费者,家电利润因此普遍比家电连锁更低,大概维持在5个点左右,电器整体占比销售额则只有十几个百分点。与不多的销售额相比,电器占据面积却很大,在人员及管理、售后的成本也不低,因此多数超市对家电品类都是艰难维持。

  目前,就中国商报记者的了解来看,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等外资大卖场门店家电销售区域面积仍比较大,而物美、京客隆等国内本土超市则并不是每家门店都设有家电销售区域或者只有少量面积和品种。共性则是,超市家电销售专区的卖场,冰箱、彩电、空调等大家电商品均出现边缘货品、特价库存货品、低端款为主打。而由于大型家电品类有限,专业促销员少,产品质保售后等问题模糊,超市家电售卖对于消费者通常不是首选。

  “物美和大中电器的合作虽是无奈的选择,实质对双方都是利好”,胡春才表示,物美超市和大中家电专业卖场的“异业合作”存在互补效应。物美虽剥离出家电但卖场本身不离开家电,出让店面没出让客流,确保了物美的销售额总盘子不减少;而对于大中电器而言,其在家电经营上更专业,连锁的采购规模优势更突出,节省成本和时间获取门店数,在利用物美现有成熟商业网点和超市的客流的基础上,可以获得家电与超市客流的互补,提升销售,确保自己的空间和份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表示,超市家电占地面积大,管理难,毛利贡献很低,又存在配送和安装等售后服务队伍的配备和成本问题,眼下家电消费愈发出现年轻化和集中化趋势,家电厂商则钟情于以独立店模式去做,线上消费的分食加剧,都使得传统商超的家电消费难以为继。

  商超专业化细分显端倪

  不过,不管合作后效如何,值得肯定的是,物美和国美的合作显然都是在零售业遭遇外部冲击下,就如何走出一条新的生存之路所做的积极创新尝试。

  业内人士认为,从传统商超开始自己完全经营家电,到向品牌制造商出租场地,再到现在的向专业连锁店出租店面,虽然家电零售的渠道变革不可避免,但零售业逐步专业化、细分化经营的主流趋势已初显端倪。

  2012年以来,大型超市就陷入流年不利、关店频频。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典型企业的调查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大型超市企业销售同比增长仅7.8%,是各个业态中增长最慢的。

  据陈立平介绍,实际上,全球零售行业的整个演进规律都是供应链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渠道冗余不断减少,成本更低。细分化的家电连锁正是在供应链上有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的优势在竞争中领先。

  按日本零售业的发展,日本超市大卖场早在10年前就开始大规模撤出大家电品类,主打以日食、杂货为主的食品型杂货超市,只在一些社区超市中保留厨卫小家电以及一些保健、按摩等新技术、新消费趋势的小家电销售。而国内由于商超“引厂进店”的经营模式,使得追求销售额最大成为主体,而家电恰恰是冲销售额的商品大头。

  在物美将家电托管之外,翠微百货也早就退回到以小家电为主,只售卖电饭锅、剃须刀等相关小家电的细分化经营。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认为,物美和大中的合作跟公司自身的战略方向有关,物美自身业务难以支撑,但在三四线城市比如通程电器、文峰大世界电器业务并未受到冲击,反而在当地市场份额超过国美、苏宁,但杨青松判断,国内大型超市市场细分化的转变不会很快,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陈立平也强调,在国内三四线城市,家电目前仍是百货、超市的主要利润贡献点,尤其是在县级城市,家电对于消费者而言仍是需要看好、挑好、眼见为实的商品消费大件,消费者因此更乐于在实体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店购买。


  实际上,物美和大中电器的合作一定程度上是为传统超市无奈却“体面”地卸下家电这个不赚钱的品类提供了一个样板。


 

作者:颜菊阳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消费新政放开管制 拉动9000亿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