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 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以免费骑行的方式吸粉、拉新。 作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 共享单车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出现了不同声音与看法,赞扬之声、指责之语也从没间断过。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通过自媒体发声,“共享单车是 2016 年 TMT 领 域 唯 一 的 亮点,不过现在看来,它很可能是一个冷笑话”。 吴晓波的文章被刷屏,引起了很大反响。
笔者认为, 对像野草一般生长的共享单车, 需要尽早尽快厘清边界,确定规则,加强治理,齐抓共管,而不是过早、轻易地棒杀以及遏制、叫停。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是对以行政力量主导的公共自行车发展失效的市场矫正行为。 以北京为例,公共租赁自行车从 0 到 8 万辆用了9 年时间,而从 0 到 30 万辆,共享单车在北京的发展用了不到 1 年时间。
判断、 评说一种商业模式是否长效,关键是看效率高不高、效果好不好。 长期以来,我们享受的教育、医疗、出行等等这些公共服务都是“行政化供给”。 类似公共出行这样的公共服务,从“行政化供给”转型为“市场化供给”,是大势所趋。
北京发展公共自行车用了 9年时间, 在这 9 年间也在不断试错, 共享单车的爆发也就一年时间,所以更需要社会的包容。
共享单车的发展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共享经济的产值超过万亿,显然是当然不让的猎猎风口;再说地利,共享单车解决的是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惠民性, 这是缓解大城市病的现实要求;最后是人和,我们是自行车大国,出行需求非常巨大。 共享单车能否长大, 最难的就是人和, 共享单车反映的是社会整体素养的能见度, 考验的是公众的文明度、社会的宽容度以及城市管理的匹配度。
在资本的强力助推下,共享单车已经实现了和城市、 市民的共融,现在要做的是共治。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共享单车的归口管理部门,上海也在制定共享单车的标准,一些地方还在考虑以地方法规方式监管共享单车。
唱衰共享单车为时尚早,与其叫停共享单车,不如以共同治理的心态把共享单车纳入到城市交通整体规划, 公共交通+共享单车,这样的组合应该成为公共出行的新常态。
共享单车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在于如何以新生事物的身份实现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协同、合作,参与到交通出行的公共治理中来。建立交通共同治理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共享单车不是打击对象,而是有益、必要的市场主体。 规范、管理共享单车,更要推动公共租赁自行车改革、转型,让交通出行供给更加充分、更加有效。要通过行政方式给共享单车划定增长的极限和上限,毕竟每个城市可资容纳共享单车的总量终究有限, 而不是无极限式任性投放、任意扩张。
从野蛮生长到文明成长,共享单车的发展模式当然需要与时俱进,应该鼓励和提倡共享单车通过改造、盘活闲置自行车的方式提供新的增量,这才算得上是更有内涵的共享经济。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跨境电商市场广阔 DHL拟扩港深操作中心 [2017-3-27 8:38:12]
- 支付宝为何放弃社交梦?回归金融和商业 [2017-3-24 17:33:04]
- 共享单车应纳入公共治理范畴 [2017-3-24 15:48:30]
- 京东加码B2B 今年计划覆盖门店数量达到50万 [2017-3-24 14:41:05]
- 顺丰备战无人机送快递包裹 已有相关专利111 [2017-3-24 14:36:06]
- 跨境电商不能“跨出”安全底线 监管新模式将 [2017-3-24 14:30:0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