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有分析认为,无人货架由于成本较低、模式较轻而得以迅速铺开,但是急速狂奔后也将面临运营、物流和供应链等多方面的隐忧。
无人货架市场进入跑马圈地阶段,在烧钱之余,背后考验的是企业在各方面的经营效率。12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便利蜂内部人士处获悉,便利蜂目前正以单周布点数破万个的速度大举扩张无人货架。另外,除北上广外,便利蜂无人货架已经向苏州、昆明、兰州、保定等二、三线城市扩张。有分析认为,无人货架由于成本较低、模式较轻而得以迅速铺开,但是急速狂奔后也将面临运营、物流和供应链等多方面的隐忧。
加速跑马圈地
无人货架领域广迎“激进派”。便利蜂内部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便利蜂目前单周投放货架数已过万个,到12月底,计划每周新增投放货架数超3万个。距离便利蜂开始铺无人货架不过三个月的时间,这一单周投放数字已接近其他无人货架企业5个月甚至一年的扩张量。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便利蜂将持续升级投放力量,未来几周每周的投放量将翻倍增长,并做好了长期不盈利的准备。
面对不断增加的入局者和有限的优质网点资源,无人货架企业不得不加速跑马圈地。据接近便利蜂的知情人士透露,便利蜂为大举拓展无人货架业务,已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相应的物流网络,物流团队成员来自各大电商和便利店的物流体系。便利蜂创立之初以24小时智能便利店为主营业态,在今年9月开始铺无人货架。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便利蜂的无人货架与目前市面上差不多,以冷柜、热柜和常温货架构成,主要售卖零食、饮料,消费者可采用便利蜂APP和微信小程序支付购买。
多位无人货架从业者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进驻优质企业。便利蜂这一节奏势必加剧无人货架企业对于优质企业网点的争夺。据悉,目前市场上无人货架企业网点铺设量较多的多为创业公司。猩便利日前宣布无人货架点位数超过3万个,刚完成2亿元B轮融资的小e微店目前网点数为5000多个。一位头部无人货架企业员工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他们目前每周在十几个城市同时扩展,每周的新增网点数在500-1000个。
涉足二三线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上广外,便利蜂无人货架已经同时在二三线城市展开布局。北京商报记者通过“便利蜂招聘”公众号看到,便利蜂于11月底发布了多个“商务拓展/BD”招聘通知,工作内容为“负责对指定区域写字楼进行陌生拜访,敲定合作”等,招聘城市包括沈阳、保定、兰州、太原、珠海等约24个城市。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线城市的大公司如百度、网易、TCL等已被一些入局较早的无人货架企业“占领”,二三线城市或将成为无人货架企业蔓延的新战场。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二、三线城市虽然尚未被“过度开发”,但比起北上广等城市,优质企业的数量比较有限,可挖掘的价值也有限。
小e微店创始人荣光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小e微店入驻企业的规模至少要在100人以上,这虽然导致市场拓展速度受到一定限制,但却能基本保证每个网点的销售额和货损率良性发展。据悉,小e微店目前的货损率平均为5%左右,每个网点的销售额约为200元,北京地区的网点销售收入已经能覆盖其后台成本实现盈利。
实际上,如果入驻企业规模过小,每天仅有十几笔的销售收入,这将很难支撑无人货架企业背后在物流、人力、系统搭建等方面投入的成本。在找到更好的流量变现方式前,只能靠“烧钱”维系经营。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二三线城市人口总数更多,潜在用户数量大,但是如果无人货架入驻企业的标准较低,那么总体运营质量可能也会下降,品牌的口碑也会受到影响,并不不利于品牌长期发展。
打“便利店+货架”牌
做便利店起家的便利蜂,似乎也将采取猩便利的打法,即以便利店作为蜂房(前置仓),采用“便利店+货架”的运营模式。北京商报记者看到,便利蜂目前同时在招聘“开发选址专员”,招聘地址为北京、上海。工作职责为负责蜂房(前置仓)选址,协调各部门开展蜂房装修、设备进场和开业等筹备工作。据悉,便利蜂目前在北京已经开有60家便利店,在外地还没有门店,不过从上述招聘信息可以看出,上海或许已成为便利蜂便利店即将进驻的新城市。
有分析认为,对比单一的无人货架,形成有机互补的便利店和无人货架将更有优势。无人货架入驻的企业场景固定,拥有固定的消费人群,由此产生的消费习惯、商品数据相对具有规律性,维护和运营节奏也相对有章可循。一方面,便利店可以作为无人货架的前置货仓,节省物流成本。另一方面,便利店店员并不会在每个时段都忙碌,在智能设备和消费数据的辅助下,甚至可以兼而负责便利店与无人货架的运营、配送等工作。曹磊则认为,“便利店+无人货架”模式包含有人和无人两种服务模式,可同时满足不同场景和客户群体的需求,但是模式较重,运营成本比一般无人货架要高,可能会不利于快速扩张网点的战略。
狂奔下的隐忧
无人货架本身成本不高,相对便利店等业态来说可以迅速铺设,不过作为新兴业态,在急速狂奔之下的盈利水平,仍有待观望。
由于目前各个无人货架企业尚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网点规模所带来的收益和痛点都还难以体现。有零售行业人士表示,当网点规模达到一定量级后,无人货架企业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相应人力成本的增加。目前无人货架企业的运营团队分配比例大概为一个人负责25-30个网点,如果按照便利蜂一周一万个新增网点的数据简单计算,这意味着运营团队一周要增加300-400人,背后的招聘压力、人工成本可想而知。
上述零售行业人士还表示,如果企业因为成本问题而选择降低团队质量,所带来的运营、服务水平的降低也是大问题。另外,在网点大量增加后,也会直接考验企业的物流配送和供应链能力,硬性的经营体系都需要一定时间和资本来建设,这些建设很难一蹴而就。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坚认为,无人货架虽然存在一定市场需求,但是施展空间有限。一方面,在办公室场景客群固定、SKU有限,仅靠销售商品带来的利润很有限,后期能如何利用用户数据进行变现还都不好说。另一方面,无人货架由于入驻在企业里,与“业主”的关系也是不稳定因素,目前货架入驻企业免费,随着入驻企业增多,到后期可能会牵扯到入场费、广告分成等利益纠纷,任一方面处理不妥当都会导致合作受阻。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京东VS菜鸟:智慧物流的开放之争 [2017-12-12 15:53:46]
- 降快递成本 京东绿色物流提速 [2017-12-12 15:42:28]
- 推动绿色物流落 快递包装革命迫在眉睫 [2017-12-12 15:31:46]
- “双十二”来临新零售板块活跃度明显提升 [2017-12-12 15:27:16]
- 无人货架迎高成本圈地赛 急速狂奔面临运营物 [2017-12-12 15:17:10]
- 全时加速开店 便利店江湖或将出现新变局 [2017-12-7 17:03:27]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