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无人站、配送机器人等“无人科技”正成为电商、外卖、物流的新宠儿,在新技术的重构下,“低头下订单,抬头收快递”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但从现状来看,无人配送尚处于萌芽期,成本与效益无法匹配,加上政策风险、技术可靠性仍需要验证,真正普及可能要等10年。
在国内,电商、物流、外卖纷纷加入无人配送。早在2015年时京东集团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就在内部提出要用无人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2016年,京东成立X事业部,将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超市四大业务囊括其中,最近在西安投入使用的无人站便是无人车、无人机和无人仓的结合体。
另一家电商苏宁易购的无人配送则是由无人车、无人机、配送机器人组成,末端的“最后一公里”交给机器人进行配送,无人机则在浙江、安徽农村地区实现了常态化运营。
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菜鸟自己研发的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已经运营了一年多,室外长距离运输版小Gplus和室内版小G2代也在进行一定规模的量产。
饿了么成立的未来物流团队就归属于即时配送,陆续研发了配送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万小饿”,从现阶段来看,使用无人机配送可以有效地避免配送途中遇到意外情况对配送时效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也逐渐重视并鼓励无人机在物流等专业领域的应用。
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科技应用水平,鼓励快递物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提升快递物流装备自动化、专业化水平。
今年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还提出,要促进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等技术。据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巡视员靳兵透露,无人机已经在7个省市进行了试运行。
不仅如此,工信部在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
但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对无人机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地方层面也鲜见相关监管措施。有专家认为,尽管物流无人机充满前景,由于我国配套监管政策和技术标准缺位,无人机配送目前难以规模化发展。
“路能走多远,要看政策环境。在无人机方面,虽然国家鼓励京东和顺丰率先在物流行业做无人配送,并允许试点,给了企业无人机配送的运行环境,但普及为时尚早,后续法规的出台也要基于试点得出的经验。”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执行秘书长舒振杰指出。
“从技术的成熟度来看,无人车能上路,无人机真正投入使用,还需要10年。”舒振杰说。无人机是航空器,飞行的问题涉及法规,国家空管委正在起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飞行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也有一些相关运营规定正在征求意见中。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ofo预计28日首登日本 将逐步拓展区域 [2018-3-15 17:31:10]
- 无人科技成为电商物流行业新宠 但全面普及还 [2018-3-15 17:20:28]
- 新零售周年考:大卖场谁在赶超、谁又将覆灭 [2018-3-15 17:17:28]
- 中国零售业进入竞争新阶段 苏宁刷新行业服务 [2018-3-15 17:05:41]
- 中国零售业进入竞争新阶段 苏宁刷新行业服务 [2018-3-15 17:00:50]
- 多元布局效果初步显现 快递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2018-3-15 16:55:5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