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124届广交会三期上,医保展区成为交易会中的亮点。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际市场需求继续提升,医药企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而随着《中医药法》和《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的出台,国家对于中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渐接受中医文化。不仅是中医药,从医疗器械到生物科技,均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医药产品出口形势稳中向好
对于目前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形势,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孟冬平看来,出口形势总体向好。孟冬平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医药出口产品已经覆盖到213个国家地区,新兴市场一直是整个行业最依赖的增长点,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明显提升,2017年增幅达到18%,显示出中国医疗健康产品与日俱增的国际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
而提到我国医药产品出口的特点,孟冬平表示,首先是我国中药类产品出口增长显著。中医以丰富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和理念、技术正在逐渐被世界各国认知、接受,使得中药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相比十年前,中药类产品出口额已增加了近3倍。在中药类别中,占比超过50%的植物提取仍然保持着近20%的增长,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其次,西药类产品出口结构更趋完整,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统计显示,原料药出口占比已经从2010年的75%缩减到55%,西药出口从大宗原料药正在向特色原料药转移,附加值较高的西药制剂和生化药比重在不断加大。以恒瑞、齐鲁为代表的企业依托高端仿制药与创新制剂,通过其丰富的规范市场认证的制剂产品储备,海外销售模式、全方位出击,直接面向欧美高端市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而在医械类产品方面,我国医械技术含量高,成长性非常值得期待。该领域曾长期被欧美垄断,如今,迅速崛起中国企业甚至可以与跨国企业在“正面战场”上直接竞争。这与国内企业技术的进步及经营理念的更新密不可分。
孟冬平告诉记者,在第124届广交会上,医药保健品及医疗器械展区共有展位846个,参展企业511家。品牌展位135个,品牌企业40家。一般性特装展位282个,参展企业95家。标准展位429个,参展企业376家。其中医用敷料及耗材参展企业176家,占比34.4%(其中医用口罩、手套及无纺布产品参展企业73家);医疗器械与设备参展企业92家,占比18%;保健、按摩及康复用品类参展企业123家,占比24.1%;中药及保健品企业97家,占比19%。西药原料药及制剂参展企业23家,占比4.5%。
中医药产品“走出去”困难和机遇并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中医药类产品虽然增长显著,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存在的原因,走出去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阻碍。
孟冬平坦言,由于文化差异,中医在全世界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日本、东南亚地区对中药理念的认同度高,群众接受起来容易。而欧美这些发达市场,对于中医中药概念的认同度低,文化的差异是是影响中医药国际化最主要的门槛。但是在孟冬平看来,这些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目前,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对中医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为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与外国政府、地区组织签订了86个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
除了文化差异,孟冬平认为,国际注册的进展相对缓慢也是制约中医药走出去的一个问题。“正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中药进入欧美市场需要按照西药的方式,做临床试验,分析每一个成分的结构、药效。但中医讲究君臣佐使,讲究配伍。理论的差异,使得很多工作都要重头做起。”孟冬平说,“不过,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承认了中医药的地位,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以立法形式得到承认,中国中药企业也先后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联酋、俄罗斯等国注册产品。”
在推动中医药产品走出去方面,医保商会一直在做着努力。据孟冬平介绍,美国等国际主要市场对植物提取物的质量监管愈加严格,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成为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自2012年起,医保商会就组织国内优秀植物提取物企业开展植物提取物国际商务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已制定了45个标准。国际化商务标准的制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标准也逐渐成为国际客商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考量之一,美国药典委也与商会合作,推动中美植物提取物标准互认。除此之外,医保商会与巴西卫生部沟通交流,推动促进草药法立法相关工作进行,早日确立中药在巴西的合法身份。自2016年医保商会联合美国NSF共同发起的植物提取物优质供应商认证工作。推动行业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帮助优质企业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目前通过双方认证的企业已经有15家。
医保不断的努力也让不少国家对我过中医药产品的认知度更高,也对中国中药走出去,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保障中药材安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医用耗材行业转型升级进行中
用耗材在我国医疗器械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额地位,据孟冬平介绍,2017年,我国医用耗材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出口金额、数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出口市场竞争依然存在。
孟冬平坦言,目前我国出口的医用耗材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缺乏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对外贸易环节,出口价格的波动和低价竞争成为争取出口订单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俄罗斯、巴西、印尼等一些国家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准入门槛逐步提高,倡导本地化生产种种障碍导致产品入市门槛过高,企业在注册、销售等方面受到阻碍。同时,逆全球化”升温带来不确定,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如美国正式对我国发起“301”调查,部分国家如乌克兰对我注射器的反倾销调查,影响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目前不少企业正处于环保阵痛期,环保大潮下企业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孟冬平表示,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环境保护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企业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才能使自己免遭淘汰。企业从源头抓起,引进先进工艺,淘汰老旧设备,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设备,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或者二次利用,以达到环保生产的要求。
孟冬平告诉记者,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可以明显看到,我国医用耗材的贸易结构正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改善。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利用好国家对企业国际化提供的多种政策性融资渠道贷款,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支持企业出口,还有国家开发银行、口岸银行、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金融工具及国家援外工具帮助降低走出去的成本。另外,利用好在“一带一路”战略的热点地区自贸区的关税减免、原产地政策,在当地投资建厂,将单纯的贸易关系转换为投资,更加优化双方的贸易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应积极应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调整市场结构,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我国药企研发实力已处于第一梯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在国际上生存的“生命线”。孟冬平认为,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日益精进。已经逐渐从仿创向自主创新过渡。“例如,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的火鹰支架(Firehawk冠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系统在欧洲大规模临床试验取得阶段性结果。《柳叶刀》全文刊登了这项成果,这也是创刊近200年来首次出现中国医疗器械的身影,标志着中国企业已成为全球新一代心脏支架行业新标准的引领者。”孟冬平举例说,“目前风头正劲的癌症免疫疗法,国内企业的参与度丝毫不逊于跨国大药企。2017年末到2018年,细胞疗法国内申报开始爆发式增长,2018年上半年CDE新增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申请受理号20个,累积有25个受理号获承办受理。其中,南京传奇,明聚生物以及恒润达生的产品已获批临床试验。参与细胞疗法研发的中国企业甚至超过100家。PD-1/PDL-1领域,目前全球已有5款上市新药。国内的上海君实特瑞普利单抗,信达生物信迪利单抗,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处于技术审评阶段,很快也将先后获批上市。”
孟冬平坦言,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已经处于世界的第一梯队。更多的跨国药企业、海外投资机构也将目光聚焦于国内市场,寻找国内有潜质的优秀投资标的。随着海外科学家的归国创业,资本的大力助推以及庞大市场的医疗消费升级需求,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正在迅速发展。
孟冬平补充道:“当前,全球的医药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变化,中国国内医药产业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度变革,各国正在寻求加强与中国业界的深层次合作。作为主导推动产业国际化的行业组织,我们一直在摸索探讨,希望通过搭建平台,解决问题,推动政策衔接,促进中外双边产业合作和市场融合,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共同发展。”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中国物流走出去 做好“功课”才能善抓商机 [2018-11-17 11:40:24]
- 行业大发展助力医药产品走出国门 [2018-11-17 10:53:33]
- 打造农产品供应链新生态 [2018-11-17 10:46:30]
- 电商助力脐橙、桔柚远销 [2018-11-17 10:24:13]
- 打造西部地区对欧全面合作新窗口 [2018-11-17 10:05:59]
- 深化媒体合作 共筑民心“丝路” [2018-11-17 10:00:2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