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行业资讯正文
社区生鲜“头部企业”正在形成
来源:2018年11月28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8-11-28 点击数:

    近年,社区生鲜被视为一条拥有万亿规模的赛道,无论是传统零售企业还是拥有互联网背景的资本大鳄,都瞄准了这块巨大的蛋糕。当前,我国社区生鲜的经营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呈现出哪些特征?它的痛点和短板在哪里?近日,在2018中国全零售大会举行期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第三只眼看零售》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社区生鲜报告》展示了社区生鲜的生存现状。

    为社区生鲜“画像”

    “我们共计收到74个社区生鲜品牌的相关数据,涉及5368家门店。其中,既有一二线城市企业,也有来自三四线市场的社区生鲜品牌;既有生鲜传奇、百果园、朴朴超市等热门企业,也有业内不为人熟知的新面孔。从样本的选择上来说,兼顾了数据采集的全面性。”《第三只眼看零售》创始人赵向阳表示。

    在对这74家企业的数据进行梳理、核实后,《报告》将这些社区生鲜的核心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得出当前中国社区生鲜的“画像”:一家企业大概拥有24家连锁店,单店面积为314平方米,日均销售额为17000元;生鲜占比达53%,生鲜品类毛利率为19.6%,客单价为23元;线上销售占比仅为9.6%;从成本构成来看,人力成本和租金分别占到销售额的8%和5.6%。“上述数据是我们通过计算平均值得到的一个行业综合水平,但由于我国市场差异大,不同生鲜业态的经营模式迥异,对应到具体的某个企业,个别数据之间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赵向阳表示。

    呈现三大特点

    社区生鲜是近两年兴起的热门业态,因此它还处在初级阶段。数据显示:37%的社区生鲜品牌门店数是个位数;51%的社区生鲜品类门店在10~100家之间;门店在100~300家之间的社区生鲜品牌占比为7%;门店超过300家的企业只有5%。门店超过300家的品牌多为百果园、鲜丰水果等头部水果连锁店。社区生鲜“头部企业”正在形成。《报告》显示,当前社区生鲜呈现出三大特点。首先是门店小型化。62%的社区生鲜店的门店面积在300平方米以内。一些业内人士对社区生鲜店的面积有一个共识:他们认为300平方米的门店是经营社区生鲜性价比最高的门店,面积小则无法容纳足够品项的商品;面积太大则面积利用率不足,而300平方米的面积刚刚好。

    其次是生鲜占比逐步提升。多数社区生鲜品牌的生鲜销售占比超过了40%,其中有29%的社区生鲜品牌生鲜销售占比超过了80%。这意味着,经营全品类生鲜、以生鲜品类为主的专业店越来越多。

    最后是客单价低。由于社区生鲜品牌以为消费者提供一日三餐为主要目的,它的经营面积与综合性卖场相比小很多,这使得它的客单价相对较低。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社区生鲜店客单价在20~30元之间,社区生鲜平均客单价为23元。

    线上占比有待提升

    伴随着全渠道零售的深入人心,开通线上业务成为多数实体店的选择。《报告》显示,57%的社区生鲜品牌开通了线上业务。在开通线上业务的企业中,48%的企业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实现的,31%的企业通过小程序来实现,还有21%的企业自建平台开展线上业务。

    但总体而言,社区生鲜企业线上销售占比普遍不高。数据显示,一半的企业线上销售占比在10%以内,而线上销售占比超过20%的企业只有11%。综合统计下来,调研样本企业的平均线上销售占比为9.6%。

    今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便利店企业的平均线上销售占比为8%。上述两个数据相互印证,说明我国实体店的线上销售占比较低,有待提高。

    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与去年同期相比,社区生鲜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双双上涨,上涨幅度分别达9%和4%,人力成本涨幅超过租金涨幅。《报告》也针对社区生鲜的租金水平进行了调研。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日均租金可达9元每平方米,二线城市这一数字为3.3元,而三四线城市日均租金为2元每平方米,租金差异较大。

    对社区生鲜企业来说,比租金更为沉重的负担是人力成本。《报告》显示,人力成本占到了销售额的8%,与去年相比增加了9%。为了应对人力成本不断增长带来的经营压力,有一半的社区生鲜门店采用了合伙人机制。

    同时,《报告》指出,关于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或将继续推高零售企业的人工成本。

    对于业界比较关心的社区生鲜是否赚钱的问题,《报告》调查数据显示,3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企业是整体盈利的,38%的企业表示亏本,还有24%的企业盈亏平衡。“这意味着,大部分社区生鲜店无法实现整体盈利。我们发放的问卷中还有很多受访者没有填写这一项。因此我们判断,社区生鲜实际盈利状况比统计的数据还要差一点。我们对经营者的预期做了一个调研,他们认为自己的门店达成预期和没有达成预期的各占一半,但99%的受访者表示看好社区生鲜。”赵向阳表示。

    生鲜标准化将是重要发力点

    《报告》还针对社区生鲜的供应链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75%的社区生鲜品牌有自己的物流中心,但生鲜加工品、半成品销售只占到生鲜销售的7.15%。“这说明中国的生鲜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社区生鲜未来的发力点,其中也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会。”赵向阳表示。

    事实上,从一些企业的动作来看,它们已经瞄准了生鲜加工这条赛道。永辉推出生鲜B2B项目,彩食鲜2017年的收入已经突破10亿元;中百集团的中央大厨房将其生产的鲜食配送到了江西;由海底捞食材采购部门独立出来的蜀海供应链公司已经悄悄“拿下”很多零售企业客户,比如7-11、超级物种,以及国内其他便利店企业等。

作者:曲晓丽  编辑:梁真艳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零售业最后的风口?商业巨头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温氏生鲜登陆广州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