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行业资讯正文
中国品牌“走出去”任重道远
来源:2019年1月11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9-1-14 点击数: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影响力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中国企业任重而道远。”全球化智库(CCG)近期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称,当前中国企业越来越频繁地在海外购买资产,实施跨国并购活动。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使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事实上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欧美、日本企业相比,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信任度相对较低。当前中国正处在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型的关键时期,是从“产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转变的重要阶段,是否能够成功转型决定着中国企业驾驭全球化发展大趋势的能力,更决定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能否立于不败之地。

    “制造大国、品牌弱国”不对称局面亟待转变

    据统计,90%以上的世界知名品牌来自发达国家,知名品牌的产量在同类产品中占3%左右,但销售额却约占50%。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种类的工业产品和世界上最健全的工业门类,达220多种。然而在2016年的世界500强品牌评选中,中国只占36个席位。CCG称,这种“制造大国、品牌弱国”的不对称局面亟待转变。

    CCG报告分析中国“走出去”品牌羸弱的原因主要是恪守传统商业思维,品牌口碑有待提升,品牌宣传手段单一,品牌管理落后。首先,中国品牌恪守传统商业思维导致品牌知名度不高。“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隐喻是,只要产品质量好,不怕吸引不到顾客,这样的传统思维至今仍然束缚着中国企业品牌发展。比如中国奇瑞在巴西受到欢迎,人们对奇瑞汽车的漂亮车型、较高的性价比和良好的安全性能感到满意。但与欧美汽车品牌相比,奇瑞在巴西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仍然较低,因此除了高性价比和卓越的产品质量外,丰富的营销手段也必不可少。

    其次,中国品牌的国际美誉度有待提升。品牌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与认可,需通过提高质量与完善服务长期积累。然而,很多中国企业将品牌只归于“宣传”,但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能力、增加投资和规范内部管理方面十分欠缺,从而造成品牌生命周期偏短,流星式品牌层出不穷。

    再次,缺乏品牌管理的经验。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品牌管理上出现职责模糊、功能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导致品牌规划和品牌监控的过程混乱。很多企业的品牌建设滞后,很难与国际接轨,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内外兼修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

    就如何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CCG认为,一方面,企业应提高产品质量、注重产品研发、融入中国文化,从企业自身的创新提升方面推动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另一方面,政府应优化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国家间交往为契机推动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

    CCG建议企业,首先要不断研发创新产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并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如海尔、联想、华为等,它们专注于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海外投资以引进先进技术为主,通过扩大国际渠道加速产品研发与推广。这些企业对研发、知识产权极其重视,奠定了品牌海外发展的基础。CCG建议“走出去”企业认真总结和学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的发展经验,注重产品品质,着力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升。

    其次要将中国文化转化为品牌元素,向国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宝库,是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的文化“武器”。海外企业也看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并进行商业开发,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更宣传了自身的商业品牌。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中国文化,将中国企业品牌推向国际舞台。

    再次,海外经营需要本土化管理。CCG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不能只是自说自话,而要将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当地的经营传统与消费习惯巧妙结合,既满足人们对不同地域、不用国家特色内容的猎奇心理,也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适应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当地寻找经营伙伴或指导,以中国企业的贴心管理与人性化服务,让中国品牌给当地消费者留下好印象。

    同时,CCG建议政府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应从品牌建设的外围提供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打造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有力地走向世界;鼓励民众使用国内优质产品,支持中国企业快速成长,帮助建立民族品牌。加强对中国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打击国内市场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规范市场环境,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此外,建议政府以国家间交往为契机,推动中国企业品牌“走出去”。CCG认为,国家层面的国际交往和外事活动中,如果使用中国品牌的产品或重点宣传中国品牌,则对中国品牌“走出去”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何芬兰  编辑:梁真艳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王先庆新著《新物流:新零售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热门资讯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 温氏生鲜登陆广州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