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陈晴)近日,百货业关店、转型升级的消息不断。北京老牌百货长安商场宣布开始全场出清,准备闭店改造谋求升级;乐天百货宣布将于3月31日关闭在天津的最后一家百货店;重庆百盛南坪店确认3月31日营业结束后,百盛在重庆的最后一家卖场将闭店。传统百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关店潮,而生存下来的企业也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传统百货业未来的出路在哪儿?
持续关店 寻求止损
如今传统百货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如不积极转型,只能靠关店来谋求止损。
在韩国大受拥戴的乐天玛特,曾经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在乐天集团的全球业务布局中,中国市场一度占据较大比重。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乐天集团在华发展的23年间,累计投资已近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元),占其全部版图的29%。并曾计划在2018年把中国门店增至300家,销售额实现2000亿美元,成为“亚洲零售业之最”。但从2012年开始,乐天玛特就不断关店,2015年还收缩战线退出山东等市场。2016年底,乐天玛特在中国内地市场的74家门店因违反消防安全条例被勒令停业。此后,尽管乐天集团先后对中国乐天玛特进行两轮注资,但已无法挽回颓势。
随着中国业务的溃败,不止是乐天玛特,乐天百货也开始收缩其中国业务。近日,乐天百货天津文化中心店贴出公告,“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乐天百货的惠顾、支持和厚受,我们遗憾地通知大家,我店将于2019年3月31日当日闭店后停止营业。”随着文化中心店停业,乐天百货将全线撤出天津市场。据悉,目前乐天百货在中国仅剩位于山东威海、四川成都、辽宁沈阳的三家分店。
实际上,乐天百货从进入中国开始,就一直缺少创新思维,经营也一直饱受“本地化不够、管理脱节”等诟病,而在中国业绩一路下滑和本土市场扩张放缓的情况下,乐天百货逐步撤出中国内地市场,也不失为一种止损方法。
而作为老牌高端百货——百盛,在中国的日子同样不好过。继西安西大街时代百盛停止营业后,百盛百货又少了一店。近日,重庆百盛南坪店确认3月31日营业结束,百盛百货在重庆的最后一家卖场将闭店。至此,重庆第一家外资百货全线退出重庆百货市场。
随着实体经济的遇冷,百盛百货近年来逐步进入了下行轨道,不得不关店止损,转型多元化零售业态以寻求新的盈利点。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百盛百货关闭了位于上海、贵阳、石家庄、济南、天津等地的十家门店;2016年全年,百盛百货一口气关掉了重庆百盛大坪店、西安百盛东大街店、重庆万象城店、南昌百盛恒荗店、北京百盛太阳宫店、合肥新地百盛天鹅湖店六家门店;2017年5月,百盛百货郑州唯一门店关闭。
截至去年12月31日,百盛集团在中国30多个城市运营管理着43家百盛门店(包括概念店“Parkson Beauty”)、两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及一家金狮广场,相比2011年的52家门店,减少了九家。
此外,面对竞争与变革压力,近年来,新世界百货也已关闭多家门店,且公司利润下滑明显。公开资料显示,新世界百货近年来已陆续关闭了三家门店:武汉新世界百货硚口店于2014年11月30日闭店调整业务;2017年6月30日,大连新世界百货因业主方收回物业而停止营业,并表示将寻找规模更大更优质的物业继续发展;2018年12月20日,新世界百货沈阳中华路店停止营业,并表示因应新零售的发展需求,将对整体战略经营及商业布局规划进行调整优化。
由此不难看出,寒冬之下,百货业转型势在必行,而如何转型又成了一道难题。
转型升级 前路漫漫
近年来,受电商冲击及消费需求升级的影响,零售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百货店已经成为传统实体零售式微的代表。如今传统百货业态已不能适应现有新消费的发展和变化。业内人士指出,百货店转型发展的核心在于重构消费价值。
实际上,百盛集团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2015年年底,百盛与韩国依恋集团合作在上海开设百盛优客城市广场;2016年6月,百盛在青岛开设金狮广场,首次尝试购物中心业态;同年9月,百盛在上海协信星光广场开出其首家独立超市——百盛精品超市;同年10月,百盛从台湾引入了烘焙品牌“Hogan Bakery”(哈肯铺),并在上海新天地开出了独立于百盛系统的店铺。
然而转型并非易事,从往年公布的财报来看,百盛集团净利润依旧处于起伏不定的状态。2012年至2015年净利润连年下降;2015年净利润甚至一度亏损至1.86亿元;2016年通过出售其全资中国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及相关股东债权的方式实现净利润1.47亿元,扭亏为盈;2017年的经营情况并未有所好转,该年度净利润再度亏损1.36亿元。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家诚表示,眼下,百货企业纷纷开始寻求自救出路,调整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然而传统百货只有突破自己的经营模式,才能去寻找和开发新的消费者触点。
面对前几年的出师不利,百盛如今开始转型多元化零售业态以寻求新的盈利点。据百盛集团此前透露,其下一步转型是希望成为“商业空间运营服务提供商”,即希望发展包括美妆、超市、餐饮、服装领域的自有品牌,并将这些自营产品以集合点等模式带入百盛负责管理运营的商业项目中去,在输出品牌的同时,也输出管理。
去年5月,百盛集团在长沙国际金融中心开出首家自有美妆集合店Parkson Beauty。自此以后,百盛转型初见成效,化妆品业务已然成为集团主要最主要业绩增长点之一。
百盛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自1994年进入大陆市场,百盛就意识到中国消费者需要美妆,并大胆引入国际一线美妆品牌。去年,百盛更是将美妆业务单独拿出来,在购物中心开设自营美妆集合店Parkson Beauty,销售兰蔻、雅诗兰黛、迪奥、海蓝之谜、CPB等近20多个国际一线美妆品牌。
和君商业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丁昀曾表示,百货导流品类和增加新女性顾客都是靠化妆品,在百货零售目前“千店一面”的衰败局势下,百盛利用集合店形式做差异化化妆品区,可以增强竞争差异化。
不可否认,如今,化妆品与配饰类别正在取代时装和服装类别成为百胜集团商品销售结构中的最大贡献来源,但该类别的电商渗透率正在逐年提高,与这些线上平台竞争并无明显优势。百胜集团的转型之路仍是道阻且长。
同样谋求转型的还有新世界百货。“时至近年,互联网普及和数字化技术升级催生了网络零售新模式,电商崛起、业态创新、跨界整合,为整个零售业格局带来重大变化。”新世界发展主席郑家纯在2018年度报告中表示,为应对今年零售行业的转变,新世界百货推出了“一店一策”的经营策略,并积极拓展自营业务。
目前,新世界百货正推动各地分店在“一店一策”策略下确立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转型为“新型百货”“类购物中心”“邻里中心”及“城市奥莱”四种业态。
在消费场景、营运和营销上,新世界百货也进行了创新尝试。一些门店通过融入艺术元素、增加科技感等方式提升消费体验,如武汉新世界百货国贸店的变革方向就是“艺术百货”,通过更多艺术文化体验联结新兴消费者;新世界百货上海巴黎春天淮海路店则在2018年的升级改造中将自身定位为“智慧门店”(SMARTMALL),用上了支付宝刷脸支付等新技术。
面对传统百货业的转型,刘家诚认为,总体而言,传统百货业的突围势在必行,其未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充分理解新的消费人群,新的垂直零售领域和场景,以及是否能够打造新的购物体验。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桐乡濮院打造世界级针织时尚产业集群 [2019-3-15 14:54:19]
- 国际快消品巨头涨在中国 [2019-3-15 14:46:40]
- 美印博弈电商市场 [2019-3-15 14:44:28]
- 家电售后服务难以摆脱“鸡肋”魔咒 [2019-3-15 14:41:35]
- 政策助力跨境电商释放发展新活力 [2019-3-15 14:39:15]
- 服务业扩大开放成下一个“风口” [2019-3-15 14:37:2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