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获批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广州通过海关跨境电商平台进出口规模从2014年的14.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85.9亿元,增长25倍;今年1季度65.1亿元,同比增长5.6%,实现疫情下逆势增长。
据了解,5年来,广州以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推动信息集成、共享共治,实现便捷通关、有效监管、源头可溯、身份可查;同时以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进服务优化、产业融合、区域协作和线上线下融合,打造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广州模式”。
“两平台”建设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线上,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商模块拥有进出口通关、大数据分析等10个子功能,备案跨境电商企业超2300家,申报清单超1.8亿份,今年1月还新上线电商出口退货功能。
线下,结合海港、空港、陆港区位优势打造特色园区载体,白云机场综保区建设跨境电商枢纽港,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连续5年居全国空港首位;广州保税区网购保税进出口业务增长迅速;南沙保税港区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出“粤港跨境货栈”、粤澳跨境电商直通车项目支持港澳货物南沙清关;新银河、状元谷等产业园在壮大直购进口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直购出口业务。
“六体系”支撑产业健康发展
广州以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加强信息集成,实现共享共治、便捷通关、身份可查。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银行与有资质支付机构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跨境融资,鼓励个体工商户开立个人外汇结算账户便利跨境交易。构建全球商品溯源体系,依托“智检口岸”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及二维码溯源等技术,打造“源头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闭环监管。推动市场监管、民政、编办等部门信息共享,实时获取企业代码信息。完善跨境电商自主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系统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便捷监测企业数据上报,利用“红盾云桥”智能协作平台加大网络消费维权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跨境电商交易环境。
大幅压缩货物通关时效
广州海关推进业务深度融合,在全国率先申报、监管、执法“三统一”,采取“简化申报、清单核放、汇总统计”方式将零售进口通关环节由7个精简为4个;依托市公安局“微警认证”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跨境电商消费者身份信息验核自动化、平台化,将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通关信息查询功能从微信拓展到粤省事、支付宝。黄埔海关推进网购保税业务出区智能化,实现监管场所虚拟卡口与园区出区卡口信息互通,压缩货物通关时效30%;通过APP预约、AI识别和3D扫描理货等技术,提升货物出入库效率。
优化服务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优化服务上,广州推广“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新模式,推动跨境电商企业登记便利化。开展第三方交易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内个体经营者的注册登记工作,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网上亮标亮照。安排专项资金对广州市跨境电商重点企业、项目、网购保税进口仓租、物流费用等进行扶持、奖励,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支持企业设立公共海外仓,成功推荐高捷物流香港海外仓入选2019年广东省公共海外仓。举办8期跨境电商云课堂,组织跨境电商平台、支付、物流供应链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线上直播培训,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转型触电,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为稳外贸促增长做好智力支撑。
今年以来,广州在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时,以复工复产为主线,出台金融支持扶持措施,联合银行举办“援企战疫贷”线上直播推介,帮助企业在线咨询和申请贷款,推出低费率且安全便捷的跨境收款产品,为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资金入账手续。指导电商平台积极响应广州市“暖企十五条”,在金融支持、运营费减免等方面出台扶持措施,助力企业共克时艰。推出“非接触式”办税十条措施。增加城市配送和冷链物流车辆配额,指导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广州空港经济区、广州开发区等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国际认证等业务。建立绿色通关机制,推行“零延时”通关服务,对复工复产所需的水果、粮食、肉类等实施检疫快速审批,探索以远程视频、电子数据传输等形式开展作业,降低实地核查频次。引导企业利用中外航空公司闲置客机资源,包机执飞“口罩”航班,解决空运运力短缺难题。发展中欧班列跨境电商铁路出口,中远海运成功组织82个标准集装箱出口俄罗斯。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广州打造跨境电商发展新模式 [2020-4-28 14:28:08]
- 广东服装行业如何化危为机? [2020-4-24 10:46:40]
- 疫情下的“潮”消费:奢侈品交易平台的数字 [2020-4-9 16:18:33]
- 国务院: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2020-4-9 16:12:09]
- 线上线下融合发力 新型消费加速崛起 [2020-4-2 9:00:21]
- 消费市场平稳仍可期 [2020-3-31 15:47:3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