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科院日前发布《广州商贸业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对广州专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模式做了分析。研究认为,市场问题根源在于交易方式的落后,要升级改造成“前台保留展示交易功能,后台仓储物流移到中心城区外”。然而,广州上百处批发市场,经营主体参差不齐,何时才能实现如此理想化的状态呢?
广州专业市场交通状况混乱、临建房遍存、从业人员长期处于“灰色地带”,无一不是潜在隐患。批发市场问题之所以难治理,在于它本身是经济现象,甚至是广州这个城市需要的商业基础产业。市场本无对错之分,至于在这个土壤上会长出什么罪恶之花和消防隐患,那不是生意人考虑的范围。
广州作为商贸之都,有时也并不大喜欢这些专业市场。因为商贸有高低层次之分,广州既有“国家级”的交易会,也有多如牛毛的专业市场,后者多数形象不佳、给周边带来沉重的治安压力。无论这些批发市场经济容量有多大,都难以成为执政者眼中的光鲜的都市名片。尽管历年来不少批发市场也以某某城的名义进行“升级”,但内涵其实毫无变化,仓储物流依然是其主要内容。
批发市场不大受街坊喜欢,一是因为大量批发市场所售物品基本以无品牌、仿名牌为特征,即使有零星品牌,对散客也没有价格优势。二是批发市场管理水平低,只以服务商户物流为核心,商户主要与识货的买家做生意,对普通消费者的感性体验基本忽略。三是众多商户都并非大商家,多是租客,它和消费者之间没有“长期契约”的互利需要,也无须像超市、购物中心那样考虑街坊购物需要。
若通过升级市场、提高租金,迫使商户将物流仓储功能撤出来,仅保留展示和交易的功能,此想法也并非新鲜,许多批发城早在专家提出前十几年就已经这样喊了。批发市场当然也希望此举能提升“形象”、提升租金,还为区域政府脸上添光。可惜,批发市场不是期货市场、股票市场,批发市场是没法虚拟的,以当前诚信的堪忧环境和假货横行的状况,买家不看到货、不拿到货怎么可能付钱呢?为了减少交易成本,仓储不能远离交易就成了现实选择。
于是,只要有仓储物流,必然造成交通量过大;只要交易物“重量价格比”过高,必然要求劳动力汇聚,承担货物的检验、整理、包装、运输责任;只要低端制造业继续存在,批发市场必然就是它的最佳集散口。最后批发市场做买卖的都是流动人口,自然也会带来无法管控的治安与消防形势,进而引发周边社区的怨言。
如果希望批发市场升级,前提是广州这个城市完成了升级。比如大型购物中心、跨国零售商的进驻,能促使产品流通的有序性、规模化和品牌化,进而提高本地居民的消费体验。同时,“重量价格比”接近为零的产业,比如金融、软件、创意、咨询行业的足够兴盛,才能扭转这个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偏好。当然这需要时间历练,政策引导,也只有在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才能迫使城市经营者改变当前产业粗放发展的局面,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瑞士就是最佳的例子。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在线度假市场迎来整合潮 [2016-11-28 16:12:35]
- 老年保健品市场缘何乱象丛生? [2016-11-23 10:24:19]
- 为交通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台阶 [2016-11-21 9:35:03]
- “双十一”快递业亮点痛点并存 [2016-11-17 11:43:40]
- 家电业“双11”大变局:抱团作战渠道多样 [2016-11-14 16:33:45]
- 双11节电商狂欢还是欺骗?“先涨价后打折” [2016-11-11 16:32:3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