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市场管理正文
专业市场续写不老传奇
来源:2015年5月18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5-5-18 点击数:


    这几年来,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而实体专业市场则遭遇国内市场相对饱和、外贸市场持续不振的“双头挤压”,呈现遇冷、萧条之态。“一热一冷”之下,人们谈论曾经创造出商贸神话的“南义乌、北临沂”时,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有点“下一步怎么办”的担忧。

    然而,当记者来到市场,深入市场,解剖市场,看到大大小小的商贸摊位人声鼎沸,南来北往的客商住满星级酒店,物流车辆排成长龙……一切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不禁感叹,神话仍在延续,神话的背后是不老长青的市场。

    在义乌,几年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当下的电商冲击,让这里从过去的快速增长步入了新的发展区间。从商户到官员也都早已意识到,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让小商品的成交规模基本达到了峰值,租个店面就能赚钱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在临沂,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来自转型升级和外部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如果难以保持现有优势,就随时有被边缘化的风险,这样的担心并非“盛世危言”。

    记者采访的一位商户的“传奇”经历印证了这一切:他曾经在义乌小商品城开三轮车帮商户拉货,他的一个“大客户”是在商场做生意的小姑娘,在闲聊中他得知市场充满了机会,于是他卖了三轮车加入到商贸城当起了商户。如今,他的货物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营业收入也以百万计。

    时光倒退10年,这样的故事在义乌和临沂曾频繁上演。

    而今,记者听到的最多的却是另一番故事:30岁的临沂小伙李连晓3年前开始“触电”,从电子商务的门外汉依靠卖装饰画成为“电商达人”,去年一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就超过200万元,仅一款畅销画就卖了1万多件。“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类似的创富神话仍在继续。

    记者深刻感受到,无论是起步于“鸡毛换糖”式发展的义乌,还是习惯于“现场现货现款”交易的临沂,如果说过去担心电商对实体市场的冲击和影响,而现在则是更多利用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带来的市场与机遇。

    其实数据早就说明了一切。义乌小商品实体市场成交额花了几十年才成为世界第一,这么多年没有一个市场能够超越。而去年义乌整个电商的交易额已达1153亿元,连续两年跑赢实体市场交易。即便是发展相对较晚的临沂商城,去年也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09.5亿元。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再造一个网上商城指日可待。

    人们说,这是新旧增速的转化孕育出新的发展机遇,自我警醒的危机意识倒逼出新的发展动力。

    30多年来,临沂和义乌在不沿边不靠海的山区,一个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集群、辐射全国2000多个县的物流基地;一个则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桥头堡。正是这样的市场效应,让各种冲击来临时,都能以整体的规模力量与变革能力去应对。

    随着实体市场优势与新型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随着顺应、引领市场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义乌和临沂才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继续延续奇迹。

 

作者:罗博 王政…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消费新政放开管制 拉动9000亿 新零售成长为经济增长新动能
    热门资讯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长沙市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