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双十一。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协同作战下,原本孤苦伶仃的光棍节,已演变成全民狂欢的网络促销日。所谓促销,降价当然是首当其冲,剁手党也正是秉承着“能省一分是一分”的宗旨肆意网购。
不过,也有部分电商购物平台玩起了猫腻。提前涨价,随后双十一再次下调价格。降价促销,成了一场假降价、真促销的数字游戏。双十一网购节初成气候时,此类想象便举不胜举。大促过后,关于电商平台虚假降价的投诉,往往一地鸡毛。
国家有关部门也注意到这种情况。早在2014年11月25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网络商家在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的情况下,不得标称“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促销中附赠的商品,也应提供“三包”服务。
在意见稿中,国家工商总局明确禁止的行为就包括,“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今年双十一前,国家发改委也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零售价格行为的提醒书》,明确表示要“禁止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扣等违法行为”。另外,为了进一步净化网购生态,国家工商总局也约谈了15家知名网购平台,要求各电商企业要遵守促销活动规范,不得“先涨价再打折”。
言犹在耳,却是听者无意。
熬夜到凌晨的剁手族购物车里的货还在路上,朋友圈里就爆出依然有电商平台依旧我行我素,无视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还在玩虚假折扣的老套路。
“我曾在某电商平台购买黑巧克力,每块28元。今天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想占便宜,再次购买竟然发现狂欢价29.9元。呜呼,这是降价促销,还是欺骗消费者?”一大早,一位朋友就在朋友圈如此感慨。
“一款迷你暖风机,之前朋友买33.8元,双十一促销价五折42元。” 另外一位朋友也大呼上当。
还有一位资深媒体人也在朋友圈里调侃,“有款榨菜,之前是55,今天是61.9。算虚假折扣不?”
某购物助手分析大数据得出的电商平台商品价格浮动表显示,从1月份到9月初,一款商品的售价大约在90元—108元区间浮动;从9月初到双十一之前,产品售价会直线飙升至125元;而双十一当天,其价位又快速回落至95元。
看来,在电商行业的发展日趋完善的今天,虚假折扣依然是大行其道。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为了销量,丢了消费者的信任。因小失大,值么?赚钱比口碑更重要,对么?
反过来看,为什么电商平台虚假折扣屡禁不止?因为,监管部门对商家以及电商平台“先涨价后打折”的惩罚太轻,违法成本过低。
根据《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先涨价后打折”是一种违法行为,对其进行严肃惩处师出有名、于法有据。提醒、约谈等都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效果有限。要想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相关法律法规跟得上节奏,才能让电商平台心生怯意,不敢妄为。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在线度假市场迎来整合潮 [2016-11-28 16:12:35]
- 老年保健品市场缘何乱象丛生? [2016-11-23 10:24:19]
- 为交通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台阶 [2016-11-21 9:35:03]
- “双十一”快递业亮点痛点并存 [2016-11-17 11:43:40]
- 家电业“双11”大变局:抱团作战渠道多样 [2016-11-14 16:33:45]
- 双11节电商狂欢还是欺骗?“先涨价后打折” [2016-11-11 16:32:3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