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距离全面开放大限时日已近之际,青岛市出现了外资、外地零售店陆续关门的现象——商场“呛水”:岛城零售业进入新一轮洗牌。
根据WTO协议规定,从12月11日起我国将全面开放零售市场,届时跨国零售巨头们将通畅无阻地进入国内市场而不必再受经营地域、门店数量、股权 结构的限制。现在,距离全面开放大限时日已近,但令人深思的是,岛城两家外资零售企业今年却先后关门,先是10月25日有日资背景的佳世客市北店高调关门,紧接着11月6日另一家全球最大的仓储制会员店在青岛的授牌店悄悄停业,而在此之前,国内两家著名的零售企业家世界和好美家在市北和李沧开办的购物中心也由于种种原因,前者将餐饮部分停业,后者将二楼整体出租给温州家具商经营。
种种变化说明,在此之前大超市开一家火一家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是全球零售巨头,还是国内连锁巨鳄,都要接受市场竞争的检验。随着零售业全面开放时代的来临,岛城零售业开始重新洗牌。
大超市为何接连“呛水”
青岛是我国最早引进外资零售的城市之一,世界知名的零售业巨头如家乐福、佳世客、百安居、沃尔玛、普尔斯玛特等先后来此安营扎寨,至今已达16家之多;紧随其后的是国内著名的零售企业如好世界、好美家、东方家园等也先后来青开店。最初几家外资、内资商场开业时的热闹场面至今还令人记忆犹新。仅仅时隔几年,形势便急转而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部分大超市接连 “呛水”?
仔细分析,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肯定也存在着一些共性的东西。首先,商业是最讲究 “地角”的,而这些“呛水”企业却在最初选址时就有所偏差。以佳世客市北店来说,虽然离人气最旺的台东商业中心只有一箭之遥,但毕竟脱离了台东商圈,再加上辽宁路单行线交通不便,导致消费人流不旺。
其次,这些“呛水”企业在当初的经营定位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偏离。2003年好美家带着满腹雄心来到青岛,进驻李沧,力推在欧洲最为风行的EXPO 精品展示,但10个月后,店方无奈地宣布,EXPO概念不适合青岛市场。今年7月,好美家将二楼EXPO精品展示区转移到一楼,二楼交给温州家具商经营专业化家具卖场。同样,市北佳世客的经营定位也并不适合周边开发缓慢、消费能力偏低的老工业区。
再次,外资和外地企业来青岛落户也需要一个 “本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 “水土不服”的现象,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出问题。
此外,某国外跨国零售集团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全国范围的门店举步维艰是青岛市某大型仓储式超市关门的另一个原因。
正视商业投资风险
对于大超市的相继“呛水”,岛城业内人士认为是正常现象。青岛市经贸委有关部门一位负责人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兴衰存亡归根到底是由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决定的。从国内商业的发展进程来看,包括国际知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退出的也并不少见,如上海的八佰伴、虹桥购物乐园等,北京华联等国内企业也有在外地投资失败的经历。近些年,随着青岛市流通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同样也有部分企业因机制落后、定位不准等原因在竞争中落马,如城乡商业城、乐普生商厦、当代商城、中新商厦、国货二期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国雄先生认为,无论是外资内资、大店小店,企业倒闭或转变经营方式都是正常现象。在任何一个区域内,市场的容纳度是有限的,容量饱和了,就必然产生竞争,产生优胜劣汰。在日本,商业的置换率达到了32%,包括经营主体和经营业态的置换,在美国,每年也有5万到7万的零售企业破产。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流通业全面开放日期的临近,商业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快,竞争进一步加剧,使青岛的零售业步入微利时代。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市十大零售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已经由去年末的2.3%减少到目前的1.4%,商业投资的风险进一步增大,这也是导致青岛市部分大超市“败走麦城”的重要原因。
洗牌意味着提升
随着12月11日国内流通业全面开放时代的临近,在两家大超市相继倒闭的同时,一些企业也在进行着新的战略调整,佳世客在市北店关门的同时,东部店却大张旗鼓地进行扩张,与此同时开发区店也在进行设计施工。同样,本土商业的扩张也更加理性,利群、维客、利客来等都把自己的扩张目标放得更远。种种迹象都在表明,青岛的零售业正在开始新一轮洗牌。
对于许多商家来说,上一轮洗牌似乎还历历在目。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青岛市流通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一批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外资商业落户我市,与本土商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一轮洗牌运动中,青岛市一部分商业企业由于机制落后、定位不准、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在竞争中相继落马。
如果说,上一轮洗牌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转轨所必须经历的过程,那么,这一次的洗牌,则意味着商业布局和流通业态的进一步调整和提升。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由于零售业开放初期大量外资涌入,导致某些区域的商业布局疏密不均,某些业态的分布不尽合理,如有的区域在500平方米内就汇集了好几家大型超市,导致恶性竞争。新一轮洗牌将通过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通过企业有序地退出和进入,进一步提升各个区域的商业布局和业态结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六成零售企业转型多业态经营 [2016-11-22 9:02:26]
- 国内已无对手的滴滴,全球化之路能走好么? [2016-11-21 8:45:25]
- 优衣库的“新零售体验” [2016-11-17 15:34:39]
- 销售低增长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租用率下降 [2016-11-14 8:32:20]
- 六盘水市专业市场规划布局建设观察果蔬批发 [2015-8-21 17:05:39]
- 大沥欲借粤桂黔机遇升级专业市场 [2015-8-20 10:25:57]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