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头条 | 动态 | 深度报道 | 行业 | 政策 | 会议展览 | 市场招商 | 行情 | 市场开发 | 市场管理 | 融资 | 规划 | 市场数据 | 法规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资讯 > 市场规划正文
当前中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发展综述
来源:2017年06月 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7) 发布时间:2018-1-23 点击数:

摘要: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当前国内外形势下的重要国家战略。我国在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设立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试验区经验。上海等四个自贸试验区内的资源禀赋和行业基础有较大差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一带一路”乃至国家战略建设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FTZ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 of China. China has established 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China(Tianjin)Pilot Free Trade Zone,China(Fujian)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China(Guangdong)Pilot Free Trade Zone. In this case,China have explored in many aspects in the area of investment,trade,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regulatory and other things in afterwards. China has earned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ences which can be extended and copied. The resources and industry base get larg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four FTZ,and they all get some achievement after a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FTZ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贸出口年平均增长超过20%[1],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出口红利,经由WTO我国全面融入世界分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05~2014年,人民币保持稳定升值,我国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在2012年之后,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速迅速下滑。2015年以后,由于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国际投资放缓,中国吸引外资能力逐步减弱,从2016年起,开始呈现对外投资大幅超越吸引外资的趋势,加上大量外流的资金,人民币开始贬值。虽然我国GDP仍然保持6.7%以上的增速,但考虑人民币贬值的因素,按美元计算,我国2015年GDP增速下降了1个百分点左右,2016年再一次下跌,而人均GDP连续三年不足8000美元。中国在“中等收入陷阱”边缘徘徊[2],按照美元计算的人均GDP不升反降。同时,外汇储备损失达到8000亿美元。由此,导致市场信心逐步减弱,经济理性与投机者的非理性博弈不平衡。2016年消费也比2015年下降了2%,反映出难以单靠消费拉动整体经济的增长。消费的增长必须建立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而收入增长与整体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整体经济放缓势必导致收入放慢,市场信心不足,进而导致消费的萎缩,从而进一步拖累经济的增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自贸试验区则是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发挥先试先行的带头示范作用,其对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乃至整个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与创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贸试验区与经济特区不同,经济特区是国内改革开放的一般化模式,而自贸试验区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对于深层次制度改革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进一步升华。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加重视贸易、融资、要素的自由便利流动,并在此基础上,对体制深化改革进行探索。由此,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将享受到与区外企业完全不同的国际化、法治化和便利化条件与机制优势。但是,中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出口和对外投资方面,其开放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要在这个水平上,获得更多的贸易及投资便利化效果,以及触及深层次的体制改革,需要自贸试验区战略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的有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13年9月29日,其面积在2015年4月21日扩容到了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贸试验区其范围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上海是我国的金融中心,因此,上海自贸试验区更侧重于发挥其金融中心的作用,并由此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更进一步地,对接、面向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中心,给全国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试验区经验。[3]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15年4月21日,总面积260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和天津港保税区3个片区。天津自贸试验区着眼于以金融租赁业务为特色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于面向东北亚,服务于北方经济,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协同发展,由此带动京津冀产业升级。[4]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15年4月21日,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包括广东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3个片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面向港澳,侧重于服务贸易自由化,更加突出同香港、澳门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对香港、澳门服务业与金融业的开放和衔接。[5]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福建自贸试验区)成立于2015年4月21日,总面积118.04平方公里,包括福建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福建自贸试验区主要面向台湾,进一步推动两岸的经贸合作。福建自贸试验区立足两岸、服务全国,着力于建设成为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的高地,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推动区。福建自贸试验区是发展对台经贸合作,推动两岸经贸发展与融合的窗口。[6]

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基本情况及产业特点

1.经济总量大

201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4424.44亿元,完成工商税收475.77亿元,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52%;进出口总额1134.33亿美元,分别占上海市的25.7%(其中进口额占35.4%)和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16%(其中进口额占24%);商品销售总额12373.4亿元,分别占上海市的20%和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52%;毗邻的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3058.5万标准箱,保持世界第一;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空货邮吞吐量291.5万吨,保持世界第三。[7]

2.贸易物流企业集聚

截至2016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集聚的企业中贸易类企业占68%,物流类企业占16%。集聚跨国公司区域性地区总部34家,跨国公司营运中心208家(其中贸易型166家、物流型21家、加工型18家、服务贸易型2家、融资租赁型1家;另据调查,区内16%的营运中心业务统筹范围已拓展到大中华区或亚太市场,70%的业务范围覆盖中国大陆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综合性的总部经济体系;各类保税商品交易市场及服务平台17家。[8]自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总部经济、国内外金融机构、贸易企业和服务类企业集聚态势进一步显现。

3.贸易便利化基础较好

上海自贸试验区毗邻世界级枢纽海港和空港,拥有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连接国际国内物流与服务的良好硬件环境。同时,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国际贸易示范区建设为抓手,自贸试验区在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监管模式和流程优化上逐步建立起接轨国际惯例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措施,拥有贸易便利化和规范高效的服务软环境。

(二)战略定位及目标

上海自贸试验区整体战略发展定位于通过推动服务业的扩大开放,探索金融服务业的深化改革与开放,由此带动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培育和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目标在于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和战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形成以总部集聚、贸易创新、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对外投资促进为主导的产业功能框架。基本建成跨国公司亚太营运总部集聚地,成为跨国公司拓展全球业务、配置全球资源的新载体;基本建成国际贸易创新引领区,构筑内外贸易一体发展、进口出口转口贸易联动发展、服务贸易与离岸贸易创新发展新格局;基本建成新兴产业创新策源地,成为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放集聚的引领区;基本建成国内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促进新平台,成为我国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跨向全球化经营的桥头堡。

二是形成以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四新”经济三大业态为主导的产业经济体系。五大领域引领性、功能性项目加快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营运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持续增加,大宗商品交易、保税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平台功能不断拓展,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培育。

三是形成区内区外联动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外高桥保税区打造国际贸易服务和金融服务功能区,洋山保税港区打造成为国际航运服务和离岸服务功能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国际航空服务和现代商贸功能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打造成为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区,并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服务辐射重点区域,形成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格局。

四是形成基础设施优质便捷、服务配套综合完善、投资准入开放宽松、政府管理透明高效的产业发展环境。与新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持续优化,综合配套不断完备,逐步完善世界一流自由贸易园区的硬件环境。市场准入持续宽松,事中事后监管模式逐步成熟,政府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软环境。

上海自贸试验区主要预期指标见表1。

|Excel下载

表1 上海自贸试验区产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三)主要措施及方向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以发展国际贸易、金融服务、航运服务、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五大产业集群为主,重点集聚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四新”经济三大业态。

1.集中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1)国际贸易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贸易产业集群的重点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货物贸易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和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提高货物贸易的附加值,促进高技术产品出口,促进货物贸易升级,强化进口功能,提升转口贸易功能;服务贸易方面:拓展文化、教育、医疗、旅游、娱乐等领域的服务贸易,推动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管理咨询、商务服务、数据服务(离岸互联网数据中心)、建筑服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离岸贸易方面:发展货物流在外集聚,资金流、订单流在内集聚的离岸贸易。

主要举措:一要加快集聚相关企业主体。集聚诸如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订单中心、投资中心、结算中心和采购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企业的电子商务部门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专业贸易公司(供应链管理企业、贸易中间商、从事离岸贸易的企业等)、大宗商品运营商和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业务部门(国际部、海外业务中心)等主体。二要大力推动进口贸易发展。促进原有的诸如钟表、酒类、化妆品、汽车、医疗器械等贸易展示交易平台的功能升级,进一步强化进口功能,不断拓展新的贸易展示交易平台(高端消费品和高技术产品等),设立进口商品直销(分销)中心、国别商品中心等功能性平台,整合展示、交易、订单、资金等功能。三要完善贸易便利化的环境,提高货物贸易的通关速度,探索保税与保税延展货物联动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推动内外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完善贸易便利化环境。

(2)金融服务产业集群

第一,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依托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措施,在自贸试验区内大力发展各类面向国际的金融要素市场,如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上海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推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在区内新设或增设交易场所。第二,跨境金融服务。根据国家金融业开放步伐,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探索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有离岸牌照的商业银行开展跨境银行业务。探索券商、保险机构开展跨境证券、跨境保险、跨境再保险等业务以及离岸期货业务。第三,融资租赁。大力发展飞机和船舶融资租赁,拓展大型装备、医疗器械设备等的融资租赁。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专业子公司,促进融资租赁公司专业化发展。建立融资租赁跨境资产交易平台。第四,资产管理。集聚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中心,发展资产和财富管理公司等机构,拓展资产管理功能。第五,专业金融的发展。专业金融的重点在于探索航运金融、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文化金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创新金融业务。

主要举措:第一,加快集聚金融机构。包括银行类机构(中资银行分行或专营机构,外资银行子行、分行或专营机构,中外合资银行,民营银行,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专业子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证券类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各类资产管理子公司);保险类机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外资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再保险机构、保险资金运用机构、专业性保险中介机构、航运保险营运机构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大型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包括跨国企业集团、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等。第二,建立金融服务功能集聚区。如在外高桥及森兰区域建立综合性金融集聚区,在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建立以融资租赁为主的金融集聚区,在洋山建立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以资产和财富管理机构为主的金融集聚区等,支持股权托管机构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商务楼宇等综合配套设施。

(3)航运服务产业集群

航运服务产业集群是适应自贸试验区航运制度创新,发挥自贸试验区港口优势和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基础优势,并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动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方向是完善航运服务体系,增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和航运服务功能。

发展重点:第一,航运专业服务。发展诸如国际航运经纪、航运教育培训、船舶交易、海事仲裁、航运咨询等航运专业服务,完善航运服务产业链条。第二,航运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内发展航运金融业务,发展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船舶险、货运险)、航运衍生品交易,为航运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第三,现代物流。发展保税仓储、供应链管理、国际分拨配送、专业物流(冷链、特种设备物流)等。第四,国际船舶管理。以国际知名船舶管理公司为支点,大力发展船舶机务管理、船舶海务管理、船员服务、船舶检修保养、综合保险理赔、海事法律咨询等服务。第五,国际中转集拼。在现有的航线航班、监管模式、运输政策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发展航空快件国际中转集拼和港口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第六,国际航空服务。依托浦东机场,发展航空总部、航空金融、航空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等,集聚国际航空资源要素,吸引现代航空产业链高端环节和新兴业态集聚。

主要举措:第一,加快集聚航运主体。包括航运企业总部、航运专业服务机构(海事仲裁、运价交易、保险公估、航运咨询等)、船务管理公司、航运经纪公司、行业协会、航空企业总部、航空交易平台等主体。第二,深化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建设。继续以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结合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深化国际中转集拼、启运港退税、保税船舶登记、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减免等功能。第三,推动物流功能升级与板块功能整合。

(4)专业服务产业集群

发展重点:第一,文化产业。依托自贸试验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以及重点开放领域,拓展上海服务贸易新兴增长领域,重点发展文化展示交易(艺术品拍卖、版权交易、文化产品交易)、文化金融服务(文化担保、文化产业融资、版权交易金融服务)、演出经纪、文化影视(影视后期制作、电视剧制作以及电影电视剧融资、发行、影视保险)、数字内容(数字游戏、互动娱乐、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等。第二,中介服务。加强律师行业的中外合作;推动外资资信调查公司加快落地;促进中外合资旅行社开展和扩大出境游业务;吸引外资人才的中介机构,从事人才信息网络服务、人才推荐、人才招聘、人才测评等业务;鼓励外资在区内设立工程设计企业,鼓励区内外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接更多中外联合建设项目。第三,社会服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和教育服务。

主要举措:第一,加快集聚专业服务业主体。包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交易拍卖公司、影视制作公司、网络视频公司、网络游戏公司等)、律师事务所、资信调查公司、旅行社、人才中介服务公司、工程设计公司、医院(专科医院和健康服务机构等)、培训机构等。第二,制定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针对《总体方案》服务业开放领域,制定出台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如医疗服务领域的医疗保险、执业医师管理等配套制度),以顺利实现项目落地,加快推进试点。

(5)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高端制造产业集群是自贸试验区原有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并由此带动制造服务融合的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方向是制造环节向高端升级、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并体现技术创新、业态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多元融合。

发展重点:第一,高端轻型制造。由传统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碳环保、占地面积小的时尚化、个性化、柔性化、智能化新型工业转型,并与临港地区联动发展。第二,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链条向两端延伸,发展研发设计、高端维修、检验检测等产业,并融入全球价值链,打造离岸服务体系。离岸研发服务。顺应跨国公司通过发展离岸研发业务实现全球价值链重组的趋势,鼓励其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离岸研发中心,也包括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等研发设计服务。国际维修服务。全面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建立涵盖飞机、船舶、设备维修的混合型全球维修基地。国际检验检测服务。适应自贸试验区内质检需求,成立国家质检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同时吸引国际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集聚。第三,信息服务(大数据)。围绕增值电信领域的开放,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视频、移动定位服务、手机内容共享服务、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云计算、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呼叫中心等。

主要举措:第一,集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创新型研发制造企业。重点集聚国际服务型制造商(如类似苹果公司、IBM等的系统服务集成制造商),集聚创新型、专业型,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中某一环节的微型跨国公司。第二,加强区内总部型功能性机构与区外制造业企业的联动发展。探索建立“经营性总部+生产性分支机构”运作模式,利用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鼓励区外制造企业在区内设立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等,与区外制造部门联动发展。第三,推动区内加工制造向制造业高端升级,向研发、营销两端延伸。

2.重点集聚三大产业业态

(1)总部经济

重点发展全球事业部、管理型总部、营运控制总部、投资类总部、研发类总部、贸易结算类总部、采购销售类总部,集聚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国有企业总部、民营企业总部,打造“引进来”和“走出去”总部集聚地。

(2)平台经济

重点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保税展示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重点拓展面向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坚持“总量控制、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原则,建立高标准的市场管理制度,鼓励同类型的交易平台合并设立,逐步推动平台成为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定价中心。保税展示交易平台重点发展各类专业性保税展示交易和进口商品直销(分销)平台,如高端装备、医疗器械、文化产品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推进整合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结算、数据处理等功能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体系建设,加快引进跨境零售网商,直接开展国际市场在线销售和采购。

(3)“四新”经济

上海自贸试验区将重点发展两类新兴经济业态:一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的新业态,如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二是基于产业链细分催生的新兴专业化服务领域,如贸易中间商、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文化金融等。

(四)面临的问题

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亟须破解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难题,推进区域土地二次利用,整合存量土地资源,推进产业载体更新,为新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二是亟须优化区域发展综合配套环境,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为新产业成长提供必要支撑。三是亟须完善区域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或操作细则,修订相关行政法规,满足服务业开放领域发展需要。四是亟须加快区内区外联动发展,推进高端环节区内集聚与产业价值链区外拓展的互动联动,拓展发展空间。

二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基本情况及产业结构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我国设立的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9]天津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涵盖东疆片区、机场片区和滨海中心片区三个片区,天津自贸试验区致力于建成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贸易园区。

1.东疆片区

东疆片区总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重点发展融资租赁、国际贸易、航运物流三大重点产业。[10]

一是融资租赁业。东疆片区是我国飞机、船舶和海工设备等大型设备租赁的聚集地,其中,飞机租赁业务达到全国的85%以上,船舶租赁量达到全国的83%以上。在这样的产业基础上,东疆片区具有良好的发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基础:国内第一单以租赁公司为主体的利用外债的直升机租赁业务;国内首次的SPV股权转让业务,实现飞机租赁资产交易“交付监管”的全新模式。当前,东疆片区内拥有良好的融资租赁产业基础,已经形成涵盖飞机租赁、船舶租赁、大型设备租赁等多领域的融资租赁产业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向轨道交通、医疗设备等融资租赁新领域发展,融资租赁企业医疗器械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内第一家租赁登记流转平台都在东疆片区启动运行。

二是国际贸易业。当前,“东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经建成,片区内的水果、冻肉、水产品等集装箱业务有了较大发展,天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已经搭建,并在2016年3月实现了首单全流程操作;汽车平行进口业务有了一定发展,逐步形成以进口车辆直营中心为载体,辐射进口商品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的态势;进口艺术品和奢侈品海关监管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初步完成,同时,进口活牛屠宰、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国际贸易业在东疆片区有着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三是航运物流业。东疆片区的航运物流以航运金融、航运租赁、航运保险等高端产业为中心。利用保税港区监管政策与邮轮母港的互动,探索邮轮用品的保税供应和海关监管方式的完善;推动船舶维修再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保税港区双重功能叠加的优势。

2.机场片区

机场片区总面积为43.1平方公里,区内集聚了众多先进制造企业和科技转化研发机构。机场片区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和研发设计,逐步形成民用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快速消费品和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集群。2016年上半年,机场片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61.4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810.5亿元,同比增长10.2%。机场片区拥有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和快速消费品三大支柱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两个呈快速发展态势的主导产业。[11]

一是航空产业。机场片区的航空产业,在空客A320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已相继引进了60多家航空制造项目,包括中航直升机、联合技术航空部件、庞巴迪公务机维修、罗克韦尔柯林斯、PPG航空涂料、赫氏、卓达宇航、海特、透博梅卡、FTG、西飞机翼等企业纷纷落户。2015年,天津空港经济区民用航空产业规模已突破700亿元。预计到“十三五”末,空港经济区航空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二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机场片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生产制造业电力装备、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专用设备为主,已聚集了美国卡特彼勒、阿尔斯通水电、GE医疗、加拿大麦格纳、舒勒、博格华纳、久益环球、美国通用电缆、百超激光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产业迅猛发展。2015年产值280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的15%。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三是快速消费品业。机场片区的快速消费品制造业生产制造以食品、日化用品等为主,目前,联合利华、道达尔润滑油、SK润滑油、嘉里粮油、金佰利、统一集团等企业陆续投资的一些项目已经达产,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产值达到550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的27.5%。到2020年,快速消费品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四是生物医药和健康业。随着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龙头项目在保税区建成投产,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成为保税区先进制造业中的主导产业。目前,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汇聚了中科院工业生物所、华大基因、瑞普生物、伊宁、贝瑞康、席勒、思塔高、爱睿希等一批生物医药自主创新企业,形成了较大产业规模。未来五年,保税区将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不断提高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产值力争超过200亿元。

五是信息技术产业。机场片区的信息技术产业已汇聚了展讯、锐迪科、中兴通讯、沃尔沃IT、CSC、清华紫光、东软、软通动力、科大讯飞、书生电子等龙头企业项目,生产能级迅速提升。到2020年,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力争超过300亿元。

六是现代服务业。机场片区的现代服务业,聚集了以移动、联通为主的信息服务业,以美国CSC、东软、软通动力等为龙头的服务外包业,以民生金融租赁、渤海租赁、平安融资担保等为龙头的新型金融业,以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铁三院、中兴等为龙头的研发设计和科技服务业,以贵金属交易所、散货交易市场等为龙头的交易市场集群,以及包括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中冶天工、神州租车等在内的一批总部项目。2015年,保税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3.6%。[12]

3.滨海中心片区

滨海中心片区(中心商务区)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天津金融改革创新区和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域。滨海中心片区发展重点是以创新金融为主的现代金融业,是国内少数拥有金融全牌照的区域。2016年上半年,中心商务区新增市场主体3121家,是上年同期的1.3倍,合计注册资金超过980亿元。目前,中心商务区的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4万家,初步打造了创新金融、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科技互联网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金融业支柱性地位进一步显现。滨海中心片区主要发展金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文化传媒创意、科技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主导产业。截至2015年末,滨海中心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其中:金融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亿元,占滨海中心片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5.62%。[13]滨海中心区的主要产业如下所示。

一是金融产业。滨海中心片区以创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为目标,结合《总体方案》和区域实际,推动业务创新、产业发展和机构聚集,在跨境投融资、股权众筹、阳光私募等方面产业基础良好。例如在跨境投资方面,滨海中心片区利用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备案的制度优势,促成海航的境外投资项目,这一项目也是近年来天津市最大的一笔对外投资项目。又如在股权众筹领域,京东最大的股权众筹项目“言几又”在区内落地,以该项目为契机,逐步形成了创新股权众筹项目落地的标准化服务流程,在国内率先形成股权众筹项目的落地模式。滨海中心片区内的金融产业为区内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二是服务贸易。片区内服务贸易产业基础良好。以于家堡地下商业街“环球购”项目为代表,片区内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较为活跃,初步形成“关、税、汇、检、商、物、融”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平台。片区为企业开展保税备货、直邮、集货等业务提供较好的便利条件。其中,于家堡“环球购”项目于2015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营业,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各大知名商家入驻。在国内方面,天猫国际跨境电商体验店、平行进口汽车等重量级商户汇聚于此,开业首日客流量近10万人次。同时滨海中心片区基本形成了重运营、轻仓储,体现区域特色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体系。自贸试验区政策助推天津市跨境电商产业跨越式发展,针对跨境电商、大型贸易企业实际需求,出台一系列有关企业入驻、人才集聚、融资便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政府有效引导产业聚集发展的作用。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重点实施行政管理、投资、贸易、金融和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五个方面的试点内容。

一是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审、管职能分离,建立综合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由此,以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为目标,建设与之相配套的行政管理体系。

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在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减少对境外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权比例、数量配额等准入限制。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对外投资合作“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

三是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天津自贸试验区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贸易的转型与升级,进一步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着力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自由贸易账户,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五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将主要从增强天津口岸的辐射功能入手,在此基础上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换代,以推动京津冀区域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由此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加快完善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

(三)面临的问题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面临以下问题。

首先,经济结构仍需调整。天津自贸试验区内的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在部分片区占到70%以上,相应地,消费、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低,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持续的发展路径;整体产业结构过分依赖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其他自贸试验区来说过于滞后,部分片区工业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高达60%以上,第三产业比重过低;部分片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过高,而金融、航运、创意设计、休闲旅游、高端商贸等现代生活服务业不够发达,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

其次,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题中应有之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深层次的体制改革。但因历史形成的惯性,在自贸试验区内,行政许可、司法管辖、金融与海关监管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确保自贸试验区新政策能够在区内令行禁止,惠及所有区域,区内行政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体制改革仍需要进一步推进。

最后,人才引进的进程相对缓慢。与北京、上海相比,天津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还有一定差距,2013年,曾有研究通过抽样调查等方式发现,在高端人才引进上,北京、上海和江苏优势明显,天津在全国的排名仅列第6位,而且与北京、上海、江苏前三名差距明显。[14]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一情况有了一定好转,但仍然是制约天津自贸试验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基本情况及产业布局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平潭片区(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43.78平方公里)和福州片区(31.26平方公里),总面积达到118.04平方公里。[15]从功能上看,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厦门片区重点发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16]福建自贸试验区有着以下产业特点。

一是航运业。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内有诸如海沧港、东渡港、江阴港、平潭港等优越的港口。自贸试验区内发展航运业的条件较好,有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67个,2016年货物吞吐量超过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目前自贸试验区内的航运业较为发达,有国际中转、国内中转等多种运输模式,可以提供集拼、配送、转口等高端航运服务。开通了数十条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航线。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等全球知名的航运公司都在区内设有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

二是贸易物流业。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贸易物流业较为发达,主要从事城市物流、保税仓储、转口贸易等中高端业务。由于区内航运和国际货物进出口行业较为发达,带动了相应物流产业的发展,例如,区内海沧港2014年营业收入达到188亿元,物流进出口货值达到了17.53亿美元。随着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港口航运将得到较大发展,货物进出口量也将较快增长,由此各种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和市场主体将加快在自贸试验区内聚集,贸易物流业将取得更快的发展。

三是金融服务业。福建自贸试验区内金融业具有良好基础,由于自贸试验区内的贸易、航运、物流和航空服务具有一定规模,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业初具规模。其中融资租赁、外保内贷、大宗商品贸易融资服务较为发达。在此基础上,福建自贸试验区目前对两岸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四是装备制造业。福建自贸试验区内的装备制造业基础良好,其中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保税港区加工贸易区、海沧港区出口加工区、平潭综合实验区港口经贸区等作为开发区已经发展多年,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及医药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产业集群。自贸试验区内几个经济开发区的装备制造业以年均10%以上的增速发展,并且高端制造业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通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总之,福建自贸试验区是大陆对台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是台湾企业和大陆企业相互融合的重要平台。在对台交流方面,福建自贸试验区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目前福建自贸试验区对台贸易、航运、物流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长。自贸试验区内的厦门、福州每周有60多班往返大陆与台湾的飞机航班,水上客运每天有38个班次往返大陆与台湾。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台交流为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福建自贸试验区2017年及2019年主要预期指标见表2。

|Excel下载

表2 福建自贸试验区2017年及2019年主要预期指标

为实现预期目标,福建自贸试验区的主要举措如下所示。

首先,突出对台合作。四大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不尽相同,对于福建自贸试验区来说,国家明确指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福建、广东、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有着较大差别,其整体战略定位和功能也有所不同,福建自贸试验区有着良好的对台交流基础,理所当然肩负着服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台海一体化的使命。福建自贸试验区拥有平潭综合实验区、台商投资区、台湾商品免税区、两岸物流中心、闽台金融合作中心等一系列以对台交流为内容的经济开发区和保税区,福建的台资企业数量、累计注册资本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在此基础上,福建自贸试验区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对台合作也就理所应当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应充分发挥对台的区位优势,对接台湾,在推广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和经验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两岸生产要素、资本、人力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促进两岸市场的深度融合,为台商在福建乃至大陆的经贸活动提供便利,为大陆企业赴台开展商业活动提供支点和出口。

其次,明确自贸试验区内不同片区的功能定位,在实现协同发展基础上突出各片区特点的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竞争。福建自贸试验区包括三个片区,共118.04平方公里:福州片区,面积为31.26平方公里,包括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州保税港区;厦门片区为43.78平方公里,包括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平潭片区为43平方公里,由港口经贸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及旅游休闲区构成。从园区的现有条件来看,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和港区优势比较突出、厦门金融服务业相对突出、平潭自由港和国际旅游岛优势比较明显。三个片区在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应把握试验重点,细化理解国家政策方向,树立大局观,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以构建统一整体下有特色的各个部分。共同构建投资自由、贸易便利、人员往来便捷的自贸试验区内投资和经营环境。

最后,释放政策红利,提升两地产业协同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面临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增大和外部市场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以往政策红利出现弱化。在这一大背景下,福建自贸试验区应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在此基础上提升两地产业的协同竞争力,为福建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创新提供新的高地,推动两地深度融合,为探索有福建特色的对台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平台。由此,福建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发挥现有六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政策优势,整合资源和政策优势,促进两地的产业升级与转型,提升两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

(三)面临的问题

1.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福建自贸试验区出口市场较为广阔,包括欧盟、美国、东南亚各国,但仍然具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余地,福建自贸试验区与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较少,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在国内方面,与广东、江西、湖南等邻近省份的交流合作较多,但其他内陆省份的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拓。对外市场份额和内陆省份市场规模水平直接制约和影响了自贸试验区内航运、商贸、物流等行业的发展。

2.产业仍然需要进一步调整

当前,自贸试验区内产业仍然面临总体规模较小,现代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发展,高端制造业仍然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等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物流业仍然以传统的货代、仓储、运输等业务为主,而高端的国家采购、国际中转等高附加值环节发展比较薄弱。同时,金融业仍然以银行为主,专业金融和金融创新较少,新金融领域的探索和金融改革的步伐较小。自贸试验区内的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仍需要进一步调整。

3.资源和公共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整合和优化

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厦门片区和福州片区土地资源有限,需要进一步整合和梳理,理顺产业结构升级和土地优化利用的关系,整合规划土地资源,为新产业发展留出更多的土地资源;相应地,平潭片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相对紧缺,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打破瓶颈,促进产业快速发展。自贸试验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完善。

四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一)基本情况及产业布局

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4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总面积达到116.2平方公里,有南沙、前海和横琴三个片区,其中南沙片区60平方公里,前海片区28.2平方公里,横琴片区28平方公里。[17]广东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是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方向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粤港澳深度合作,形成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力争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园区。

1.南沙片区

南沙片区的定位是,面向全球进一步开放,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投资和贸易体系。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是服务业、航运物流业、金融业、国际贸易和高端制造业,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服务枢纽和国际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要素聚集地。其行业基础和产业布局如下。

一是港口服务业。南沙港区航道总长131.5公里,其中毗邻出海主航道的深水岸线约36公里,已建成12个10万吨级深水集装箱码头泊位、22个5万吨级以上专业泊位,已开通欧洲、北美洲、非洲等内外贸航线64条。二是航运物流业。南沙片区将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与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相适应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与各类世界级航运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是金融业。南沙片区推出金融“15+6”等政策,给予区内金融企业以良好的政策环境,未来将努力推动这一政策的落地,在此基础上,推动跨境人民币贷款和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创新金融项目的发展,推动南沙与香港、澳门的金融一体化,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产业。四是国际贸易。南沙片区将联手港澳拓展国际市场,建成港澳向内地拓展、内地借助港澳通达国际市场的双向通道和重要平台;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城市联盟,促成常设理事机构落户南沙,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建设集大宗商品贸易、结算、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交易中心,为华南地区生产性企业提供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建设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打造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园区;建设国际采购配送中心,大力发展优势产品出口采购集拼业务。五是高端制造业。南沙片区依托广汽丰田整车项目,打造千亿元级的汽车产业集群;依托中船集团龙穴造船基地,加快建设千万吨级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一体化基地;以东方重机、海瑞克盾构机等项目为龙头,打造国家重大成套技术和装备产业基地。六是综合性服务业。南沙片区将着力建设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综合体项目,以国际高端医疗服务合作区为依托,强化与港澳在资讯科技、专业服务、航运物流、研发制造、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并探索在通关便利化、社会保障衔接、金融合作、跨境数据互联互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2.前海片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片区分为前海和蛇口两块,其中,前海以金融、物流和服务业为发展重点;蛇口以港口和航运服务业为主。广东自贸试验区前海片区的整体产业布局如下。

一是金融业。前海片区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推动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中心的金融创新服务,从而推动深港的资本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保险创新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二是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将以区域性生产组织中心为重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同时推动港口配套服务的协同发展。三是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以发展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体,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全力打造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和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四是网络信息和科技服务业。前海片区通过旧工业区改造和产业置换等途径,已形成广东最有影响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入驻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企业总数已超过300家,年总产值超过170亿元。片区中的服务业将以科技创新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和专业服务为主要支撑。五是港口服务业。前海片区提供港口装卸服务、港口产业链延伸的综合物流及相关支持性服务,共拥有生产性泊位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集装箱专用泊位24个,码头岸线总长12256米。

3.横琴片区

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片区,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产业为发展重点,深化落实CEPA,促进澳门与内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开放,促进澳门经济多元发展,为澳门居民在内地投资、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和平台。横琴片区发展目标定位于建设区域创新平台,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生产要素逐步向产业园区的聚集。同时,建设服务于港澳的商贸服务和休闲旅游产业基地,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服务业企业,接待游客数量和个人消费均实现跨越式增长。横琴片区计划到202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80%。横琴片区的产业发展重点是充分发挥横琴的区位、环境和政策优势,吸引港澳和国际高端人才和服务资源,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等产业。主要产业布局如下。

一是旅游服务业。横琴片区将一方面借助香港、澳门对高端游客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结合横琴的本地优势,整合两地资源发展休闲度假产业,致力于将横琴打造成与香港、澳门相匹配的旅游度假胜地。在横琴将以高档度假酒店、疗养中心、直升机游艇俱乐部等高端产业为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建设海陆空一体的全产业旅游链。着力开放文化旅游、医疗保健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等高端综合旅游服务。

二是以物流商贸为主的服务业。横琴片区将以信息服务、商贸服务、外包服务为主的服务业作为发展重点。努力将横琴打造成珠江西岸地区承接香港、澳门服务功能的区域性商务服务基地。同时,加快建设以石油、天然气等重要商品为主的现代化物流运营中心,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设施总部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港口与铁路、公路、航空、汽车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

三是金融服务业。横琴建立了金融行业发展指导目录,将重点鼓励符合指导目录的金融企业的发展。深化与港澳的合作,致力于把横琴建设成各类金融机构、交易平台、基金与中介服务机构的聚集区域。

四是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制作、娱乐演出、动漫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也是横琴片区的产业发展重点。这将吸引大量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育出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1.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以法治环境建设为主要抓手,在扩大开放的制度基础上大胆尝试,以形成与国际标准相对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试点司法体制改革和对外贸易规则制度改革,一方面实现各类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完善自贸试验区出口贸易规则制度。完善公众参与法规起草机制、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机制,开展国际仲裁等法律环境建设。二是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内容,负面清单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和取消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规则体系。

2.深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一是对港澳服务业的开放。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框架的基础上,探索对港澳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和开放,进一步取消和放宽港澳投资者的限制。重点在金融、商贸、服务业中探索对港澳的深度融合和开放。二是推动服务要素的自由和便捷流动。在此基础上,推动粤港澳标准和规则的相互衔接。结合国家政策,制定外国专家和港澳专家及人才的认定、引进、奖励办法,为高层次人才的来华提供政策奖励,在项目申报、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加快推进粤港澳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在此基础上推动服务贸易的深度自由化。

(三)面临的问题

资源整合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广东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对接香港、澳门特区,整合相关资源,实现发展合力,但从过往经验来看,从CEPA到港珠澳大桥,到空气质量问题(碳排放交易),我们看到在诸多问题上,粤港澳无论是发展方向还是战略定位理念都存在较大偏差,难以把协作效应发挥到最大。如何真正消化中央之前对前海、横琴以及南沙等的政策,包括CEPA的内容,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是广东自贸试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此外,还有内部整合的问题。广东自贸试验区面积大于上海自贸试验区。但是前海、横琴、南沙自贸试验区在功能上互有重叠,形成互相竞争。虽然南沙、横琴、前海获批国家战略发展平台时定位有所不同,南沙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横琴新区定位为粤港澳紧密合作新载体,而前海则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但三个片区对产业和资源需求重叠的地方较多,需要进一步整合,令各自的特色进一步强化,形成分工互补的格局。

五 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成果综述

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意在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释放政策红利、推动与国际接轨。自设立以来,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成为撬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支点。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和金融领域创新等方面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涉及行政管理、贸易、金融等诸多领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贸易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取得的主要经验成果之一。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基本实现了在没有海关监管、查禁的情况下货物自由进出口。四大自由贸易试验区基本都实行了境内关外政策,货物在自贸区边界上的进出就相当于在国境意义上的进出,可以享受关税等多种优惠政策。在监管模式上则采取“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模式。监管重点从对货物的监管转变为对企业的管理。一线监管集中在对人的监管上,口岸监管单位只采取必要的检验检疫措施,海关也从每批次逐一监管转向集中、分类、电子化监管模式,从而实现自贸试验区内人员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四大自贸试验区必然要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与便利化发展,进一步放松现有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束缚措施,推动区内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对外的便利化交流。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不仅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同时也是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的方法和手段,更是改革深入发展和开放进一步推进的标志。

(二)投资自由化。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都在争相采取投资自由化的政策和措施,以进一步吸引投资,发展国内经济。四大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初衷就是要试行投资自由化的政策,因此,从成立之日,四大自贸试验区就采取了高标准的投资自由化规则,例如公平竞争政策、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其中,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尤为重要,只要是未记录于负面清单上的投资事项,都被允许为合法的投资事项,这一管理模式的重点在于将非歧视、自由化和市场化确立为自贸试验区投资的主要原则。同时,从国家战略的大层面出发,四大自贸试验区应使用同一张负面清单,并兼顾我国对外签订的投资协议以及一系列的投资谈判,从而体现出新时代我国国情与特色。

(三)金融国际化。金融制度的深化改革是自贸区的重要任务,目前金融深化改革的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金融国际化方面,最终效果是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现代金融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企业运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国内的金融改革正逐步展开,涉及四个“化”,即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人民币境外使用的扩大化、管理的宽松化。四大自贸试验区在金融方面则尝试更多金融创新的内容,不仅包括金融“四化”的改革,而且也探索了离岸金融的内容,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

 

作者:王力 李圣…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资讯:

  • 下一篇资讯: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零售业最后的风口?商业巨头 飞鹤高端奶粉销量暴涨 国产奶
    热门资讯
    温氏生鲜登陆广州 十万外国人广州“淘金” 国际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