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政府主动掀开专业市场变革的序幕。
8月14日,作为荔湾区首个“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试验区”项目——越秀·财富天地广场正式开业。
虽然该项目能否成为区域专业市场标杆尚待观察,但广州业界人士均给出了积极评价。
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称,专业市场是荔湾区的经济特色,但大部分专业市场都是传统市场、老市场,因此转型升级的任务相当艰巨。在这样的背景下,越秀财富天地的开业,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助力荔湾区转型升级实验区的建设,为荔湾区专业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二是进一步提升了站西路鞋业商圈的总体规模和实力,可以促进着广州鞋业市场向着新的高度发展。
据广州专业市场商会数据,目前广州各类专业市场已达1100家,形成了全国总体规模最大、市场数量最多、成交最活跃、辐射面广阔的独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对广州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然而,广州早期80%的专业市场都位于中心城区,且单体规模小(多在5万平米以下)。加上老城区专业市场的物流、交通、环境甚至消防治安等矛盾日益突出,大量市区土地也被浪费——这不仅影响专业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影响到了广州城市升级转型。
王先庆表示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不与时俱进,过去雄厚辉煌的历史基础就会被新城市化和流通现代化浪潮‘淹没’。”
“转型升级不是简单拍脑袋,是系统变革。”对此,连城商业地产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总裁邓国坚呼吁说,“如外迁,首先政府要做好规划,通过税收减免、贷款扶持等政策引导,将物流等环节迁到外围,中心城区保留展贸、研发、设计等环节。其次,商户们在选择新场时要擦亮双眼,选择更有操作经验的运营商,更要重视项目的配套是否充足、产业链整合是否到位,最后还需要有更长远眼光,前期也要有熬的心态。”
那么,广州专业市场究竟如何转型升级?有哪些模式和方向?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
广州不仅有千年商都之名,同样拥有百年展会之势,再加之现代化的物流运输体系,为当前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升级的土壤。
业内认为,随着专业市场规律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要,目前一种以“大物流大商贸大集散”概念的第五代展贸型现代专业市场开始成为趋势,即以国际贸易作为背景,以现实的专业市场常年展览贸易为依托,以虚拟电子商务平台为新阵地,以产、供、销、运、外贸、金融、设计、展览、会议一条龙的成熟产业链为保障,配套娱、乐、购。
就此,本刊邀请了一些资深人士围绕“广州专业市场升级振兴”话题展开探讨——看Q&A吧。
从左到右:旺地发展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颖舟、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王先庆、寒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韩世同、克而瑞(易居中国)华南商业中心机构总监 林璟睿
现状:升级迫在眉睫
城市转型升级与专业市场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房地产导刊》:广州专业市场发展至今30多年了,总体规模、数量、行业类型和影响力,广州是独占鳌头。广州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发展?广州专业市场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哪里?
周颖舟:广州很多专业市场已成为国内主流货物的集散地,不少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地,辐射范围广阔。
从社会推动力和资源惯性力来看,广州被誉为千年商都,毗邻港澳,交通便利,不仅保证各要素的正常运转,且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从政府决策力来看,政府为专业市场提供税收与征地优惠、安全保障和其他服务的“体制灰区”,大大降低交易费用;从企业竞争力来看,民营经济为专业市场提供内在动力、市场主体和市场信息,中小企业都已具备良好的固定的销售渠道;从消费拉动力来看,专业市场的发展与乡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居民的消费需求紧密相连,同时数百万外来务工者,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流动消费群。
王先庆:广州在全国是一个最具商业传统和气氛的大都市,是广东在全国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天优势、珠三角“世界工厂”的特殊角色以及建立在“两头在外,三来一补”基础快速工业化模式,构成了广州专业市场二十多年间爆炸式扩张的特殊背景和条件。
《房地产导刊》:广州专业市场有一些特点,如80%的专业市场都集中在荔湾、越秀、海珠等中心城区;集中出现、单体规模小等。随着城市转型和产业变化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周颖舟:专业市场对外部环境的问题不多说,谈谈专业市场本身发展的问题。
首先,城市规模扩大,专业市场被“中心城区化”,市场租金上涨、物流交通拥堵等等对市场的良好运转和进一步发展形成制约,一部分企业被迫转移,对于单体规模较小的批量经营者来说,无组织的外移风险必然增加。
其次,网络及电商的发展也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服装行业冲击更为明显。
再有,广州处于全国一线城市行列,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增加速度快所导致的交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也间接影响到专业市场物流、运输等,从而制约其作为集散地的发展。
王先庆:一是这些市场90%是顺应市场需求自发形成,政府规划滞后,从而在选址、配套、布局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先天不足”;二是大部分市场是“临街”而建,给交通、城市形象、消防安全等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三是开办主体不少基于“赚快钱”考虑,缺少长期发展的战略和品牌建设考虑,转型升级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限。
林璟睿: 第一,老城区道路狭窄,交通压力大,用地紧张,地租、房租高,不仅发展空间小,对城市管理也造成不利影响。第二,试错先行,缺乏统一规划。看到专业市场租金高,就一窝蜂的涌上去搞专业市场,导致同质化和恶性竞争。如中大的布匹市场不断地向周边扩散,但同样是中大商圈,各布匹市场的经营情况却是良莠不齐。第三,乱迁移,看中了专业市场的集中效应但往往忽略了其延续性和习惯、地缘等因素,如五湖四海等。第四,带着专业市场的帽子,实际上做的是房地产开发的生意。
升级:展贸型趋势
资本运作、创新模式、现代管理、建立电商是升级方向
《房地产导刊》:随着新型城市化推进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发展兴起,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请各位谈谈广州专业市场如何转型升级?
周颖舟:据初步统计分析,现有专业市场中,有85%是以出租物业为最大的收入来源,只有10%左右有部分商业经营收入,5%左右是自己主导经营。换句话说,过去三十年中,不少专业市场在商铺或摊位开发出售后即移交物业公司,对市场的管理仅仅停留在物业管理的层次上,整体经营一直处于各摊位自负盈亏的无组织状态;市场的交易方式仍然停留在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依托于摊位制,交易方式落后。同时,与现代物流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兴起并盛行相对应的是,传统的市场管理人员虽然熟悉商贸市场的运作,但对现代流通模式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了解很少,市场网络化建设缓慢。转型升级的过程,就是解决上述制约专业市场发展瓶颈的过程。
因此第一,有鉴于早先专业市场自发盲目发展导致无序竞争的模式,转型升级就需要实现长远的统筹规划,向依靠政府搭台发展转变,才能保障专业市场的后续健康发展。
第二,实现市场制度的创新,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单一的投资主体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专业市场发展的要求。因此,要从管理主体的根本上进行改变,向投资多元化转变。如深圳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绍兴轻纺城等通过股份制的改革,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办市场面临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
第三,实现专业市场交易方式的创新,向集约型转变。专业市场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中转站。从世界专业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专业市场必须具备“商品集散、财务结算、信息传播和形成价格”四大功能。专业市场转型升级须围绕上述四大功能的实现来进行完善。将电子商务引入到专业市场上来,探索网络交易、舱单经营等符合专业市场运作的交易方式。促进专业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全国联网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
简言之,大胆使用资本运作、创新营利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建立电子商务等应成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的方向。
王先庆:未来五至十五年内,中心城区将有40%的专业市场将要关闭或外迁,剩下60%则将面临业态转型或者改造升级的抉择。
转型不再只是一个市场的抉择,而上升为一个城市的抉择。广州专业市场升级出路,和其他城市的路径大同小异,一般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功能转型,即增加一些现代流通功能,包括现代物流、展示、分捡、拍卖、结算、第三方中介服务等;二是模式转型,即从原来的物业管理型,逐步向分销型、采购型、展贸型经营模式转型;三是转营或搬迁。所谓转营,即转变成超市、购物中心或奥特莱斯;所谓搬迁,即异地经营,迁徒到一个更有利于同类专业市场生存和发展的区域。目前,这些出路或方式,都在探索和实践,正在取得效果。
韩世同:现代展贸型专业市场,可以推动广州的专业市场换代升级。
林璟睿:现在各种手段的兴起,其本质是解决了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可解决传统市场带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各种硬件所造成的系列问题,成为专业市场增长的新动力和创新转型的现实路径。形式上专业市场商场化、功能上“虚”“实”结合,“虚”——线上交易、“实”——线下体验(展览、培训、交流、论坛、休闲娱乐、质量鉴定等);管理上政企结合,企业主导先行(尊重市场),政府规划补充(审核及统一规划);技术上引入第三方公司,好的管理团队。
《房地产导刊》:从广州黄埔国际玩具礼品城、番禺五湖四海等项目看,有组织的外迁效果似不尽人意。转型这个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有哪些?
周颖舟:从这两个项目的经营模式来看,他们实际上还是传统的由房地产商主导的商业地产项目,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的思路。这就导致投资主体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能实现长远规划的合理性。
从市场现有经营者的反馈来看,专业市场的外迁要充分考虑交通、物流等的便利性,或者综合考虑物流中心等的规划建设,为市场的成熟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转型升级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新专业市场人气和商气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更也需一定的熟悉过程,所以在专业市场从无序向有序外迁过程中,政府及投资主体要担负起培育责任,不能一搬了之。
韩世同:五湖四海的开发商可能实力有所欠缺,李嘉诚的黄埔项目有实力但卖后不管(个中原因不清楚)。专业市场有其规律,政府不能太强势,以行政手段替代市场行为,也不要给太多无法兑现的承诺。企业的持续经营是非常重要的,金融手段也不可或缺。
林璟睿: 它们都忽略了传统的力量,没有很好的交通、地缘优势,客户采购觉得便利性不够,且从原来市级的辐射范围一下子缩小到区级或者是社区级,商户生意额自然下降;企业的竞争力不够,专业市场培育的过程需要有个“养商期”,急于求成,马上想收高租金,也是商户留不住的原因之一;而且专业市场一般设置在快速路旁,通达性和昭示性良好,交通问题也是影响它的原因之一,它的问题还有很多⋯⋯
《房地产导刊》:那成功打造一个现代专业市场项目,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周颖舟:成功要素有选址、定位、规划设计、宣传推广以及经营管理。
如选址,要注意“集聚效应”的原则,最好在原有专业市场的商圈范围内进行,新的专业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原有专业市场在若干年的发展中所培养起的商圈氛围。因此,“搬迁”不能一味往远处去,要根据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同时,市场的定位不能贪大、贪全,而应考虑同一品类的集中效应。所以,在选址确定的同时,该专业市场的类型定位也就确定了。而在规划设计上,专业市场的软硬件、人流动线设计都要考虑,配套服务建设方面需充分体现人性化,商业国际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也要求现代专业市场增加相关的宽带配套和现代物流配套。
王先庆:以越秀财富天地为例,一个专业市场能否成为标杆,除了规模大这一硬件条件外,还需要具有三大条件:一是业态定位,即在经营形态上处于领先状态,例如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展贸型经济的结合深度;二是模式定位,即能否在模式创新上有所突破,如果只是单纯的铺位出租或粗放的物业管理,那谈不上标杆;三是战略定位,即是否具有长远的发展战略,站在市场和区域的前列,担负着行业市场的领导者责任,而不是急功近利。
韩世同:区分零售购物中心,把握专业市场规律。选址运营很重要,实力是必须的,决定档次格局。产权统一关乎未来运营管理,核心区物业不能卖,至少拥有四成以上。还有持续不断地做市场和商户宣传推广以及政府支持,如减免早期税费等。
林璟睿:认同各位专家的观点。我们认为业种业态定性很关键,专业市场不能变成做地产开发圈钱的幌子,专业市场核心是经营产业、产品,房地产只是它的载体。不能看到成熟的专业市场(中大布匹市场、白马服装市场等)一铺难求,且转手价格和顶手费用都很高,就忽略了它的本质:里面的商家大都能够挣到钱,他们经营的载体才会水涨船高。所以做专业市场的初衷很重要。
推动:群策群力
市场先行,规划后行,协会规范,学界建议,舆论监督
《房地产导刊》:广州专业市场转型势所必然,也非朝夕促就。这需要政府、企业、学界、协会、媒体等共同群策群力。您认为应怎样演好各自的角色?
周颖舟: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做好市场发展的统筹规划,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和发展市场,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避免市场准入与运作不规范;企业在建设专业市场之前要搞好市场调研,做好项目定位,以适应市场竞争;行业协会要帮助企业重视管理运营,提升市场管理人员和交易人员素质;学界要以理论结合各市场实际情况,为市场的规划做出合理建议,避免为市场“背书”;媒体作为信息公众平台及各市场宣传推广的主要渠道,对市场信息的发布要做到公正、公开,避免一味夸大市场积极效应,正确引导消费者对市场前景的合理预期,从侧面引导专业市场理性的发展。同时,监督专业市场按照预期规划走下去。
韩世同:政府干预不要太多,做好规划和营商环境,予以政策支持;企业要做大做强,要找到强大实力的专业运营商和团队;协会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主要是向政府建议产业政策、优惠政策支持与引导,总结商业模式经验教训,向政府反映问题;媒体发挥监督功能,既宣传成功模式,也曝光存在的问题。
林璟睿:市场先行,规划后行,协会引领,学界监察,舆论随行。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物价重返“2”时代 释放哪些信号? [2016-11-10 10:24:35]
- 奢侈品国内外价差居高不下 [2016-11-7 9:22:22]
- 游客暴增四倍 极光旅游为啥成了新宠? [2016-11-1 16:40:33]
- 零售商布局淡季市场 线上造节线下“热恋” [2015-8-19 10:44:20]
- 90%微商遭遇业绩下滑 信任折损微商难再“杀 [2015-8-19 10:19:32]
- 当传统百货沦为“试衣间” 靠什么赢回消费者 [2015-8-18 10:03:5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