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广州正文
精心营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 2220岁羊城谋变“十一五”
来源:2006-03-28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06-3-28 点击数:


 
  3月的羊城,木棉花开得红火,开得热烈。

  历经沧桑,这座南中国城市迎来了建城2220周年,也迎来了五年规划的又一个开局之年,《广州“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广州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十一五’时期乃至2020年,是广州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

  营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广州开始了新的战略征程。
  
  产业之变
  产业振兴引领城市复兴
  
  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40家落户广州,广州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承接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创业转移。

  “十五”期间,广州经济总量5年三上新台阶,连破3000亿元、4000亿元和5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速超过13%,全国约1/20、全省约1/3的财政收入来自广州,这得益于广州汽车、石化、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迅猛发展。

  成功的背后隐忧浮现,广州经济内生性发展动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广州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和出口落后于深圳、北京、苏州,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落后于上海,服务业尚不适应现代化大都市要求。

  而纵观历史,自秦至清,从商贸业、手工业、农业到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正是领先于时代的兴旺产业成就了广州千年经济荣耀。

  信息化时代,领跑南中国,广州仍要形成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高级化、集群化和融合化为方向,广州产业在“十一五”将实现三个转型,即工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型、服务业向现代化转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重化工业、装备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型农业相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振兴引领城市复兴,抓住了最有成长力的新型产业,广州也就抓住了未来。
  
  城建之变
  大交通架构大都市布局
  
  7月,哥德堡号仿古商船将迎风破浪来到广州,与之相伴,广州将重修黄埔古港,共同向世界展现海上丝绸之路与东方古港的光荣和梦想。

  “港”成就了广州,从唐代的“国之重镇”,世界著名港口城市到民国初期孙中山先生提出“南方大港”宏图构想,2000余年来,广州对“港”的追求一直有着放眼世界的胸怀和气度。

  而过去5年,“港”在广州粲然开放,明艳照人。

  北有空港、南有海港、中有信息港,随着新白云机场、广州港南沙港区、广州铁路新客站等项目完成或正在建设,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空间结构支撑体系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

  从国际空港、远洋大港而来的是广州“山、水、城、田、海”气象万千的大城市布局。

  跳出云山珠水圈子,顺利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在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之后,未来5年,一座座“新城”将在广州拔地而起。

  珠江新城将成为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硬核,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心。

  广州新城将逐步成为集体育、文化中心于一体的新城市中心。

  白云新城将构建广州会议和休闲中心。

  广州科学城将建成最适宜创业和生活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区。

  而16座中心镇的建设,将形成广州的卫星城,引领广州农村、农业、农民的根本变革。

  “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上世纪20-30年代陈济棠主建海珠桥,一举形成广州南北两城格局。而如今牵引广州城市发展的,是到2010年建成的25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届时,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将无缝接驳,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5年后,广州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
  
  文化之变
  更强国际意识追求国家水准
  
  3月8日-12日,第二届广州民俗文化艺术节暨“波罗诞”千年庙会在南海神庙举办,5天内,45万中外游客纷至沓来,领略羊城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

  “城市以文化论输赢”,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树森的这一精辟论断,清楚地道明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底力所在。

  三朝十帝,中西交汇,名人辈兴,佳构迭出。2000多年来,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的地位世代传承、从未旁落。

  如今,广州对文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认识更为到位,发展文化的胸襟和眼光更为宏大,发展文化的措施和手段更为自觉。中国音乐“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国际纪录片大会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相继举办,文化名城开始熠熠生辉。

  “十一五”时期,广州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增加值将年均增长20%,到2010年达到500亿元。

  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广州歌剧院、广州新图书馆、广州新博物馆、电视观光塔等项目将建成,《广州大典》、《粤剧大辞典》、《广州通史》等大型典籍将编纂出版。更值得期待的是,主办2010年亚运会蕴藏新一轮腾飞机遇,将进一步提升广州国际影响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大发展。

  盛会改变城市,主办权就是发展权。1987年广州在天河体育中心举办六运会,如今天河已成为最繁华的商贸中心;2001年举办九运会,广州建成奥林匹克体育馆和广州新体育馆,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而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共相辉映,成为21世纪中国三大城市重要发展契机,成为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加速器。
  
  发展模式之变
  成为全省和谐社会建设典范
  
  3月,全国“两会”期间,一条消息又一次温暖了羊城市民的心。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到广东代表团,再次关切地询问广州能否组织市民游珠江。

  人们记得,正是李长春同志一手推动了珠江整治工程。想当年,广州空气污染严重,天空罕见蓝色;城区布局局促,脏乱差随处可见;913公里长的231条河涌被唤为“臭涌”。

  1998年7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广州城市建设现场办公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同志提出:广州城市面貌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从此,“游珠江”就一直挂在这位广东的老书记心上。

  广州一直在努力。2001年10月,新机场高速、广园东路二期工程等30项工程竣工验收,广州“中变”圆满完成;2002年11月,广州荣获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而今年8月,万名市民将横渡珠江,一圆20余年的亲水梦。

  从“小变”到“中变”再到“大变”,广州任务弥艰。200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从战略高度提出:“希望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对此,广州又该如何破题?

  年初,在广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上,林树森同志指出:“从‘九五’到‘十五’,广州走过了一条从局部探索科学发展规律到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之路。广州10余年来的实践证明,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始终。”

  “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在“十一五”规划中,人们读出了这些词沉甸甸的分量。而从“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六大目标的设定上,人们看到了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最终须“适宜创业、适宜居住”。

  人们还看到,在提出201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的经济发展目标之后;作为特大城市的广州,更提出难度极大的“三创”———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国家卫生城市、创全国文明城市,要使广州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典范。

  2006,这是一个让世人瞩目的年份,目标已经明确,起点就在脚下。

  成熟和自信内蕴,热情与活力洋溢,2220岁的羊城,大任在肩,期待又一次升华!

作者:刘海斌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