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广州正文
广州商业“双重滞后”轻商是症结?
来源:2007.4.13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07-4-14 点击数:

   入世5年期间,正如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广州市的流通业在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广州流通业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滞后于周边城市的“双重滞后”也成为广州商业今后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专家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正是广州市政府部门长期以来的“重工业、轻流通”指导思想。

“华南商业中心”
 
    凭借地理优势,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广州市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建国以来,广州是全国惟一的出口商品交易会所在地。改革开放后,广州在全国率先放开商品市场和商品价格,商业中心随着城市发展而转移、增加。
 
    特别是入世5年来,广州的商业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商品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枢纽,确立了“华南地区商业中心”的地位:
 
    市场规模巨大。2006年,广州市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是内地第一个进入“发达状态”的城市。去年,广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2.77亿元,连续19年稳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而2002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70.68亿元。

    市场集中度较高。2006年,广州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33.42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804.54亿元,占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43.9%; 2006年,在1115个商品交易市场中,广州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16个,成交额达1295.39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9.2%;2006年广州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9.35亿元,其中,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110.09亿元,所占比重为31.5%。

    现代流通发展迅速。2006年,广州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连锁门店达7058个,比上年增长12.2%,营业面积增长20.7%,从业人员增长18.9%。2005年,全市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8%,而这一比重在2002年仅为13%。 

    总部设在广州的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不仅是国内第一家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以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集团,也是目前中国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专业批发市场云集。在广州商业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广州租金最贵的地产不是豪宅,不是酒店,而是专业批发市场:流花路的服装、站西路的鞋、一德路的海味。2006年,广州市904家门类齐全的批发市场实现销售总额约1500亿元。

    外资抢滩。自1996年泰国正大集团携手荷兰万客隆登陆广州后,外资在入世5年期间纷纷步其后尘。截至去年年底,好又多、百佳超市、华润万家分别在广州拥有20多家、16家和5家店铺。零售业开放前夕才得以进军广州的家乐福眼下已开出第5家门店。7-11、OK、喜士多、吉之岛、麦德龙等外资企业也开始在广州市场深耕细作。

    流通模式不断创新。作为商务部流通业“国家队”的成员,广东物资集团创造了生产资料贸易、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三位一体的“广物流通模式”,成为经营能力位居广东流通业第一、全国前列的现代大型流通集团。

“遍地小黄花”

    然而,广东物资集团公司的存在并不能改变外界对广州本土商业的印象:“遍地小黄花,没有大牡丹”。换言之,广州本土商业企业规模偏小。
 
    其实,这一问题早在2003年就引起了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关注。2003年4月28日,吴榕凯、郑奕耀等11位代表提交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议案。代表们认为,虽然广州商业贸易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但2002年全国连锁超市100强,广州仅有广百、新大新两家。
 
    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依旧没有改观。2003年12月,上海永乐兼并了“中永通泰”成员之一的广州东泽电器,后者曾是广州本土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的广州家谊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因资金链紧张而陷入困境。在2006年全国连锁百强名单中,广州本土只有广百股份和广州友谊上榜。从销售额上看,广百2005年的销售额99.35亿元,不到上海百联集团的1/7,北京国美的1/5,深圳华润万佳的1/3。
 
    事实上,无论是批发、零售、物流、酒店等各类流通企业,广州没有一家位居全国前5名的。尽管有“吃在广州”之说,但是餐饮企业前十名中却没有广东餐饮企业的身影。广东生产了全国最多的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微波炉、空调、电脑等,甚至是“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广州目前却培养不出一家类似于国美、苏宁、大中等的大型家电零售企业
 
    更为遗憾的是,在全国近100家零售类上市公司中,广州市仅有友谊股份一家。在入世5年期间,全国轰轰烈烈的流通企业大并购或上市浪潮中,广州流通企业几乎无声无息,广州市场仿如一块荒芜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在广州却呈现出“争奇斗艳”的局面。在以7576万元人民币购入余下39.76%的股份之后,曾列深圳前三之一的民润超市于今年初正式成为英国安顺(Ashmore)基金控股92%的附属企业。民润此前收购的原广州家谊14家超市,也一并变身英资。至此,已被9家外来大卖场瓜分的广州市场,又补入一支新鲜外资资本。
 
    初步统计,广州大卖场总数在70家左右,其中外商所占比例超过90%。有媒体甚至惊呼“广州大卖场沦陷”。

    “本土零售企业一出世便要在成熟的外资零售企业的夹缝中,一边学习,一边成长,一旦零售开放速度加快,这场力量悬殊的比赛就变得捉襟见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零售业分析人士认为,广州家谊以及步其后尘的福特玛、港湾超市等,均有着广州本土零售业的典型特征。

    在便利店方面。记者在广州采访时发现,虽然便利店业态在广州10多年了,但广州的便利店几乎被外资7-11、喜市多、OK等占据,来自上海的联华快客规模位列老大7-11之后。

    到了今年,外资在便利店的份额继续扩大。继去年10月买下“可的”在穗的8家自营店后,广州7-11于3月份又宣布,将收购上海快客广州分公司100%股权。收购双方未透露交易金额,但表示完成后,所有快客店将更名为7-11店铺。

    看来,外资对广州商业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止其0.4%的网点数量那么简单。

流通业相对滞后

    事实上,广州商业企业“遍地小黄花”表象透露出的正是广州商业相对滞后的本质。
 
    首先,流通业滞后于经济发展。2002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5%,到了2006年,这一比重却下降为35%,低于全国39.5%的比重。
 
    其次,流通组织形式和方式落后。目前,广州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虽然在30%左右,但这仅与上海市2002年的水平相近,与广州“华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显然不相称。
 
    虽然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相对发达,然而遍布广州大街小巷、历史自发形成的批发商圈正面临着交易方式落后等问题。有政协委员指出,传统的批发交易,还是现货现金现场交易,一些安全事故是由于地处老城区,物流、仓储等配套不足而导致的。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表示,广州拥有全国最多的流动人口和全国最大的公路货物集散过境量,但却没有一个类似于上海的西北陆路物流园区,几乎任由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货物或停车站候鸟式的自生自灭。

    再者,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广州由于规划的导向、规范作用发挥不够理想,造成商贸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强,布局不尽合理。尽管广州市早在1997年就开始实施《广州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但王先庆认为,广州市的网点规划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的作用。

    为指导当地商业健康、有序发展,像北京、厦门等城市每年都发布商业发展白皮书。可记者在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了解到,广州市从未发布过类似报告,商业行业发展的基本数据只有通过统计部门获知。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商业自身发展滞后外,即便与周边城市相比,广州商业在某些方面也显得相对滞后。

    大型企业方面。2006年连锁百强中,深圳上榜的企业包括新一佳超市、人人乐商业集团等6家,远远超过广州。据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统计,深圳市目前有连锁企业300多家,大部分已开展全国连锁,连锁版图扩至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广州本土商业企业很少有走出家门发展的。

    现代流通方式方面。2005年,国内第一主题公园——东莞华南MALL盛大开业,媒体甚至提出了叫板广州商圈的口号。东莞的大地通讯以及来自顺德的顺电家电等专业店在广东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广州东泽电器则已被永乐收购。

    此外,东莞早在“十五”期间就出台了《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十五”规划》,明确了将重点规划建设常平、虎门港和松山湖三大物流园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的物流业发展。

    专业批发市场方面。“广州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不多,(这方面)甚至还不如东莞市。”王先庆告诉记者。据悉,服装之都东莞虎门每年的服装销售额在135亿元左右,一年一次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更是让虎门服装市场名声大振,大有赶超广州的架势。虎门的1万多家服装店铺中,大多数是虎门当地与其他珠三角地区服装工厂直接设在市场中的门市,服装厂家通过门市进行批发交易,同时又通过门市收集行业信息。近年来,虎门服装市场通过营造“商区联盟”新模式,更为虎门服装业注入了许多活力。

原因何在?

    对于广州商业滞后的原因,有专家分析认为,广州企业大部分是出口型的生产企业,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缺乏在国内销售的压力;同时,在利润驱动下,更多的资金愿意投入在生产企业中或者国际贸易,从而也减少了出现流通业巨头的机会。

    “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政府不重视流通业。”王先庆告诉记者:“其实,整个广东省都普遍存在‘轻流通’的现象,而广州作为省会起了最坏的带头作用。广州市政府只注重钢铁等生产加工企业,不加大对流通企业的投入。”

    王先庆认为,正是由于“重生产,轻流通”,政府和企业普遍不能真正理解“品牌”的实质和价值,将“品牌”狭隘地局限于生产过程和企业的产品营销环节,而不是基于流通过程和卖场终端的市场价值提升,未深刻认识到产品和企业的品牌价值是在流通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这将不可避免地发现流通控制权旁落等缺陷,在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和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就会成为经济持续成长的一大障碍。”

    令人欣慰的是,广东省以及广州市已开始加大对流通业的关注和重视。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省佟星副省长指出,广东省制造业发展相当快,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物流发展跟不上,造成了企业成本的上升。所以,加快发展包括物流在内的现代流通业是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既要重工又要重贸,既抓新型工业化也要抓现代流通业的发展。

    早在2005年8月,广州前市委书记林树森在广州市整合规范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也指出,广州社会经济应该从工艺性产业链条集聚向价值性产业链条集聚转变。他举例说明了流通渠道的重要性:国内一件衬衫的出厂价约为人民币50元,而同样的一件衬衫在美国的售价在70美元至120美元之间。为此,他提出要重点培育一批如中大布匹市场等在同类市场中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竞争能力较强的专业批发市场。

    2006年6月,广州市政府下发《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物流业、会展业、专业批发市场等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年12月,广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我市连锁经营发展的意见》,对总部设在广州的大型连锁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

    今年2月27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借鉴义乌市经验,大力推进我市批发市场整合提升和发展的工作方案》。张广宁指出,今后五年要以发展现代批发市场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在国内率先发展、行内名列前茅、辐射力较大、具有鲜明广州特色的市场,进一步提升“广州价格”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
 
    广州商业能否奋起赶上,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作者:胡 斌 何…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