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广州正文
十三行 见证广州“千年商都”
来源:2006年9月25日 亚太经济时报第1767期 发布时间:2007-10-16 点击数:

  相距261年之后,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堡号”再次驶进了广州的黄埔古港,勾起了人们历史的回忆。我国对外贸易的先行者——广州十三行,是清初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特区”,是中国18、19世纪唯一的官方特许海外贸易经营机构,其对外贸易更达到了历史的辉煌顶峰。

  商贸先行者——广州十三行
  广州建城至今已经历了2200多年,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外贸港口。从西汉初年广州港市就开始从事我国的对外贸易。秦汉时广州就开始与海外进行贸易交流,一直是海上丝路的发祥地和始发港之一,至唐代,广州已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东方贸易大港;在元代,同广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有140多个;明代,广州有“出口商品交易会”;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后,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当时著名的“十三行”所在地就是全国对外贸易的商务区。而始于清初的广州十三行,作为中国18、19世纪唯一的官方特许海外贸易经营机构,其对外贸易更达到了历史的辉煌顶峰。

  辉煌的历史足迹
  如今的十三行只是广州的一条马路名称,而200多年前,十三行却是全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通商口岸。那时的十三行,商贾云集,洋货如山、樯舶奔辏。“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正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261年后,瑞典商船“歌德堡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十三行”再次唤起了人们对这个“千年商都”的回忆。

  “广州十三行”在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广州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明嘉靖二年(1523) 至1566年共43年,广州已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设立了粤、闽、浙、江四海关,广州粤海关的贸易量一直是4个海关之首。当年十三行的繁荣,可引用当年英国商人威廉•希克的描述:“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景,就像伦敦桥下的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上的帆船形式不一,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珠江上长达几海里的帆船更为壮观的了。”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政府将对外贸易的商人从牙行中分离出来,招募了十三家较有实力的牙行经纪人,指定他们与到达黄埔港的外国商船做生意并代海关征缴关税,史称“广东十三行”。在十三行设立的“洋货行”,被认为是外贸组织建立的标志。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关闭其他3个海关,特许广州“一口通商”,作为中国惟一合法的海上对外贸易口岸。清初为防范台湾郑氏反清势力,在东南沿海实行海禁,广州再次成为唯一的外贸口岸,时断时续直至1842年。广州以对外洋船出口为主体的对外贸易,操作专业、环境宽松、贸易规模巨大。从此,随着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广州十三行”进入全盛时期,广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

  独领风骚近百年
  据清宫档案记载,1754年,洋船到港27艘,税银仅52万两。1790年,洋船增至83艘,税银达到110万两。到鸦片战争前,洋船多达年200艘,税银突破180万两。十三行被称作是清朝政府财源滚滚的“天子南库”。以十三行行商为代表的商业集团,是中国工商业阶层的先驱之一,与两淮的盐商、山西的晋商并立的行商集团,共同建构了覆盖中国以及东西方的贸易网络,堪称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在此后的100 年中,由于垄断海上对外贸易的特权, 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 的关税收入。粤商人的勤奋以及诚信品质是促进十三行经贸迅速发展的基础。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来自各国的船队,每年五六月间泊靠广州港,带来异国的工艺品、土特产和工业品,在十三行商馆卸货交易后,带着中国丝绸的华贵、瓷器的典雅和茶叶的芳香,于九、十月间乘季候风回归。时人赋诗:
  香珠银钱堆满市,
  火布羽缎哆哪绒。
  碧眼番官占楼住,
  红毛鬼子经年寓。
  濠畔街连西角楼,
  洋货如山纷杂处。

  广州拥有了十三行这个唯一官设海外贸易的“经济特区”,“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使广州攀升到当时城市发展史的顶峰,迈入十九世纪中叶世界十大城市的行列;1850年,广州在世界城市经济十强中名列第四。

  当时广州曾有四大行业会馆:钟表会馆、粤剧会馆(梨园会馆以及八和会馆)、锦纶会馆、银行会馆。其中,钟表、锦纶和银行三大会馆是“十三行”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证。锦纶会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是当年广州丝织业的行业会馆。广州银号业的兴旺,更是直接反映了清代广州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它们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见证。

  黯然退场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了十三行独口通商的历史,盛极一时的十三行也最终走向衰落破败。1842年,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其中第五款宣布废除十三行商制度,“外商与何商贸易,听其自便”,规定“英商可赴中国沿海五口自由贸易”,代替“一口通商”,十三行失去外贸垄断的特权。广东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的行商制度宣告结束。清政府让十三行商人筹款作战争赔款,令富庶天下的行商家庭也纷纷破产。1856年,由“亚罗”号事件引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外交锋的战场。12月15日深夜,炮火将具有170年历史的商馆化为灰烬,行商各奔东西,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在十三行没落以后,中国的外贸中心转移到香港和上海。不少有实力的十三行商人带着大笔财富北上到上海,成为上海开埠的先行者。

  十三行的“天下第一富翁”
  十三行街相当于当时世界的“华尔街”,大的商号拥有资产上千万银两,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富豪。在十三行独揽对外贸易的85年间,十三行也有 “四大家族”:潘家、伍家、卢家、叶家。而其中真正最赚钱的家族只有两个,潘振承潘家和伍秉鉴伍家。广州一口通商85年历史,总商的位置潘家做了39年,伍家做了28年。据记载,1834年,伍秉鉴资产约有2600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被当时的西方称为“天下第一富翁”。2001年,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将伍氏商人评为千年来全球最富有的50人之一。

  潘家的同文行(后改名同孚行)是十三行中惟一有一百年历史的商行。当时同文行主要做茶叶和丝的生意,丝的生意大概就垄断了全国的一半。除了德国,它和西欧的大部分国家都有贸易往来,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十三行•同文街,这里因为十三行商馆之一的同文行在此街而得名,外国商人叫它“新中国街”。

  潘氏家族和伍氏家族都来自福建。潘氏家族的发家人潘振承于乾隆年间开设同文行,参与建立国际贸易网络;1783年,伍国莹(曾任同文行司事、伍秉鉴之父)创建怡和行。广州十三行之一的怡和行,曾经一度拥有资产2600万银元,成为当时世界上有数的几个超级富豪之一;并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十三行和徽商晋商最大的不同就是以海为根基,以海谋发展。中国贸易真正走向世界,是从十三行开始的。1760年,潘振承联合8家洋行行商,向清政府呈请设立外洋行(公行),成为专营中西贸易的封建垄断贸易机构。这是十三行历史的一大转折。1815年同文行更名为同孚行,不过,此时同孚行商业地位已不如前。原来排名第三的伍家怡和行则跃居首位。

乾隆年间,诗人李调元的两首《南海竹枝词》可一窥广州概貌:
自是繁华地不同,鱼鳞万户海城中。
人家尽蓄珊瑚鸟,高挂栏杆碧玉笼。
奇珍大半出西洋,番舶归时亦置装。
新出牛郎印光锻,花边钱满十三行。

  影响深远
  在十三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不但造就了繁荣的外贸和富有的行商群体,同时在中西方的文化、艺术等交流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广州画师在十三行街设立画室,制作了大量曾经畅销欧美的外销画。这些“外销画”随着广州港的繁盛而存在了100多年,它们真实记录了20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风俗、地貌。通过外销画,让当时的外国人认识了广州,宣扬了当时的南粤文化。十三行也是一座引进西洋人才的桥梁,为宫廷送去大批有才华的西洋使者。从康熙年间开始,一些西洋学者、医生、画匠等因仰慕神秘的东方文明,纷纷搭乘本国商船远渡重洋来到广州港,希望以自己的才华,到清朝王宫发展。他们首先要由广州行商引见,方能得到官府的保送以至皇帝的批准。在得到进京旨令之前,十三行就是他们休整、学习的场所。

  延续广州“千年商都”品牌
  古代“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渠道,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清初史学家屈大均描述 “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广州作为海上丝路的发祥地确实是长盛不衰,不愧为“千年商都”。据统计,1909年广州城区已有店铺27000多家,商业内部行业100余行。十三行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见证地,曾作为清代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当时中国和广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全球化故事。260 多年前的“哥德堡号”中国之行,是全球化故事的最初几页,给中国打开了“全球化贸易”的门户。有人说,十三行的历史,正是对广州开放、交流、兼容、创新、进取等内涵精要而鲜活的揭示。

  今日广州
  今天的广州港仍然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广东,在海、空中通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丝绸之路,广东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远胜于昔日鼎盛时期的十三行。据了解,目前中瑞贸易额已经达到57亿美元,瑞典对华投资超过1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瑞典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广州再一次在中瑞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据海关统计,2005年广州对瑞典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已经达到1.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5%;今年上半年,广州地区与瑞典的进出口贸易额8494.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9%;其中,广州对瑞典出口3825.3万美元,增长23.4%;自瑞典进口4669.5万美元,增长24.3%。目前珠三角地区的瑞典企业已经有70多家了。2006年广东经济发展又快又好。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1416.8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的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4.4%,为我省近五年来的同期最高增幅。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增长强劲。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329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出口1312亿美元,增长28.3%。外贸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一般贸易出口增长46%,高于全国20.2个百分点,总额重居全国首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68亿美元,增长21%。

  延续“千年商都”传统
  在新形势下,回顾清代十三行的荣辱沉浮,对于我们理解平等互利、公平贸易的世界潮流,剖析广东开放、交流、兼容、创新、进取、务实的文化传统,将带来有价值的启发。有兼容开放的地域文化,有热情务实的市民,有占尽天机的地理位置,有“拼搏”的城市精神,广州经济发展,商贸繁荣,广州的吸引力并将长盛不衰。

  如今的十三行路是广州和全国著名的专业服装批发市场。为了将十三行打造成现代商贸旅游文化区,在广州市建委、市经委等部门的支持下,荔湾区建设和市政局投入了1350万元实施了危旧建筑拆除、绿化景观广场建设、房屋立面整饰、道路铺设、商铺门面招牌改造等工程。而整治的房屋都是按照十八世纪欧式的建筑风格加入了山花、罗马柱式、雕像摆件、窗套等元素,使两百多年前十三行的繁华面貌得以重现。

  改革开放,广东得风气之先,取得了“先走一步”的先发优势,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今天各地“政策差距”日益缩小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从自主创新、诚信经营中获得持续强劲的发展,发扬十三行的优良传统,延续广州“千年商都”品牌,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佚名  编辑:huweihw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