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广州正文
西城都荟延期12年 主力店未定 外资百货数进数出 难求广州一店
来源:2009年07月24日 南方都市报第C14版 发布时间:2009-7-27 点击数:


   顶着35℃的高温,7-8个工人在烈日下仍紧张地挖坑渠架设商场外面的管道。“商场计划于明年5月1日开业,明年初交铺。”西城都荟招商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作为香港首富李嘉诚属下长江实业(集团)及和记黄埔地产集团联手在广州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西城都荟在延期12年后,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开业时间。然而,据招商部人士透露,主力店仍在接洽当中,目前尚未最终落实。这令此前流传的马来西亚百盛百货(03368.HK)欲借此商业项目重返广州的传闻暂时落空。同时,也令外资百货进入广州市场的愿望再次化为泡影。

  广州,外资百货的滑铁卢

  自2004年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香港新世界百货、崇光百货、马来西亚百盛、英国玛莎百货等一连串知名百货公司纷纷入境,落脚点不是京、沪,就是武汉、重庆、厦门,但从来都不是广州。据悉,商务部新批准的外资百货店及购物中心在50家左右。与之相比,除广州王府井、北京华联之外,广州百货业仍是国有与本土民营资本当道,目前还无外资介入竞争。

  “由于历史、企业、政府的原因,广州商业环境比较残酷。虽然市场已开放,但广州对待外资百货的态度却相对保守。政府缺乏规划指导,没有给予商贸业足够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 表示。

  记者调查了解到,1999年百盛以品牌输出方式首次进入广州,落户老城区亿安广场,由于其位置偏僻一直被业界称为“商业死角”。两年后,亿安广场与百盛终止合作。接棒的北京赛特之后也草草收场。2001年百盛以直营方式在广州火车东站西侧中泰国际广场开出广州第二家门店,然而庞大的人流并未如预期汇成庞大的客流,苦撑两年后终于撤出广州。

  除外资百货外,中资百货在广州也拓展曲折。继早期阡村百货首先折戟广州后,来自北京的华联商厦曾坐困中旅商业广场,在股权转让、多次转型后,最终以家庭百货艰难立足。而王府井也在付出了8年沉重的代价后才站稳广州市场。

  2006年,背靠印尼财团、由原太平洋百货“三剑客”之一的王德明操盘的乐宾百货信誓旦旦与西城都荟签订主力店合作协议。但由于受西城都荟地基施工影响,又一家外资百货饮恨广州。

    鱼和熊掌两难选择

  “广州本土百货业以自身的商业特色和文化适应了岭南本土消费习惯。而外资百货由于不了解这种文化,很难进入。”王先庆表示,但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城市建设的局限性,又会造成广州缺少适合百货经营网点。广州建筑密度很高,在经历了近一两年大卖场圈地热对商铺物业的吞噬后,优质店址已成稀缺资源,后来的商家要选个好位置有时真是要看运气。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对广州本土环境不熟悉的外来户,落入有“严重硬伤”的物业比率相当高。如中泰百盛两次兵败广州选址就是这个原因。

  这或许令后来者心有忌惮。有知情人士透露,外资百货进入广州,第一选择都希望在核心商圈选址。天河中怡广场招商之际,除最终得手的广百股份外,台湾太平洋百货、天河城百货、王府井等都有过密切接触。但“由于天气炎热,高价大衣冬衣销售不利,广州百货业单店销售、单位面积产出与北京、上海等北方市场相去甚远,因此外资百货对其在广州的租金预算有限。”但根据世邦魏理士《全球商铺租金调查报告》显示,广州商铺中国内地涨幅最大。

  按照广百股份报表显示,广百中怡店5万平方米商场每年租金约9000万元,其年租金额已超过地产商总投资额15%。近日再有消息称,与乐宾分手后,西城都荟曾找过多家百货公司接洽,但因租金价格追平广百股份天河中怡店而至今未果。

    广州越来越少的稀缺物业

  但与此同时,广州后期入市的民营企业摩登百货、新光百货、丽的百货成立之初却抢占次级商圈,去年广百股份、摩登百货拓展新店,也是进驻上地,培育新的商圈。“民营百货合作方式灵活,熟悉当地商业物业,因此在选址上总有意外收获。”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其次,民营百货财务不透明,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培育市场,并以较低的扣点和不断翻新的营销方式维持运营。

  事实上,随着广州各区域的逐渐完善,区域商圈也进入百货公司视线。据悉,香港爪哇集团在广州开发的第一个大型商业项目西门口广场去年招商时,曾吸引泰国中央零售、百盛百货以及银泰百货秘密接触。西门口广场能引来这么多商家考察,也从侧面看出外来百货进穗心切。

  但该项目最终由国美电器胜出。“其实,地产商也在调整招商策略。”广州一家地产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新商圈没有城市中心物业辐射力强,面积规模小;而相对于大型综合超市来说,百货公司在拉动客源与做旺人气方面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招商阶段,地产商更倾向于超市+百货模式的大型综合超市,比如吉之岛。

  王先庆认为,广州本土百货近年发展速度,使市场进一步饱和,后来百货发展空间较小。这也使未来外资百货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

  “我们目前已进驻沈阳万象城,杭州店将于明年3月开业。但广州仍在接洽当中。”泰国中央百货华南区负责人刘跃向记者表示。2008年,中央百货原计划在中国投资40亿元,但怎么也没投完。此外,台湾太平洋从2003年就开始在广州选址,但到现在迟迟也未落定。

  本报记者 田爱丽 实习生 谢敏

记者手记

  广州需要外资百货吗?


  广州本土百货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即便是众多后起之秀,留着民营资本血液的新百货公司,也与广州原有的国有百货业有着极深的渊源。正因为如此,外来企业一旦进入本地市场,就会受到本土百货企业的顽强抵抗。而与此同时,城市中心商圈的物业稀缺又为广州本土百货业设置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这令外资企业数十年不得其门而入。

  这是幸耶?不幸耶?

  中国零售业开放后仅仅4年,包括金融街的四季商城、新光三越百货、新三里屯、西单MALL、华贸购物中心和美罗城等在内的更多高档商场陆续进入北京,而H&M、ZARA、C&A、NEXT和TOP SHOPS等外资时装“杀手”在上海滩轮番上场,但广州,仍然只是多年如一日的“七大百货公司”。

  多次考察过北京、上海、杭州的一位商家向记者表示,目前广州的百货店仍然是“千店一面”,虽然广百、友谊商店为代表的高档百货和以摩登百货、新光百货为代表的中低档百货各自面向不同的消费群,虽然其在珠三角展开一系列拓展,但无论经营手法和品牌组合方面都只是横向发展,缺乏纵向创新。而营销方式上,百货企业大多重促销、轻沟通,这无形中加剧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在很多时候对于消费者来说百货企业的差异化就是价格的差异化。

  所以,广州百货业在抑制外资入市的同时,也抑制了自身的前进。

                   

作者:田爱丽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