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力图打破跨区域魔咒的广州百货业如今再度无功而返。近日,南都记者从有关渠道证实,开业两年多的新光百货南海店已启动撤离佛山计划,计划于本月底正式结业。与此同时,摩登百货新塘店的品牌专柜已基本撤出,并确定关闭该门店。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百货公司近年来跨区域扩张发展接连遭遇“水土不服”无功而返,其中不仅包括广百股份、天河城百货等区域龙头企业,同时也涵盖了摩登、新光等广州百货业后起之秀。尤其典型的是,佛山市场几乎成为广州百货业的“禁地”,除广州友谊店目前仍在奋力支撑外,此前到此“一游”的广州百货业最终均铩羽而归。
事实上,自2012年开始,广百股份、天河城百货、广州王府井等已先后确定佛山新店选址,而摩登百货也密切接触希望重返佛山市场。但现今,一边是电商的冲击,新店培育时间越来越长带来的压力,另一边则是关店消息给后来者再度蒙上一层阴影和不安。广州百货业究竟怎么了?百货业跨区域扩张究竟面临哪些难题?南都记者近日采访当事商家和业内人士,尝试找出这一答案。
黄文杰(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
如果不做变革,增强特色感和品种优势的话,不管在佛山还是广州,发展空间都会越来越小,传统百货需要抛弃传统。
1.这是全行业的问题。近三年的消费市场都处于低迷的水平,加上电商冲击,百货业受到的影响,其中新开的店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经过两三年还没能够培育成熟的百货都会有壮士断腕的决策,也是正常的;
2.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在商业成熟区,而是偏一点的区域,周边的固有人群相对少,固定消费群不足以支撑百货经营的需求,所以更需要百货业自身更强大的经营特色和优势,才可能辐射更远的区域;
3.经营特色不够。选址不佳的话就必须扩大辐射范围,那么就需要经营特色,经营特色来自于商家支持,但商家支持又源自于百货公司的规模;
4.全国的百货业态规模化程度都不够高。跟超市几百过千的规模相比,百货基本都是十位数字。从全国来看,百盛、银泰、王府井有数十间的规模,广州本土百货公司的规模很小,因此规模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5.广东的百货公司,除了友谊上市之后,其他都集中于民营,从资金实力上来说不够雄厚。而且习惯于专柜分成合作制,不习惯买手制。前者产品同质化高,品种依靠商家,没有主动权。
胡利萍(新光百货副总经理)
1.关闭佛山的门店,一方面是因为经营压力,但是不到两年时间里,我们在预算各方面并没有偏离,关店主要还是由于业主对项目未来的经营定位有一个调整,从超市和百货这样的传统业态转向文化产业的业态,这和我们的客流有比较大的偏离,从长远考虑,我们就放弃了。
2.百货公司的培养需要市场,但切蛋糕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我们从熟悉的商圈到陌生的商圈,缺乏对消费者的了解。百货目前遇到的问题除了外部竞争,很多来自内在的弊病。比如我们对商品的自有度并不高,对消费者的敏感度不够,很难掌握关于消费者的第一手的信息,所以现在也有很多百货公司在尝试自营产品。在开拓市场的时候,百货公司需要很强的适应力,不止是商品,而是对消费者习惯的了解。
3.一个商业项目的成长、成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大环境比较好,更容易培养市场;地利位置区域优势,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实体,地利条件一定要好才更容易对项目产生托举作用,否则即使是最强的招商和运营,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代价;人和是非常广义的,跟业主、发展商的关系、当地的商业规划和布局以及团队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才能真正推动商业。怀
窦山(中华百货总经理)
1.佛山有个特点,各个镇都比较发达,但这些百货公司进去都不是在镇的最中心、最黄金的位置。对于商业物业这块,选址是首要的因素,百货公司尤其如此,如果选址没有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自然会很辛苦;
2.广州百货公司外地开店能力比较弱,像广百在外地很多店都关了,天河城比较少在外地开店。广州百货公司早期太保守,很晚才“走出去”,错过了开店的黄金时间(上世纪90年代末),起了个大早,但赶了个晚集。别的百货公司,比如王府井,在外地开店较早,物业比较好谈,时间晚了的话就很难选到最佳位置。
[失利原因]
选址问题
全行业低迷
竞争加剧
经营特色不够
跨区域能力较弱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广州奢侈品聚集地一路向“东” 购物中心全方 [2016-11-11 10:50:37]
- 广州CBD商场空置率全市最高 数量过剩导致招 [2015-8-19 11:45:55]
- 广州太古汇上半年销售额增两成 未来将引入更 [2015-8-13 16:36:40]
- 广州商用地块拍卖模式创新:先设好产业门槛 [2015-8-10 9:39:01]
- 下半年广州将迎来10个购物中心新项目 广州仍 [2015-8-7 14:51:47]
- 进口商品超市频繁进驻广州老城区 打低价牌吸 [2015-7-27 16:46:1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