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最后的10天内,青岛商业卖场“炸锅”般开张让市民应接不暇:2006年12月22日到12月29日,利群长江购物广场、大润发城阳店、潍坊百货集团佳乐家超市李沧店、山西美特好辽阳路店和辽宁路店、北方国贸家得购物广场先后营业或试营业。
“各大商场或超市赶在春节前扎堆开张,就是希望在消费者年终奖金发下前赶紧出手,趁元旦和春节期间猛捞上一把银子。”业内人士分析,各商业零售公司在青岛市场掀起的新一轮扩张,其整体开店选址依然遵循前几轮布局原则,即追逐商圈设点,这势必加剧青岛整体商业结构性失衡态势,今年因竞争引起的行业性洗牌也就再所难免。
“中外”商家短兵相接
关注青岛商业市场发展的人士大致有这样的印象,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外商东泰佳世客、第一百盛、家乐福、麦德龙等的涌入,青岛商业上演了一轮“中外”短兵相接竞争战,最后以本土商损兵折将为结局进入下一轮调整期。台东当代商城关门,城乡商业城(新城市广场)易主,是该轮竞争的牺牲品。
2002到2003年,内、外资加紧进入,经过第一轮竞争成长壮大起来的青岛本土商业代表如利群、维客等迅速扩张,再次掀起商业圈地运动。普尔斯马特、沃尔玛入青,佳世客、家乐福分别在市北区再开店,天津家世界更是来势汹汹,自建辽阳路店落脚青岛。但仅过一年,那些以为青岛商业遍地黄金的外资或外地内资纷纷“呛水”,或收缩或撤出,普尔斯马特破产、市北佳世客关张大吉、诺玛特停业……这一轮行业洗牌余波最后以家世界的撤走暂告一段落。
零售网点布局不平衡
“大型购物中心和超市依然是我们鼓励发展的零售业态。”据市经贸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商品市场总数已达853家,全市共有大型商业零售网点136处,其中,市区85处,其中大型专业店37处,大型综合超市22处,中型超市10处,百货店14处,仓储超市和购物中心各1处。市区人均商业营业面积0.987平方米,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市区人均商业营业面积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依然鼓励大型商场进入的主要原因是零售网点布局不平衡。”市经贸委负责人表示,如老城区团岛和新城区浮山后等现有的商业网点现状与市民消费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政府引导的是让商业大公司积极到这些区域布点,而不是到一些原本竞争激烈的商圈扎堆。
利群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恭藻断言,今年对进入青岛商业的“新面孔”来说,不是淘取多少黄金的问题,而是一个能不能站住脚跟的问题。行业洗牌又将开始。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青岛:20个商业项目陆续开业 七大商圈格局已 [2016-11-11 10:15:49]
- 青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2016-11-10 14:37:11]
- 青岛:跨境电商园区集聚效应凸显 [2016-11-4 16:00:01]
- 青岛:先行先试国内首部地方流通法规 [2015-8-18 10:21:43]
- 青岛:传统批发市场受电子商务冲击转型谋变 [2015-5-29 11:07:01]
- 青岛商业竞争升级 [2015-5-8 17:02:4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