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的中山路曾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齐名,长约1500米,因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得名,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作为青岛市曾经的“名片”,中山路不仅是老青岛人心目中的“街里”,还是青岛市商业的发源地。
然而,在海风的吹拂下,昔日摩肩接踵的中山路却渐渐进入了“沉睡”期。正因如此,十多年来地方政府曾多次想方设法将其“唤醒”,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截至目前,这个曾经的繁华商圈,依然没有“苏醒”。
掩饰不住的落寞
年轻有活力的青岛,以其迷人的海景深受人们喜爱。中山路就坐落于美丽的海岸边,南接风景名胜栈桥,北接妇孺皆知的“大窑沟”。与火车站只有500米距离的这里,商业设施林立,既有综合性的商场百盛、悦喜客来购物广场、青岛国货等,又有百年老字号亨得利、春和楼等,还有闻名遐迩的劈柴院。
7月的青岛是旅游旺季。日前,在欣赏完海景后,记者来到了店家所推荐的中山路商圈,准备探寻这条百年老街的现状。
“丸美已经从这里撤了,你可以看下我们家的护肤品。”说话的是店铺位于悦喜客来购物广场一层进门位置的佰草集店内导购。当被问及为何撤店时,该导购坦言:“这里没什么人,一个星期也卖不了几件,公司感觉不划算,不做了很正常。”
资料显示,悦喜客来购物广场是青岛本土零售业霸主——利客来集团重金打造的商业项目,营业面积6.5万平方米。2011年开业时,该商场被寄予了厚望。利客来公司就明确表示,作为青岛西部地区最大的商业综合体,这个项目将会成为重振中山路百年商业老街的力作。
但事与愿违,目前悦喜客来购物广场内,关闭的租户就不止丸美一家。临近中午时分,商场里以高姿为代表的很多柜台前都没有导购。而主打运动装、童装的四层更是空空荡荡,租户都没有招满。阿迪达斯店内导购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本地人不来,游客又不待见,生意是每况愈下。”
“这里的购物环境不好,上次卖给我的粉饼还过了期。而有的柜台上的试用品却堆满了灰尘。所以,诺大的商场,放眼望去,经常只有我自己,有购买欲望也不想买了。”好不容易在悦喜客来里遇到的一位当地消费者告诉记者。
正因如此,眼下调整就成了开业三年的悦喜客来的代名词。该商场企划部杨姓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一层我们今年下半年就要着手调整。而四层之所以空,是因为我们正在重装,准备打造羽绒城,这样更符合当地的消费,毕竟青岛的气温整体偏低。
与此同时,早在1998年就雄踞在中山路上的百盛的近况也不甚乐观。“作为老牌商场,现在的百盛已经开始衰败。曾经这里的品牌是时尚潮流的象征,香奈儿、兰蔻等国际大牌能让岛城时尚人士,看得眼花缭乱,但现在有些品牌已经消失了,有的品牌虽然款式还在,品种已经不全。即便是还在的品牌如Levi's等,也远远没有利群、麦凯乐里的红火。”常逛百盛的吴女士无奈地说。
目前,即便是老中山路上的标志性建筑,青岛国货往昔的风光无限,也已经无从寻觅。该商场除了一楼还有租户在坚持外,其他楼层则几乎没有柜台。
此外,中山商城这个青岛颇具影响力的地下商业,自从告别繁华后,就开始在平淡中挣扎。这里的不少租户就坦言:“许久没有新顾客了,全靠老客户支撑。”
事实上,不只这些综合性的商场缺客流,整个中山路的人气都不足。占据着中山路临街三层的艾格女装旗舰店,虽然低至3折的促销海报醒目可见,但依然吸引不了足够多的消费者去店内选购。“现在折扣力度大,卖得反而不如以前。”该店店内导购如是说。
此时,百年老字号亨得利则不敢提起当年勇,其几家店铺内穿着浅蓝色大褂的店员更由于没有生意,开始以聊天、玩手机打发时光。而更多的老字号如绸缎店谦祥益、红星影院、澡堂天德塘、长青果品店、万香斋、青岛饭店等,在中山路则已经彻底消失了。
不过,在中山路商圈内,以劈柴院为代表的餐饮算是个例外,虽然环境一般,但却非常热闹,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以海鲜烧烤为代表的特色小吃,喝喝青岛啤酒。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青岛人记忆中,中山路商圈是从栈桥一直红火到市场三路的人民商厦的,但现在这个商圈不仅规模缩小了一半,剩下的从百盛到国货这段区域也远没有以前繁华。
渐行渐远的繁华
建成于1901年,经历过德占时期、日占时期的中山路,经常回忆1930年代——那个辉煌的十年。
据了解,头顶“青岛第一商圈”光环的中山路是无数华商们发家致富的发源地,曾成就了春和楼、谦祥益、亨得利、青岛咖啡等众多老字号。而老青岛曾家喻户晓的海泊路鞋业一条街、天津路旅馆一条街、潍县路杂货一条街,也无不是中山路商圈下的产物。
彼时,中山路包罗万象,华商在此经营的行业就高达25个。集购物、餐饮、娱乐、金融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这里,是青岛人购物逛街的必去之地。那时,商贾云集、戏院林立的中山路,时常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人流如织,繁荣到了极致。
这个时期的中山路,在青岛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崇高的,到中山路购物,也被称为逛街里。为此,孩子们欢喜的如过年般。青岛童谣就这样唱道:“一二一,上街里,买铅笔,买橡皮,再买一个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
然而,花无百日红。中山路这个昔日繁华的商圈,自上个世纪90年代放慢发展的脚步后,人气就一路走低,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实现重振昔日辉煌的愿景。中山路年营业额的每况愈下,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蒸蒸日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数据显示,1995年中山路的年营业额达50亿元,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当时间到了2006年,这两个数字却分别下滑至不到20亿元和3万人次左右。
不过,担任重振中山路辉煌大任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却从没有放弃过努力。不少青岛人都记得,政府启动对中山路的改造工程已不下四次了。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年底,新一轮百年老街中山路的改造工程已经悄然拉开。为此,青岛市还专门成立了中山路欧陆风情区改造指挥部,总指挥由该市副市长王建祥担任。据了解,此次改造工程的总体规划范围达100公顷,西至火车站、东至安徽路、北至快速路三期、南至海岸边。
然而,市场对政府一轮轮以保护历史风貌和文化为目的的改造却并买账,老牌商场相继陷入生存困境,一个个在苦苦支撑。坚持不住的东方贸易大厦更是在今年3月正式进入关门歇业的状态,要知道它曾是中山路上最先开起来的大型商场中的一个,如今却成了无数青岛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与此同时,在中山路消失的老字号们则痛声疾呼着:“我们再也回不到中山路上了。”
“空心化”难题
中山路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商业底蕴,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紧邻火车站、与栈桥相连,为何商家、政府的努力都复兴不了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
“以前由于政府在这里,中山路附近住着很多高端人群,生意自然很红火。后来政府搬走了,高消费的人也少了,中山路的生意慢慢就差了下来。”一位在中山路上经营服装的店老板如是说。
据了解,1992年正在打造“大青岛”格局的青岛,为了实现城市的扩张,开始实施行政中心东移的战略,将办公大楼迁移至五四广场附近的香港中路上。自此,政治功能减弱的中山路区域,开始出现商业萧条、面貌落后的局面。
对此,青岛市政府一位不愿署名的工作人员向中国商报记者证实了这一说法,“青岛向东部扩张后,有着购买力的人都搬到了面积大的东部区域。佳世客、百丽广场、海信广场、家乐福等商场超市的出现,还解决了人们吃喝玩乐购一站式的消费需求。这样为了节省时间,选择就近消费的人们就不再去中山路了。”这名工作人员坦言。
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健徽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路随着城市东移,老城区改造,逐渐形成了“空心化”的局面——附近居住的人群越来减少,这是不可逆转的。在重新规划时,应该在业态的选择定位上适应这种变化,但目前这个商圈并没有做到。
尽管中山路商圈的萧条与政治中心东移息息相关,但原因并不仅限于此。
青岛本地人李先生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开车路过中山路,但他已经不记得上次逛中山路的时间了。而在记者的随机采访过程中,像李先生这样很久没去中山路逛的当地消费者并不在少数。问及原因,他们都表示,以前青岛只有中山路这一个商圈,因为没得选,工作日买东西这里都要排队,人山人海。现在不一样了,除了中山路外,青岛市区还有台东三路、香港中路、李村、延吉路等商圈,选择余地大了很多。
毋庸置疑,随着青岛城市发展而兴起的这些商圈,对中山路造成了极大分流。而在购物环境上,百年老街中山路也比不上这些后起之秀。
“现在青岛市民都是开车购物,选商场时,最看重的是便利不便利。而中山路的交通一直是个大问题,夏天游客多容易拥堵不说,停车位还少,很难停车。这样市民怎么愿意去。”上述青岛市政府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山路商圈街道两旁的停车位是120个。虽然以悦喜客来为代表的几个综合性商场设置了室内停车位。但对于希望重现昔日盛况的中山路来说,这显然难以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中山路商圈里销售的大量服装、化妆品、日用品等商品,对游客群体而言,却没有太大吸引力。而他们需要的海螺、贝壳挂件、海鲜等特色产品,在青岛却随处可买。另外,青岛每年真正的旅游旺季还不到半年。
正因如此,目前中山路的“身价”就比同类型商圈低很多,落寞显露无遗。戴德梁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中山路商圈商铺的租金90元每平方米每月就可以租,明显低于台东商圈和香港中路商圈每平方米每月150元的最低水平。
保护与开发间的权衡
说起购物环境,不得不提起,中山路上那些成为婚纱照取景地、具有浪漫风情的欧式建筑。百年来,他们见证了中山路这个商圈的兴衰荣辱。但他们自身的沧桑历史、文物价值却又给重现者们出了个大难题。
“中山路是百年老街,很多房子都是文物,政府改造只能修旧如旧,不能推倒重来,这限制了他的商业发展,因为这些建筑内在设施比较陈旧,很难满足现代化商场的需求。”业内人士如是说。
在青岛做了多年啤酒生意的何老板认为,中山路地块很大,要改造就要招商,要引进大地产商来投资。如果没有合适的、统一的规划,没有配套设施,这个区域很难盘活。
是开发还是保护?这成了百年老街中山路重现辉煌所无法逾越的坎。
韩健徽表示,现在政府部门对中山路的改造更多的是从保护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方面考虑的,对商业的关注度要弱些。而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就无从谈起。与此同时,怎么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权衡?哪些业态真正适合现在的中山路?怎么提升商旅文化的空间?一系列问题都悬而未决。
“沉睡”的中山路商圈还能“苏醒”吗?这个问题只能交给时间。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青岛:20个商业项目陆续开业 七大商圈格局已 [2016-11-11 10:15:49]
- 青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2016-11-10 14:37:11]
- 青岛:跨境电商园区集聚效应凸显 [2016-11-4 16:00:01]
- 青岛:先行先试国内首部地方流通法规 [2015-8-18 10:21:43]
- 青岛:传统批发市场受电子商务冲击转型谋变 [2015-5-29 11:07:01]
- 青岛商业竞争升级 [2015-5-8 17:02:4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