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横岗眼镜产业正面临一场艰难的抉择。 |
目前广东省举行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现场讲评会。在业内人士热议如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如何提升传统产业也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龙岗一个知名的传统产业——— 横岗眼镜业也正面临产业升级,考察其升级所经历程、所遇困境,或将为珠三角的传统产业升级提供借鉴。
2010年一项规划报告显示,经过20多年发展,横岗已成为全球知名高档眼镜品牌的最大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超过1亿副,总产值约130亿元人民币,产品95%出口到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横岗有眼镜产销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最多时曾达10万多人。
尽管横岗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眼镜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眼镜产业也成为了横岗街道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甚至被誉为“眼镜王国”。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是:横岗的眼镜产业仍被锁定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大部分企业从事加工制造,罕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术,而那些总部位于香港的眼镜“龙头”们也只是将横岗视为其产业链条中的加工环节,暂时无意将研发、销售乃至总部迁入横岗从而带动整个横岗眼镜业的提升。
“深圳眼镜企业有了20年的沉淀期,现在到了该出品牌的时候;如果再拖下去,这个产业很可能就要衰落甚至消亡。”两年前,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林慧说,深圳眼镜产业已经到了“不生便灭”阶段,两年后,横岗眼镜产业的确是站在了发展的一个十字路口:一条是拥有核心技术、品牌的康庄大道,但要踏上这条康庄道,还必须先走上一段艰辛的转型升级之路;而另一条路则是企业外迁甚至终止、产业衰落甚至消失的迷失之途。
那么横岗街道内这些数百家眼镜企业该如何选择,曾经被视为横岗名片的眼镜产业又将会何去何从呢?
◎现状
外资总部不愿迁入 三来一补转型无动力
日前记者在横岗一个社区的小型厂房内看到了横岗眼镜行业内一幅典型的产业图景。
这个普通的眼镜加工厂,设在一栋五层楼高的小型厂房里。其中四楼是加工区,五楼是办公和设计的地方。偌大的加工区,又被分割成四五间房子,其时正值午后,四五十位年青的员工正在紧张地工作:左侧房间内,10来名工人们正在打磨镜架;正中的房间最大,工序也最多,其中一部分女员工用细细的竹牙签,醮上黄色漆料,耐心细致地往一副眼镜支架的刻痕上涂去,那是眼镜装饰用的花纹,另一些男工则坐在高凳上,将镜架的金属材料送至机器中的指定位置进行钻孔;右侧房间则是后期包装区,以女性员工居多。
“像这样的‘粗加工’型的工厂仍是主流。”横岗街道办投资服务中心主任曾恒康介绍,在横岗眼镜行业中,100人以下的企业占了八成多,5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2%;“而且产业已经形成2个板块:一部分是龙头的大型外资企业,另一部分是规模小但数量多的民营企业。对于外资及‘三来一补’企业来说,原材料、产品两头在外,横岗仅是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原材料采购、销售都在国外或香港,仅有小部分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在横岗建立有自己的研发队伍。”
2009年,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林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表示,目前横岗眼镜业应该到了出品牌企业的时候了。但实际情况却是,除了极个别的有品牌、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民营企业之外,横岗作为外资眼镜企业加工基地的状况并未发生多大改变。
“眼镜产业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核心技术(设计)对于眼镜至关重要,但民营企业在这块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赶上外资企业,“其实不管是眼镜产业,很多行业的设计都是短板”;而且眼镜制造涉及医学、光学、化学、机械等多学科专业性强的知识,本地一时也难以培养出这方面的人才,“这也是导致本土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业内介绍,由于横岗眼镜做工精细,质量好,因此每年横岗眼镜加工企业能拿到订单,但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主满足于靠贴牌生存,维持温饱,不愿为品牌的事操心,“而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生存权完全掌握在品牌商手上,各眼镜厂家不得不使出各种手段争取订单,导致压价竞争、相互挖墙脚的现象屡见不鲜,结果恶性膨胀,陷入低端锁定的窘迫。”
而且目前民营眼镜企业也面临着发展空间的问题,这些企业在创业、发展时多以租用工业厂房为主,但随着横岗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也制约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横岗眼镜产业最大的四家企业中就有三家是三来一补的工厂(高雅、高华、星辉)。这些三来一补企业总部设在香港,虽然因为客户要看生产流程的原因,有一部分研发、销售也转移到横岗来了,但是大多数核心部门仍在香港,”“因为我们毕竟是做外销的,设在香港方便。”高雅的一位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而且他们也没有计划内销,“内销太难了。”上述人士表示。
横岗街道办有关人士也表示,这些三来一补企业也不大愿意转型为法人企业,“来料加工成本低,例如进料也不征税,进口设备也可免税,同时业务流程简便等,因此要它们转型,它们的动力不大。”
◎矛盾
总部基地谋划近十年仍前景未卜
在龙岗区沙荷路和横坪路交界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周边为已建成的村民住宅和厂房的空地,空地上分布着一些果林、菜地等。这里就是曾经规划为眼镜产业聚集用地的阿波罗工业区。
曾恒康说,这个基地一度被视是加快眼镜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助推眼镜这一传统产业升极的重要举措,“前前后后差不多规划了十年,横岗街道几任书记都很重视这个基地。”
2003年,为了推进深圳市优势传统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圳市政府重点规划建设九大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基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龙岗区在2005年就将横岗的眼镜产业定为全区十大产业集聚基地之一,2006年,深圳市规划局将该工业区定位为眼镜产业集聚基地,并编制了横岗阿波罗工业区详细蓝图,规划总面积为43.89万平方米。
按规划,阿波罗工业区将建立一个集研发、销售、物流、博览展示于一体,配套设施完备的高端眼镜产业园区,吸引龙头企业进驻园区开展设计、营销接单、展示、结算等总部功能活动,并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园区中逐步建立起产品设计、检测、展示、信息交流和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搭建自主创新平台,同时进一步引导产业集聚。
不过,同全市其他九大产业基地一样,阿波罗的规划建设进展并不快,企业对这块地的兴趣也不大。“六七年前我们就去阿波罗看过了,当时那儿只有一条小路,而且有高压线,有一次去看时还正好赶上天上打雷,因为眼镜生产过程中要用电脑控制,高压线的影响会比较大,因此当时觉得阿波罗的条件不怎么好。”高雅眼镜厂的黄美金经理回忆说,“如果当时要这块地的话,相信政府会给我们。”
后来,当地村民在横坪快速路南侧及大康河东侧部分区域建起了厂房,形成了工业区,“而相关的规划又滞后,导致土地性质和房屋产权权属复杂,难以统一规划。原阿波罗工业区规划面积43.89公顷,阿波罗工业区实际可建设用地面积仅为27.18公顷。”去年一项规划报告这样描述。
不过,按照深圳市的规划,深圳市皮革创意产业园也将放入该工业区,再除去公共绿地、水域及道路用地,规划面积为27.18公顷的阿波罗工业区,实际可建设用地又缩减为15.84公顷,而且该工业区还要划出部分土地作为厦深铁路拆迁安置用地。“如此一来,留给眼镜产业园的建设用地将所剩无几。这就影响到眼镜产业园项目的规划设计及下阶段的招商工作。”去年的一项规划报告这样描述。
而日前又传出了这个眼镜总部基地规划被否的消息。有关人士透露,该工业区将会被规划为互联网产业基地和皮革创意产业园。为此记者求证了龙岗区经济促进局产业规划部门,该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龙岗区仍在对此基地的产业定位进行研究,“最后要等区里最后确定。”
“眼镜产业一大硬伤就是仍是代工制造为主流,利润微薄,虽然也有企业想创自己的品牌,但这是一条艰辛之路,现在的土地资源宝贵,龙岗能浪费得起吗?”龙岗区一位人士这样分析个中原因。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按照近几年横岗眼镜业的产值和产能估算,深圳市眼镜企业单位面积产值为38亿元/平方公里。阿波罗眼镜总部基地项目建成后,随着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的产生,再加上一些自主品牌的崛起,预计单位面积产值会达到现有平均水平的2倍,即76亿元/平方公里,“但深圳已经提出了引进产业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产值要达到100亿这个标准时,从这个意义上说,眼镜产业有可能会被龙岗‘拒绝’。”
◎未来
企业如大规模外迁或导致产业衰落
如果阿波罗工业区不再作为眼镜总部基地出现,那么也就意味着龙岗放弃了通过建设产业聚集基地来提升眼镜这一传统产业的思路,横岗的眼镜产业也就失去一次很好地提升产业层次的机会,那么将来横岗辖区内数百家眼镜加工厂将会何去何从呢?
“它们会在市场中自生自灭,可能一部分企业会难以适应,有的会外迁,有的会倒闭,也可能有的企业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或是创品牌走出新路来。”有关人士跟记者描述了这样一幅“大浪淘沙”“适者生存”的市场图景。
记者采访中也了解到,以高雅、高华、星辉为代表的三来一补企业最初来横岗发展时便购置了自己的物业,“高雅厂是1985年进驻横岗的,1991年还在东莞樟木头购置了土地,现在我们在横岗有7万平方米的厂房,属于自己的物业。”高雅眼镜厂的黄美金经理说。
他表示,这些物业目前只会用来做眼镜加工之用,除非工资成本过高,公司会考虑转移出去,“老板也考虑过,再过若干年,这片如果可以进行产业升级的话,也可以改作商业用途。”
据了解,目前高华和星辉在横岗同样也购置了物业,而且星辉还在惠州购置了土地。
“但如果真的将产能迁移至外地,比如高雅将横岗的加工环节迁至东莞,其实也不容易,一方面东莞的用工成本其实并不比深圳低多少,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离开深圳,他们在深圳习惯了。”黄美金说。
那么高雅、高华、星辉这些眼镜巨头有没有可能将在香港的一些研发、销售等环节、甚至总部迁至横岗来呢?“其实现在公司的部分研发、销售也过来了一部分,因为客户也要来这边看流程,但大部分部门还是在香港,毕竟高雅是做外销的。”黄美金表示。
而有关人士也透露说,高华有意将香港的总部迁至长三角去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那里的人才比较多。如果一家大的龙头企业过去了,产业链上的一些配套企业也会跟着过去。”
业内表示,相对于这些港资企业,本土的民营企业更加渴望阿波罗工业区能成为眼镜总部基地,“很多民营企业创业者都是从三来一补厂中出来的,创业时一般都是租用厂房,随着企业做大他们对发展空间的需求大,因此很想拿下阿波罗那块地,但这些眼镜民营企业的力量还是太弱,想拿下这块地有难度。”
“未来的这一产业的前景现在很难说。”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不想一些办法来引导这些企业走产业升级之路,而是任由它们自己发展,那么随着外资和民营企业纷纷将产业外迁、终止,或是将现有的眼镜厂房改成商业等其他产业用途,那么眼镜这个曾经成为横岗名片的传统产业也就有可能就此衰落。
■记者观察
用辩证眼光看待传统产业
“我们发现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替代优先’,而不是‘升级优先’,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产业转型。”一位龙岗区负责人曾经如此阐述龙岗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这在国际上的确不乏先例:韩国城南市将重点放在移动通信、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上,成为知识经济城市;大邱市将重点放在纺织服装、眼镜等传统产业上,GDP增速跌至全国最低;釜山市前期将重点放在提升传统产业上,后期着力发展汽车和旅游两大替代产业,GDP增速从全国最末重上国内中游水平。
目前深圳市的大背景是:深圳市的产业升级策略也侧重于发展新兴产业:如深圳提出要重点引进、培育新一代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并有一系列举措出台;反之,被视为传统产业升级重要举措的传统产业聚集基地规划建设从2003年提出至今,除个别基地外,却一直进展缓慢,有些基地(如汽车电子产业基地)甚至让位于别的“新兴产业项目”。
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固然重要,实行“替代优先”战略上对于龙岗来说也是理性的选择,但这不能成为放弃传统产业的理由。实际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或高科技产业其实也并无明确的边界,若干年后,曾经的新兴产业可能会变成传统产业,一部分所谓的高科技产业实际上也只不过生产高科技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相反一些传统产业或引进高科技手段改造后也可以成为高科技企业(如模具行业),或更新商业模式,如加强互联网营销也可以成为朝阳产业,或增强文化底蕴成为文化产业等。而且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传统产业所创的利税、就业岗位也都相当可观,因此深圳要用长远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产业的发展,而不可机械地以新兴、高科技、传统对产业划分。
当然这不是说传统产业就必须要得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全一样的政府支持。深圳目前的土地等各类资源有限,因此有必要对不同产业的发展有所引导、取舍,这也属正常。但不管对于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有必要为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例如在办证审批方面提高效率、确实将扶持传统产业的一些政策落到实处等等。尤其是政府在对大企业实行重点企业服务制度的同时,也应积极考虑如何提升为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毕竟中小型企业不但是传统行业内的大多数,也会是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中的大多数,同时还是企业中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服务好中小企业,也就是保护了深圳经济未来的希望。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深圳华强北突围: 中国电子第一街成长的烦恼 [2016-11-29 9:29:29]
- 深圳购物中心逆市扩张扎堆竞争 [2015-5-8 17:05:41]
- 深圳零售业五一出大招吸客 [2015-5-8 16:48:56]
- 深圳购物中心未来三年将增230万方 中高端超 [2015-4-16 15:34:48]
- 深圳商业真相调查:购物中心空置率上升 高端 [2015-3-18 8:35:13]
- 深圳龙华区商业井喷:5公里范围汇聚5家购物 [2014-11-17 10:45:5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