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武汉正文
武汉:50年间商圈演进:年销10亿成"铁门槛"
来源:2012年07月23日 楚天金报 发布时间:2012-7-23 点击数:


   截至去年底,武汉市商业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卖场已经达到146个。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3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广州之后,雄居全国第二;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七。

  总人口接近1000万的江城,目前商业营业总面积为1076万平方米,人均1.07平方米,距离发达国家人均商业面积标准警戒线1.2平方米已经不远。武汉商圈是否已进入饱和时代?对此业内看法不一。
  

  惨烈记忆:十年前的价格战

  今年夏季的打折季来得很早。这是武昌消费者张小姐的感受。张小姐发现,很多商场6月中即已能见到5折的折扣。

  价格战?业内人士却多不认同。数家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零售增长明显不如往年。狠打折,不过是“自身业绩压力的释放”。

  在江北某商场工作人员小颖(化名)看来,今年的打折风,比起2002年武汉百货业的第一场大规模价格战,还差得远。小颖用“惨烈”来形容那一次大战。2002年上半年持续低迷的市场行情,终于逼着武汉商家在下半年集体爆发。这年10月,一向不打折的江北某大商场突然登出大幅广告,“满200送100”,业内震动。随即,江南的商场立马推出“满200送110”予以响应。

  这场价格战一直持续到来年春天。各大商场攀比送券,一度创下“买200送208”的纪录。当时武汉14位商场的负责人,曾被逼无奈坐下来开“夜总会”,商讨何时收兵。

  那也是自1992年武汉商业开始高速增长以来,江城商业第一次大规模的血拼。据小颖的回忆,当时参战的商家数量,始终保持在6家以上。而在2005年10月,新世界武昌店开业,更是曾经引发八大商场的熬夜大战。

  俱往矣。2005年之后,随着武昌几大主要商圈的成型,江南、江北诸大商圈之间,渐趋平衡。小颖说,现在武汉各商场像2002年那样的惨烈肉搏,已经多年未见了。除了圣诞、元旦等特殊的节点,武汉各商场基本上是各忙各的,打折也是以主题活动为主。

  但没有血肉横飞的价格战,并不代表没有竞争。

  恰恰相反,武汉以大商场为主导的商圈竞争,已经走向初步的品牌定位与市场细分。价格已不再是首要因素。即使是今年风头正劲的打折风,有业内人士揭底,“打到最后打出很多陈年的旧货”。

  转向之风:瞄准潮牌与精品

  2005年之后,武汉各大商圈对差异化定位的重视,开始提上日程。

  2007年9月,CARTIER、GUCCI等国际名品进入武汉开店,很快构成了解放大道黄金商圈中的一道时尚走廊。

  奢侈品,这是武汉主流商圈第一次给出明确的定位。尽管品牌尚少。而在此之前,新世界国贸甚至沿江大道上的马哥孛罗酒店,开始有奢侈品的影子。2011年末,武商摩尔城全面建成,武广商圈在奢侈品领域已经开始全面出击。

  在更贴近大众生活的精品领域,武汉广场以及周边的数家商场,也开始全面发力。武广商圈从5年前开始这一波向上的嬗变,再次巩固了其作为华中第一商圈的地位。

  转向最为迅速的是江汉路。2010年之后,地铁二号线的施工,江汉路几乎拆掉了半条街,但江汉路却因祸而得福。在中百百货等老牌商场的带领下,江汉路果断转型。“快时尚,慢生活”,“潮牌”让江汉路很快焕发出第二春。中百百货这家武汉最老的百货商场,更是在2011年6月到9月创下3个月魔幻变脸的奇迹。

  对此,中百百货董事长程军分析,从业态上来讲,商业无非分为三种: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和网上商店。程军所理解的“购物中心”,体量应在20万平方米以上。一个完美的购物中心,事先必须有项目策划,这个策划,则应从建筑设计开始。“购物中心不是房子挨房子,它是一个大空间里包含无数小空间。”程军说。

  与程军所说的“购物中心”比起来,目前武汉的各大商圈仍有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各品牌竞相升级的同时,江城各大商圈在配套上日趋成熟。商场、超市、家电、餐饮、院线等的结合,已成常态。

  地铁沉浮:下一站是拼服务

  “2000年之前是步行时代,武汉人逛街主要靠腿;2000年之后是车行年代,武汉人开始为了扫货而找车位;2012年之后是地铁时代,有了地铁2号线,逛得不爽就去下一站!”

  这是一位网友在武汉地铁2号线站名公布之后发出的帖子。今年12月,连起大武汉主要商圈的2号线即将通车。地铁时代,武汉商圈又将有怎样的沉浮?

  “所谓的下一站购物,本质就是全城一体。整个大武汉,就是一个大商圈。”程军说。“开商场如同开饭店。当菜全都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拼服务”。这是武昌某商场老总的回答。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内商场招商所能招到的商品品牌,包括男装、女装和鞋类及化妆品、珠宝在内,抛开国际一线品牌不算,真正的主流品类不过一二十个而已。这些品牌几乎充斥着每一个主流商场。在武汉动辄上十万方的卖场,要装满各个楼层,上述主流品类几乎无一例外被网罗其中。

  你有我有全都有。这种情况下,品牌的竞争已经失去了意义。“无论是综合体、摩尔城还是步行街,差异化定位的百货带动不同层次的消费,超市拉动日常客流,特色餐饮搅热人气,影院电玩等带动夜市,这样的商圈拼图,是目前最符合武汉商圈发展现状的思路。”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刘元对记者说。

  在这种背景下考察武汉商圈,有业内人士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无论新开的商圈放在哪,商场加超市加其他消费的年销售额,应该不能低于10亿元人民币。“否则很难称之为圈”。

  饱和之思:或应放眼城市

  截至2011年,武汉市商业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卖场已经达到146个。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3000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在广州之后,位居全国第二。而根据规划,到2020年,武汉商业营业面积将达到1330万㎡至1670万㎡,比现有1076㎡增长19%至55%。

  有业内人士表达了对当前武汉商业营业面积高速扩张的担忧。

  “近年来商业地产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快速发展,武汉市内商圈除了辐射省内城市之外,很难再兼顾外省的消费者。与此同时,临近各省甚至包括本省的高端消费群,在购物地点上已经大规模转向香港、东京等城市。留住这部分优质消费群,仍是武汉商圈应该面对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

  这种隐忧并非武汉才有。经济学者叶檀前不久分析广州的商业时曾经指出,广州的人均商业面积已达到3平方米,已“远超发达国家的人均商业面积标准警戒线1.2平方米/人的标准”。

  对此类分析,武汉商业业内人士认为,考量一个城市的商业营业面积是否饱和,除了考察该城市的消费能力之外,还应将该城市的消费辐射力计算进去。对武汉来说,兼顾邻省可能有些不足,但兼顾省内二三线城市则绰绰有余。“武汉商业辐射的不仅是武汉市的1000万人口,还有整个武汉城市圈。”

 

作者:柴荆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