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各级供销合作社将通过联合与合作等方式,发展15万个以经营农村日用消费品为主的连锁农家店。”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
阵痛过后进行体制改革、转换了经营思路的供销社,隐隐让人嗅到了欲快速“腾飞”的壮志和迹象。
这是因为,借助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供销社正以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迅猛发展,夺回在市场经济中失去的“阵地”。
这个市场庞大得难以估量———如果广袤的农村市场再一次成为供销社的天下,那就意味着,供销社将毫无疑问成为我国零售业的“沃尔玛”,包括现时内资最大的零售企业百联集团,也难望其项背。
而在农村流通市场建设中,供销社的优势也是任何零售企业所不具备的。“那时候,好东西都在供销社。”一位30多岁的农民这样对记者说———这也是大多数农民的记忆和共识。
供销社正迎来第二次蓬勃兴起的大好时机。
■业绩再现辉煌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被誉为农村惟一的商业机构,曾经辉煌无限。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统领了农村的商品、物资的流通。”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兼主任林淑玲说。
“柴米油盐、农副产品、农药化肥等所有生活生产资料都只能在供销社销售。”一位供销社的老员工这样描述。
但是,由于体制及经营方式未能跟上市场发展需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供销社陷入经营困难境地,在很多农村甚至销声匿迹。全国供销系统出现大面积、连续多年亏损。
“生意根本做不过个体商店,供销社开始从行政村撤走,许多基层网点甚至废弃不用。”一位供销社员工表示。
这一现象在2002年实现了大逆转,基层社当年结束了连续12年汇总亏损的局面。2005年,供销社系统销售总额6130亿元,汇总盈利65.8亿元。2006年,供销社业绩再次迈上新台阶。
“2006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年实现销售总额7489亿元,汇总盈利7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2%和21%,达到新的历史高点。”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截至目前,供销社系统拥有连锁、配送企业3000多家,经营网点20余万个,有35%的网点纳入了连锁配送体系,销售额1800多亿元。”
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这次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供销合作社的理事们共商2007年发展规划。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农业部、科技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的官员。
“这么多部委出席供销社的会议,是头一回。” 白立忱说,供销社这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正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如果把供销社比做一个企业,单就去年1800多亿元的消费品零售额来讲,国内没有任何一家零售企业可以与之比肩。
“一个不同规模、相互补充的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配送网络初步形成;以现代流通方式为主的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迅速发展,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进一步整合优化;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市场网络正在形成。”白立忱这样回顾供销社2006年的业绩。
在记忆中几近消失的供销社,正以逐年的“辉煌业绩”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
■新网工程铺路
供销社的“野心”不仅仅是想恢复以前的地位。“如果改革只是恢复到以前的程度,那就是失败的。”白立忱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供销社。”
他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供销社拥有丰富的农村网点资源,以及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后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其中重要的法宝便是被定义为重塑供销社形象的战略举措的“新网工程”。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更是为供销社的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据了解,“新网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依托大型龙头企业,构建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四大工程。
作为“新网工程”最核心的载体之一,新合作商贸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新合作拥有17家区域控股子公司,总资产10多亿元,网点2万多个,遍及13个省份,年销售额80余亿元。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国家流通业结构调整国债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国家开发银行13亿元的贷款。
未来3年,新合作将在全国发展到30个区域龙头企业,15万个连锁网点,销售额达到500亿元。目标是成为中国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领域规模最大、效益良好的龙头企业。
目前,供销社系统的企业正成为农村流通市场建设的主力军。据了解,在2006年商务部确定的900余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中,供销社系统的企业占40%。“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成为供销社系统加快网络改造的一个重要契机。各地市县的农村市场正在被供销社重新占领,在山东省莒南县,供销社占据全县日用品市场52%的份额,农业生产资料占有率在95%以上。
据了解,全国供销社系统中目前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业已有46家,其中5家在10亿元以上;农业生产资料连锁企业中,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4家,其中7家在10亿元以上。同时,涌现出了苏果、浙江供销超市、安徽辉隆、新合作等一批优秀连锁企业和“河南供销模式”、“山东莒南模式”等地区发展典型。
为了推动“新网工程”顺利实施,保障企业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资金需求,2005年,供销社还成立了融资平台———中合联投资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在5年内向供销社提供300亿元的贷款,为中合联投资农村市场提供资金支持。
2007年,供销社系统将着力实施“新网工程”,支持“新合作”改造、整合系统网络,提高辐射带动力,使其成为全系统联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还将重点打造“中国农资”、“中棉集团”、“中国再生资源”、“中合联”等龙头企业。
安徽省池州市供销社主任王文春表示,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是骑在“马背”上,跑得快、跑得好;前几年是骑在“鳄鱼背”上,经历阵痛;现在是骑在“牛背”上,奋力爬坡。“新网工程”让爬在“牛背”上的供销社越来越像“骑马”。
■“从头越”的优势
除了已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供销社的“复兴”还有许多其他零售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政府对供销社给予大力支持。2006年1月3日和12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次批示,要在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充分发挥供销社经营网络的作用。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支持供销社实施“新网工程”。同时,中央有关部门对供销社的发展给予财政和税收等政策支持。这些都有利于其加快发展。
其次,供销社在农村市场良好的口碑、对当地消费习性的了解,以及丰富的农村市场运作经验,使其在农村市场上能更加游刃有余。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常务副主任周声涛指出,“大而散”是供销社网络最大的弊端,而如果能强势整合系统内企业,打造统一的连锁品牌,发展将更上台阶。而倘若总社能成立采购总部,将分散的采购统一整合,以目前的销售额和采购量,可取得价格上的绝对优势。“要发展就必须联合,只有联合,才能将供销社遍布城市的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做强做大。” 周声涛说。
但是,很多供销社的企业,控股权已不属于供销社本身。
白立忱也指出,供销社的整体面貌还比较传统落后,现代流通、现代服务、现代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各地供销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同时,“新网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周声涛指出,各地供销社有的把“新网工程”作为短期工作目标来要求、部署;有的对国家和总社扶持投入预期过高,不分轻重缓急齐步走;有的坐等观望,靠吃老本过日子。他表示,这些问题必须及早研究、及早解决。
目前,供销社系统还控制着全国化肥和棉花市场份额的60%以上,在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控制力和影响力上举足轻重。农村日用品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已成为供销社系统连锁经营的优势。2007年,供销社系统将把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经营网点纳入连锁配送的比例提升至50%。供销社开始朝着打造零售航母的道路前进。
“那个年代,只要有商业活动的地方就有供销社。乡镇上最好的房子,不用问,是供销社。谁能在这里上班,也有无尚光荣。”一位网友在其新浪博客中写道:“供销社是一种体制的产物,如果是一个人来经营它,这遍布全国各个角落的商业网点,会是最大的‘沃尔玛’或‘家乐福’。可惜,没有人把它‘复活’。”
现在,它自己重新‘复活’了。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供销合作总社拟投60亿变全国性电商平台 [2015-6-9 11:29:41]
- 湖南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2015-3-10 10:02:40]
- 广东开平:供销社创新实施"五统一" 确保让利 [2014-11-4 16:14:32]
- 供销社变身服务“三农”综合平台 [2014-11-4 16:08:08]
- 全国供销社系统电商培训基地落户长沙 [2014-11-4 16:02:35]
- 国务院批准4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 [2014-4-8 9:13:5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