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针、一条线、一块糖……30年前,在农村,几乎任何商品都要到供销社去买。
冬日暖暖的阳光洒满街上,安徽省寿县安丰镇农民陈柱的红府超市人来人往。
安丰镇上的刘阿婆在超市里陈列内衣的货架前,伸手取了一件“三枪”牌深灰色内衣,看了看尺码。
“我一般都是来这里买东西,放心!”刘阿婆挑选着衣服,笑呵呵地说,“现在可方便了,都是自己挑,以前在供销社买东西,哪里给你选啊,能买到就不错了。”
说起供销社,红府超市里的人们打开了话匣子。
刘阿婆记得,在她出嫁的那一年,安丰供销社刚成立不久,当时农村用的、吃的都在供销社买。她家在乡下,离供销社有10多里路,她为了做一件新衣服,来回跑了好几次,都没有买到那会儿紧俏的布料。“最后还是托一个在供销社的亲戚,才买到那块布料。”
超市的主人陈柱放下手中的活说,“小时候,我最爱往供销社跑。那里不但卖糖果饼干,而且还卖新衣新裤,摆满了吃的、用的、穿的各种商品,空气里弥漫着油盐酱醋、糖果、蒜头的气味。”
陈柱说,这些气味混杂成一种特有的供销社味道,这味道从上世纪80年代初直到现在,一直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底。安丰镇供销社所在的位置,是以前安丰最中心的繁华地带。陈柱津津有味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那时,安丰供销社里是高高的柜台,把营业员和顾客隔开。柜台里面摆着铅笔、本子、削笔刀,每每透过柜台的玻璃,看到这些东西,“我和小伙伴们都要悄悄议论半天,眼馋半天。还有一个卖糖果饼干的柜台,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糖果饼干。这两个柜台对我们最具吸引力,我们隔三岔五就要跑进去看看。”
“一看到供销社里有了新品种的糖果,特别是小儿酥,嘴就馋了。小儿酥类似于如今各大超市卖的酥糖。那时是用模子做成小孩形状的,所以叫小儿酥,记得是用白底红花的糖纸包着。”陈柱说,“对于那时候的孩子来说,这可是奢侈品,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吃得上。”
在收银台边,买完东西的刘阿婆边等着结账边说,“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流行刷卡,但我们那阵儿,买东西‘流行’凭票,比如买布用布票、买肉用肉票、买油用油票……那时,商品的品种、数量都不多,所以必须限量供应,每家每户除了攒钱外,还有攒票的习惯。”
改革开放后,凭票购物的时间没有延续很久。1984年,在全国范围内布票被取消。陈柱说,布票取消的消息传出来后,家里人并不相信,很珍惜手中的票证,生怕万一政策又变回去,布票不够用。直到政策推行了1年多,才真的确信布票取消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同时提高粮食的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基本上实现了购销同价,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放开粮价,取消粮票。粮票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就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广大农村,供销社独一无二的“尊贵”地位也悄然淡化了。以前在乡村的代销店、供销社,渐渐被许多小卖部、批发部代替,人们买东西再也不用专门跑到供销社去了。
面对市场冲击,供销社不再拥有囊括农村商品、物资流通的无限风光,经营业务不断“缩水”。现在,供销社通过改革创新,又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立足主业的同时大力拓展经营和服务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规模与实力的快速扩张。据中华供销合作总社统计,2007年全系统购销总额达16700多亿元,汇总利润也由最低时的亏损152亿元增长为盈利101.1亿元。
供销社的地位变了,经营模式也变了,更重要的是,从一个侧面见证了百姓生活一天天富足起来。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供销合作总社拟投60亿变全国性电商平台 [2015-6-9 11:29:41]
- 湖南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2015-3-10 10:02:40]
- 广东开平:供销社创新实施"五统一" 确保让利 [2014-11-4 16:14:32]
- 供销社变身服务“三农”综合平台 [2014-11-4 16:08:08]
- 全国供销社系统电商培训基地落户长沙 [2014-11-4 16:02:35]
- 国务院批准4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 [2014-4-8 9:13:5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