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基于长江三角洲(文中简称长三角)制造业的数据,从企业的层面对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的企业特点、行为、资源与对环境的认识进行定量研究,并与国际化大企业进行对比,发现中小企业的差距,希望能给长三角制造业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在“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身资源禀赋提升竞争力”的问题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资源 国际化 长三角 制造业 实证
中小企业国际化与企业资源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规模大小与其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但实证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
国外研究综述
传统理论认为,企业首先为国内市场服务,然后通过一系列渐进的阶段涉足国际市场,(Johanson & Vahlne,1977),即企业倾向于先在国内市场成为大公司,然后才走向海外,(Caves,1971);Bonaccorsi (1992) 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能力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但也有学者却发现较小规模的企业更易从事出口活动(Bilkey,1977),因为条件优越的成熟型企业不太热衷于国际化经营,而条件相对不太优越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则急于寻找资源、扩大市场(Westhead,2001);Cavusgil(1984)的研究则表明,企业规模大小与企业出口活动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至此,如何从理论上解释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一个难题。
学者们试图从其他的角度来探讨到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独特竞争优势:Bloodgood(1996)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能力与其累积的有形、无形资源储备有直接联系。而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有四类:即一般人力资源、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财务资源、企业主的管理能力以及企业主的自立与知识积累。Chandler 与Hanks (1994) 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业绩表现不仅会随企业其它资源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会随企业家管理能力的差别而不同。Hitt(2000)从网络能力论的角度分析认为,企业网络也是中小企业的资源,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其所处的企业网络中的其他参与者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其国际化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而这种组织学习正是许多企业国际化协作的主要动机。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国际化中小企业与资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阶段:许多学者分析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与战略(刘爱珍,2001,刘冀生,石涌江,2003),模式与路径(余金花,程南洋,2004,吴欣,2005,王尉东,2004),问题与障碍(赵优珍,2003,梅莉,2001)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具体资源主题和特殊现象的分析(赵优珍,2004,刘文纲,赵占明,2004,)也从网络的角度进行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探讨,(赵优珍,2003,王夏阳,陈宏辉,2002)。
文献评价
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运用宏观统计数据,对于中小企业的出口贸易、投资发展进行研究(陈乃醒,2000),以及一些具体资源的研究(潘镇,鲁明泓,2003),很少从企业的角度全面的考察我国国际化中小企业的资源禀赋。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的数据,从企业的层面对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中小企业进行定量研究,希望能给长三角制造业的国际化中小企业在“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身资源禀赋提升竞争力”的问题上提供一定的借鉴。
长三角地区国际化的中小制造企业特征实证研究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国际化的界定 国际化是指企业在非本土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与服务以及各种超出国界的生产、销售、采购、研发以及服务等活动。根据国际化程度的不同,国际化可分为跨国经营和涉外经营等。大多数实证文献对于国际化的概念更强调在非本土国家有经营业务、销售市场,因而本文对于国际化企业的界定在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而不包括仅由海外采购业务的企业)。对于后文所使用的“国际化程度”的界定是:在非本土国家或地区销售的比例之和。
中小企业的界定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但有学者对此标准产生质疑,认为该标准倾向于满足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需要,使真正需要中小企业政策的企业难以得到优惠,希望参照欧盟标准,将雇员人数设定为500人以下,且年营业额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或年资产总额不超过500万人民币。本文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采用后者标准。而企业规模程度是将“企业年销售收入”的得分(从小到大依次为1-5)与“拥有员工数”的得分(从小到大依次为1-4)之和。
研究结论
样本描述 在2004年3月到2004年7月,通过邮寄问卷和实地调研,在长三角地区回收问卷2406份,剔除在题目“贵公司产成品销售或出口地区比例”上未回答或全部填0的样本,剔除“员工数”和“年销售收入”未回答的样本,共获得样本2059份,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数据处理 根据本文希望论证的结论对选项重新归类,编码。对环境部分的利科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可以归为五类因子,分别代表企业对于长三角“政策、法律环境”,“社会文化自然环境”,“人员与技术环境”,“生产服务软环境”与“生产服务硬环境”,下文所提及的“对长三角环境的看法”就是比较国际化的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在这5个方面的因子得分(factor score)。
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中小企业特征描述
企业特点 从我国国际化中小企业的特点看,民营企业超过一半,虽然步入国际市场,但出口面临的竞争对手仍主要集中在长三角,超过60%的产品销往海外,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85%左右。
企业行为 在生产形式方面,有将近一半的企业采用来料来样加工,30%左右的企业采用独立设计和自有品牌生产,20%左右的企业采用贴牌生产,产品形式方面,3/4的企业生产最终产品,30%的企业生产中间产品;40%以上的企业采用企业独立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方式,但也有近20%的企业年度没有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在继续投资的资金来源方面,70%以上的企业使用企业利润,20%左右的企业使用银行、信用社贷款和母公司继续投资,不到10%的企业使用民间借贷。超过一半的国际化企业会采用外部的会计审计机构。
企业资源 不足20%的企业拥有自己的专利,营销费用投入和研发投入都控制在销售额的10%-15%左右,人力资源素质水平较低,大专以上仅占15%左右。
对长三角环境的看法 对于环境的五个因子平均分均显著高于3(5分制量表打分,3表示“尚可”,one-sample test检验的sig值均小于0.005),可见国际化中小企业对长三角经营环境呈积极态度。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长三角制造业的国际化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级别较低,还处于来料来样加工的阶段,产品出口比率并不是很高,面临的竞争对手仍局限在本地区。但它们也正逐步走向成熟:开始展开独立设计和自有品牌的生产,贴牌生产的比例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高,也开始拥用自己的专利;开始采用规范化的组织运营,如投入较多的营销费用和研发费用,较少使用规范程度较低的民间借贷,使用外部会计审计机构等。
差异性分析检验结果
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企业与非国际化企业的差异性检验 可以看出:国际化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利用率、投入的营销费用、外部会计审计机构的使用、上市集资的比率,“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比率均高于非国际化企业,他们更多地采用上市集资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化企业对于“政策环境”的评价明显好于非国际化企业(即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并非因为对于长三角政策环境不满而发生国际化行为)。
长三角制造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异性检验 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中的大企业相对小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外部会计审计的使用、生产独立设计的产品比率、上市集资、采用银行、信用合作社贷款的比率、大专以上学历和研究生比例都较高、然而,营销和研发费用都投入较少。
长三角制造业目前国际化中小企业与国际化大企业的对比 国际化中小企业相对于国际化大企业组织运营尚不规范(更多地采用民间贷款,较少应用外部会计审计),但研发投入、营销投入都较多,年度新产品产值也更高。
将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规模、企业的各项资源(包括营销费用投入、研发费用投入、新产品产值等)以及对环境的看法作相关性分析显示,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与企业规模呈现非常强的正相关性,即企业规模大企业越趋向国际化,而与其他资源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通过以上两个结论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现在的长三角制造业企业中,大企业相对小企业拥有更多国际化的资源优势,如规模大,组织运营规范,人员素质较高,然而通过国际化与非国际化企业对比发现,现阶段的制造业国际市场似乎更需要的是规模大、生产运营规范、生产能力利用率较高、多生产现有研发成果(母公司产品)、营销投入较大、拥有更多政策资源、但技术含量似乎不需要很高的企业(国际化企业的人员素质、研发能力和投入都不比非国际化企业高),小企业在规模、资源不如大企业的状况下,应该规范组织运营,加强生产、物流管理,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并且投入更多市场挖掘营销费用、主动出击,为自己在国际市场争取一席栖身之地。
长三角制造业目前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已懂得如何加大营销投入来拓展市场、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还应努力规范运营、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利用率。从长期看,还应努力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长三角制造业目前国际化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也不占优势,这需要政府对于中小企业政策的改善。
本文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由于数据获取的关系,本文的分析局限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的企业特点,未与其他地区、行业作比较,仅仅探讨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资源与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关系,也未做深一步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动因和进程的探索,如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网络,这些课题都有待未来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冀江,石涌江.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新华出版社,2003
2.余金花,程南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路径分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3.吴欣.国内企业国际化的模式与路径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
4.王尉东.民营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商业时代(理论版),2004.23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旅游经济圈 [2013-11-27 10:38:49]
- 长三角打造国际会展核心圈 [2012-8-3 10:51:52]
- 零售业增长12.3% 华东商业地产备战升级 [2012-5-25 10:35:33]
- 长三角?珠三角?亲兄弟转型对比 [2011-8-18 16:38:58]
- 长三角如何迎接“高铁时代”? [2010-12-31 11:45:07]
-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0-12-23 10:05:4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