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正值消费旺季,众多商家纷纷推出消费打折、优惠券、免费服务、赠礼品等促销活动。但是,有个别商家却不讲信誉,利用种种促销手段巧设陷阱,诱使消费者上当。
昨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揭开了某些促销背后的陷阱。解放区12315指挥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促销活动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促销活动。
一是赠券,即消费者购满一定数额的商品后,商家会返还一定数额的代金券。目前,这种促销手段已为许多商家广泛使用。这种促销手段看起来和商品打折一样,而实际上大有名堂。其一,顾客必须购满规定数额的商品才能得到赠券,消费者为了获得代金券,不得不多买东西,这无形中增加了消费支出;其二,商场规定用代金券购物是不找零的,因此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就干脆添加一定数额的现金购买标价高于所得赠券面值的商品,这又增加了消费额度;其三,赠券并不能购买所有商品,只能购买指定商品且有时间限制。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商场设定的方式循环购物,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消费支出,而最终得实惠的还是商家。
二是奖品或赠品。有些商家在有奖促销或买几赠几活动中,将残次品或劣质品当奖品赠给消费者,还声明“奖品或赠品是无偿赠送的,如有质量问题概不负责”。还有的竞将“三无”商品、过期食品或假冒伪劣商品混在奖品或赠品中,消费者在使用这些商品后,常常因质量问题而遭受经济损失,甚至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有的商场在购物抽奖、购物赠品活动中自定规则,虚搞活动摆噱头,宣传的赠品与实际赠品不一致,商场的海报上则用“赠品以实物为准”来搪塞。
三是免费,即免费品尝、免费试用、免费拍照和免费赠送等。这是精明的商家使用的又一种促销方式。消费者一旦进入商家设定的免费程序常常难以自拔,这个程序的终端仍是有价消费。如商家免费为消费者照相,照完后消费者却被告知底片不能拿走,版权属于经营者或化妆不免费、穿衣不免费,如要拿走底片或化妆、穿照相馆的衣服则需要另外付费。消费者作免费美容,当进行到一半时,店家告知消费者产品不免费,免费的只是服务。这时的你不得不乖乖掏钱,否则就无法走出美容店的大门。
四是打折。一些商家采用“折上打折”的方法来诱导消费者购物。打折本是商家采用的老套路,但现在有不少商家为了老中求新,又不损老本,便来个折扣再折扣,如9折再9折实际上等于8.1折,8.5折再9折等于7.65折,8.5折再8.5折等于7.225折。即便这样,所打折商品大多是滞销商品,质量也参差不齐。
五是最终解释权。细心的消费者可能注意到,商场打折、降价、赠券等促销活动大都附有“本商家保留对此次促销活动的最终解释权”。但是,据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用非格式条款。也就是说,经营者使用“最终解释权”时,只能以大众常识作为参照对象,否则,借用格式条款来获取“最终解释权”,达到欺骗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目的,都是违法的。经营者的“最终解释权”的实质是为了规避法定责任和不履行服务承诺。
在此,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面对商家花样百出的促销活动时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不要轻信商家的夸大宣传,应理智购物;二是对赠品要当面检查清楚,看是否过期和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要求销售人员在有效票据上注明赠品名称、型号;三是参与购物抽奖活动前应问清规则,以免陷入多重消费的连环套;四是在接受免费服务时,要多个心眼,事先了解活动内容,弄清楚到底哪些是免费的、哪些是不免费的;五是发现有价格欺诈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商业下沉为中西部城镇化带来良机 [2013-8-9 10:43:29]
- “钱”景广阔的中西部零售 [2013-2-28 11:30:12]
- 华中最大奢侈品 购物中心落户蔡甸 [2012-10-31 10:57:32]
- 零售行业分化加快 中西部成未来发展重点 [2012-3-12 16:54:49]
- 中西部成重要拉动力量 快递业国内业务增势迅 [2011-8-12 9:30:32]
- 中部:将成未来十年经济驱动器 [2010-8-27 9:17:0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