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频道首页 | 省区市场 | 城市市场 | 区域市场 | 网点规划 | 景气指数 | 知名市场 | 世界商业 | 主题商城 | 商业街 | 商业特色 | 广交会 | 供销社
您当前位置:首页> 区域流通 > 中部正文
全国促销督察令下郑州商业零售界有话要说
来源:河南商报   2006-01-06 发布时间:2006-1-7 点击数:


       2005年岁末,正当商场、超市奋力卖弄风姿,消费者动情挥洒消费热情之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对全国商业促销和通信行业价格欺诈行为开展重点检查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开展对商业促销和通信行业价格欺诈行为进行重点检查。

    对商业促销价格欺诈行为重点检查时间,集中安排在2006年元旦前后至2月(春节前后)和“五一”黄金周前后统一进行。尤其是对商业促销行为的细节,做出了详细的规范。
  
  对于此次国家发改委下达的督察令,省会郑州众多商业企业,包括本省商业领域的专家在内,并不十分认同。他们同时认为,以全国性的督察令,来指导竞争最为充分的商业企业之间常规的促销竞争,“雷声”似乎大过头了。
  
  现状:“督察令”紧箍商业促销
  
  商业零售企业的促销欺诈活动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促销宣传行为不规范;在促销时采取谎称降价、虚构原价等标价方式及价格手段进行价格欺诈;对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做出诸多限制;开展促销活动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等等。
  
  郑州地处中原,交通极为便利,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尤为茁壮。但流通业的相对发达,也的确造成了全行业毛利润持续下滑。而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不科学性因素,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商家进入了过度竞争的疲劳期,这就是滋生促销欺诈的温床。
  
  消费者希望购买到物美价廉的折扣商品,但不少商家把“打折经”念歪了,“打折之前先抬价”,尤其成了那些“无德”零售商屡试不爽的手段。一毛钱的电动剃须刀、一块钱手机,翻开报纸就是。两月前,郑州某知名手机卖场做特价机不限量促销,第一个消费者跑到柜前,却被告知售完了,一场官司让这家企业丢尽了颜面。
  
  郑州本地消费者都知晓,在火车站商圈接连德化步行街、二七广场区域,以虚构的新品上市、清仓、拆迁、转行、破产为幌子是满街飞扬,“大甩卖”、“大出血”、“跳楼价”的震撼口号每日不绝于耳,却从未在现场看见过哪个商家的老板当场放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这样的“雕虫小技”深恶痛绝。
  
  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春节之前下发“督察令”,其目的自然是为规范商业流通领域的竞争行为,引导“诚信兴商”的商业道德,避免恶性促销引发恶性竞争,还消费者一个公道的消费空间。

  业内:市场应由自身“净化”
  
  苏宁电器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志刚认为,郑州市现有的商业消费环境基本趋于成熟,市场的问题终归应由市场自身来解决。
  
  事实上,大型商企能够保持严格的自律,就为市场环境输送了越来越多的清新空气。“我认为政府对于商业市场促销行为监督应是有侧重的和细分的,全国声势浩大的全面铺开不具备科学性。商家只要想玩花样,政府的力量也是无力的。”北京华联有关人士这样表示。
  
  河南世纪联华超市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旭东也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他同时认为,如果到今天哪家零售企业还在依靠政府监督才能走上规范经营的正路,那它的一只脚已经跨入了被淘汰圈。被消费者淘汰,商家原因只能在自己身上。
  
  郑州的主流商家表达的“市场竞争环境、消费环境相对规范”说辞不无道理。自上世纪80年代,亚细亚、紫百、郑百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名将就将“诚信”的大旗树立中原,20多年风雨,郑州一代代新秀依照此标杆,传承“诚信”信念,使得郑州商业的名望光芒依旧映辉于全国。
  
  专家:政府干预只能解一时之痒
  
  虚假促销的问题是否能够通过政府强制来解决,商业企业、消费者、乃至行业专家均不看好。
  
  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进才并不完全赞同政府监督商业促销的作为。他认为,国家发改委对商业促销的各项细则做出规定,无疑是有利于市场竞争和消费环境进步的。然而,从市场经济各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经济价格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是在零售领域,主要问题是在两类行业,第一是垄断行业,比如石油、铁路的盈利比较大。第二就是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例如医院、通信、教育。这些行业过于技术性,使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无法形成信息对称沟通。行业规范无法通过市场力量实现调控,因此就必须按照政府的意志去调控。
  
  张进才分析称,商业流通领域难免有企业管理疏漏,或因恶意竞争造成故意虚假促销的现象。而在市场经济整个产业链条当中,要数饮食业与商业服务质量最好。这是因为两大行业的竞争最为充分,而且是非暴利性行业。更何况,消费者与消费信息是很对称的,同行业内可比性因素非常多,不需要多少知识就可以做好选择。政府干预企业行为也只能解一时之痒,更好的办法应是加大对消费者识别虚假,保护自己的意识引导,引导消费者成熟消费,爱贪小便宜,才会上当受骗。 
  

作者:杨霄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互联网+:佛山打造中国会展新 探秘武汉地铁商铺 为何频唱“
    热门资讯
    重庆:盘溪蔬菜批发市场本月 超市纷纷离场 大型商业综合体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